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西厢桃花别样红,蒋星煜有哪些故事?

历史上,西厢桃花别样红,蒋星煜有哪些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522 更新时间:2024/2/6 6:31:38

蒋星煜先生,作家、戏曲史(理)论家、有名学者、有名戏曲史家、《西厢记》研究大家、有名的中国戏曲史专家、文化学者、当代戏曲研究的泰斗。

他自己生活上面一个特点呢,就是对任何事情都感觉兴趣。外事原则,他言:“自己有一个原则,不开心的事情,当时不开心,忘记掉,不要受这个影响,一辈子不开心自寻苦吃,犯不着”。最开心的事情,他说“就是这些古书,我想读到什么、我在上海图书馆能够找得到,这是最开心的。”

戏曲理论家蒋星煜从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有关《西厢记》的专著就有7个版本,分别出版于北京、上海、中国台北与日本,他还著有《以戏代药》、《中国戏曲史钩沉》等十部专著,历史人物传记有《海瑞》、《况钟》,历史小说集及散文随笔集《海瑞的故事》、《文坛艺林见知录》、《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等。在戏曲上面,他觉得自己做得比较满意的,既然到了戏曲工作岗位上面呢,自己把主要的工作没有放在他们说的一般人做的行政工作上面,他把重点就放在古典名著的改编上面了。1920年,蒋星煜出生在江苏省南部的一个小县城里,外祖父是晚清的秀才,他是蒋星煜的蒙老师。父亲在银行工作,家境富裕。这张照片是蒋星煜他六岁的时候他在照相馆里拍的,当时他的父亲在哈尔滨银行里面工作,照片拍了之后,他带在身边,自己是独子,想念家里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幼小的蒋星煜刚学会走路,外祖父就牵起他的小手泡茶馆并试茗,一家名叫“大公和”的茶馆是当时溧阳城里最高级的茶馆。茶馆是这样子的,他外公呢、他很喜欢自己,带自己去,茶馆里面有什么听的呢,这个茶馆和一般的茶馆不同,这个茶馆里面等于本来清朝的秀才还有后来的民国时候做过县长的这些人都在,他们谈的东西就是说从国家大事到琐事都谈,有时候警察局长、教育局长有时候也来坐坐,和大家交交朋友。蒋星煜他在这样的环境里比别的儿童心理上要早熟一点,因为不是和小孩接触,都是听大人在说。给他印象最深的不是国家大事,而是有人谈谈书法、有人谈谈下棋,或者有人谈谈篆刻,有人谈谈古董,唐诗宋词,这些东西比学校里读到的东西印象要深。从小受到外祖父的影响,蒋星煜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上世纪30年代末在同父亲商榷后,蒋星煜考进了复旦大学英文会计专业。这本书(《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是他二十二岁写的,因为当时自己感觉到生活已经像个隐士了,所以对中国古代的隐士就发生了兴趣、就写出了这本书。写出这本书以后发生了一个大笑话,中华书局的一个编辑找到他的时候,以为他是作者的儿子或者是弟弟,他看见一个二十二岁的小青年在打篮球,找到自己之后,他问,好像你哥哥在哪里,他说、就是我自己写的呀。他大为惊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星煜离开了上海辗转来到了大后方重庆。他从上海到重庆去的时候,因为一个堂兄在重庆,根本不知道去做什么,安排自己的工作是中央政治学校,这中央政治学校政治味道很厉害,他们安排来、安排去,对自己倒蛮看得起,他们说,听你说对上海话剧的情况很熟悉,这里没有导演,他说、你来做导演好不好,这时候、他只有二十岁,他说、这不行的,我普通话说不来的,后来他们一再研究后来自己都不同意,自己想到这个地方继续读读书,他就进了图书馆。蒋星煜远离尘嚣,一头扎进故纸堆里,他通读了《二十四史》,同时还对经济、考古、宗教、书法等进行研究。它这个图书馆和别的图书馆不同,它有一个小房间专门放马列主义的书,是给那些御用之人写反共文章时看的,自己除了看古书以外,自己也经常去看看,后来感觉到自己虽然在现实社会中自己好像变成一个隐士,与政治无关、只是看书,因此他对古代的隐士开始感兴趣了,所以就写了一系列隐士的文章,就是出版了一本《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因为自己感觉到已经像个隐士一样,所以对这个问题感觉兴趣了。《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出版两年后,蒋星煜离开图书馆来到中华教育电影厂做了一名编辑,随后又进入南京中央通讯社当了一名记者。

