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郑语》记载,在公元前774年(即周幽王八年)桓公为司徒时,周太史史伯在回答郑桓公问周其弊乎(周朝将要衰败吗)的谈话中,曾有如下精辟的见解: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女亥)极。故王者居九(田亥)之田,收经入以食兆民,周训而用之,和乐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于是乎先王聘后于异姓,求财于有方,择臣取谏式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畏,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专)同。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这是史伯很明显是在讲周朝何以将要衰败的原因。其中心意思是务和同,即务必要取和而去同之义。但在他的谈话中却涉及到美和美感,提出了以和为美这一重大的美学命题。因为在史伯看来,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是世界的普遍原则。而所谓的和,是指不同的事物的协调统一,即所谓的以他平他的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把多样相异的事物综合统一起来,才能生物(产生新的事物)。如果把相同的东西加到一起,即以同裨同的话,娜么,任何新的事物都无从产生,也就尽乃弃矣。为了证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史伯从物质生产、经济、政治、道德等等方面举出了很多的例子(人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一直到计亿事,材兆物,行%极等)来,论说务和同(即务必取和而去同)的道理。他还根据五行学说的原理,提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的看法,说明任何单一的声、色的加减,永远不能产生美和美感,所以只有和六律以聪耳,把高低、快慢、长短、清浊不同的各种声音统一协调起来,才能产生动听的音乐,才能使耳听了感到愉悦。这就明确地谈到了美(艺术)的存在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的规律--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性的统一之中。而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叫着和。(也就是后世的《易传》所言物相杂,故日文的意思。)所以说史伯在公元前8世纪就提出和实生物、声一无听的这一以和为美的思想(或者叫审美理念)在历史上是具有开创性的,其意义和影响都极期深远。例如公元前522年(即周景王二十三年)王将铸无射,而为之大林时,唧士单穆公提出对于钟声、人耳要察和、知和的观点,乐官怜州鸠则对周景五说: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乐和则谐,政和则平也(《国语周语下》)。昭公二十一年晏婴在答齐侯问和与同异乎时,也提出:和如羹焉,此外,襄公二十九年吴季札观周乐,《论语八佾》篇中孔子对《关睢》的评论,无不体现出中和之美的思想。所有这些,虽然各自的详略有别,侧重不同,然而却无不受至史伯以和为美思想的影响,都深深地打上了史伯之和的烙印。由此可见,由史伯最早提出的和之为美这一审美理念,在春秋时代,事实上已得了广泛的认同和高度的赞许。当然,大家和道史伯时期他所说的和与单穆公、晏婴等人所言之和,也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前者言和说的是和与同的对立,突出统一,反对单一,而后者言和虽然也谈到统一,但强调的却是和与不和的对立。再者,前者谈和时,只笼统地讲要把杂多导致统一(即所谓不同的事物相杂)而未涉及到对立事物转化的度与中而后者谈和时,则把对立因素纳入了统一的范畴,并且突出了对立事物的转化要持中而不过度,中成了和的主要内核。所以有人讲,从史伯言和到晏婴言和是一个飞跃,中国古代美学对于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杂多的统一到对立因素统一的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当然,这一过程只是个很短的片断。倘若从我国意识发展的长河来看的话,以和为美的思想作为美的思想作为典型的中国古典美的理想,则不仅支配了春秋时期的审美理念和艺术的发展,而且还对后世漫长的岁月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这才是史伯在历史上最早提出和实生物声一无听的价值之所大在。
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急,急,急!!找人分析一下我国古代美学“以和为美”思想
更多文章
古代英雄杨家将的作文500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很早就在民间流传。南宋“说话”,便有《杨令公》、《五郎为僧》的名目。元杂剧中有《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吴天塔孟