解放以后,上海成立了军管会文艺处,他们急需要人,因为刚解放不久他写过几篇剧评,他们看了以后说,我们现在最需要这种人才。因为当时上海的剧团有一百多个,硬是拉郎配,我不要看戏,他们说现在的戏绝大部分都是历史题材,你对历史蛮熟悉,他们说,我们正需要这种人,就硬要他做。做了之后,自己不安心,他们对他说,这是一个过渡,将来过几年,你要做什么,我们另外安排。他们说,现在全中国还没有解放,你要去搞考古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就做了,他们说了一声之后、后来根本就不调他了,一直做下去了。上海的戏剧素有中国的半壁江山之称,建国后的戏曲繁荣因整改而庞大复杂,有着做不完的工作。自从演出了《十五贯》以后,他们文化局的局长叫李太成,他说、老蒋,你研究研究还有什么清官题材可以弄的,自己说、历史上的清官很多,除了况钟之外,一个宋朝的包公、明朝有个海瑞、叫海公,他说、好,你就把海瑞的题材研究一下,我们将来说不定可以编一部戏比《十五贯》还要成功,自己就去收集海瑞的题材,在1957年就写了一本《海瑞》的传纪,里面有很多题材可以编戏的,这本《海瑞》传纪出版实际上就是一个现在不能解释的事情,为啥呢,当时正是“反右”高潮,很多人的文章稍微有一点看起来不是怎样平稳的都划成右派了,出了一本《海瑞》等于是和皇帝对着干的,这肯定要划成右派的。反右运动蒋星煜没有受到牵连,但他不曾想到的是更大的一场暴风雨正悄悄来临。他写这本书是1957年,后来毛主席提倡海瑞已经是1959年了,后来别人把他《海瑞》里面写的东西上纲上线,他说我在过去未来的事情我怎么会知道,我根本不知道的,但是直接的导火线是什么,是周扬到上海来、他要宣传,他说现在毛主席提倡海瑞精神,这时候已经是1959年了,叫《解放日报》、《文汇报》都要发海瑞的文章,结果他们没有人可以找,他们说你出版过《海瑞》的书,都来叫他弄,他在《解放日报》写的一篇海瑞的历史故事,后来周信芳就拿去编了《海瑞上疏》,后来就撞到枪口上去了,不是他自己的意思,我又没有向他们推荐。

京剧《海瑞上疏》以海瑞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史实为主线,宣扬其“刚正不阿、大公无私、敢于斗争、坚持真理”的精神,是上海京剧院集体创作,许思言执笔、周信芳导演兼主演的海瑞,初名《天下第一事》,后改为《海瑞上疏》。京剧《海瑞上疏》成为文革期间最早被说成大毒草的剧目之一。1963年,《解放日报》他们说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大家要学习魏征精神,就派一个记者来叫他写,他说我对明朝的事情比较熟悉,对唐朝呢不是最熟悉,他们说反正都是历史小说,上海写历史小说的人也不多,我们报馆决定请你写,你随便写多少长、我们帮你连载。逼了他两个月,他们绝对不放松,所以自己就写了,一发表之后结果就出事情了,海瑞的事情是隔了很多年才出的,当时就出问题。文革一开始,蒋星煜所发表的《李世民与魏征》和《南包公海瑞》两篇文章立刻就被打成了大毒草,批判声一片。这两篇文章自己始终不知道内幕的,不知道《解放日报》一定要叫自己写,他思想非常复杂,党报一再叫我写,我不写、好像我也变成犯错误了。党报叫你写,你不写,你和它对抗啊,自己也只好写了,所以自己也提出来过,你们叫我写、说写得蛮好,我不是立了功嘛,后来怎么会变成“大毒草”。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在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主题最成功的戏剧,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最早是在1952年,在那时候叫华东大区、华东戏曲研究院,先是袁雪芬、徐玉兰她们演《西厢记》,后来她们领导考虑得蛮周到,等于现在说起来再要弄一个青春版,叫金采风、吕瑞英重新搭一个青年班子演出,在开排之前,叫蒋星煜他去上一节课,说上一节课也就说了一个半小时,说说《西厢记》的历史背景、唐朝的一些风俗习惯以及《西厢记》这部剧本最早怎么由小说演变成说唱、演变成剧本这个过程,说一下。当时有一个底稿的,就是说了之后有一个稿子留下来的。“文革一结束,他就想好了,海瑞的事情弄出这么大的毛病出来,再会了,搞《西厢记》可以太平一点,他自己主观上面也向《西厢记》倾斜了,但是自己这份提纲抄家抄掉了,后来到戏剧学院再去找,结果在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支部书记她这里收藏了一份,自己拿她那份提纲回来又继续不断的丰富,内容就越来越多。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乐不思蜀是关于谁的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

  • 什么是本纪.世家.列传各记载了什么人?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本纪是皇帝传记,世家是诸侯王的传记,列传是有影响力的臣子的传记。1、本纪或简称纪,是东亚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司马迁的《史记》。2、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简而言之,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是记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一种题材。3、

  • 深圳市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黄舒字展公,晋代南粤孝子、深圳黄氏祖先、深圳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人。从小家境贫寒,父母躬耕为业,没钱上私塾,跟随父母在田地干活。黄舒干活从不偷懒,回到家里,一定是穿戴整齐侍候父母吃饭,没有一丝怨言。黄父死后,他背起篮筐为父亲运土造坟,并在坟边搭建了一方草棚,为父守孝。白天劳作,晚上则住在草棚,放声痛哭,

  • 中国古代园林萌芽于神么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文人园林最初萌芽于魏晋,并将中国古典园林带向寄情山水园境界。因为受魏晋风流隐逸思想的影响。到了唐代出现了文人造园家,文人园林发展起来,出现了士流园林。宋朝,文人园林全面发展,出现了“壶天之隐”等概念,文人园林的兴盛标志古典园林的成熟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

  • 乐不思蜀 典故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典故:(1)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

  • 书法家欧阳中石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欧阳中石欧阳中石,1928年生,山东省泰安市肥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学书先从师武岩法师,后又师从吴玉如。从唐碑入手旋即转临北魏诸墓志;后亦曾涉足于篆、隶、甲骨、金文,尤于欧阳询诸碑临池最勤。

  • 【紧急】三国演义的十个主要人物传记?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1、刘备:字玄德,蜀汉开国皇帝,涿郡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少年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三顾茅庐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孙、刘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又取四郡、进益州、夺汉中,221年在成都称帝。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2、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

  • 急,急,急!!找人分析一下我国古代美学“以和为美”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国语郑语》记载,在公元前774年(即周幽王八年)桓公为司徒时,周太史史伯在回答郑桓公问周其弊乎(周朝将要衰败吗)的谈话中,曾有如下精辟的见解: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

  • 古代英雄杨家将的作文500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很早就在民间流传。南宋“说话”,便有《杨令公》、《五郎为僧》的名目。元杂剧中有《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吴天塔孟良盗骨》、《八大王开诏救忠臣》、《杨六郎私下三关》、《杨六郎调兵破天阵》、《焦赞活拿萧天佑》等杨家将戏。明代中期以后,满州掘起,“倭寇”入侵,明王朝内部奸臣当政,在这种历史

  • 二十四史为什么没有秦朝?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二十四史”里边确实没有《秦史》,但是一部《史记》就已经囊括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一直到汉武帝时期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史记》中就有《秦本纪》以及《秦始皇本纪》,另外单独给魏冉、白起王翦、范雎蔡泽、李斯、蒙恬等等秦国或秦朝历史人物作了传记。除此之外,《史记》还记载了秦汉之间楚汉争霸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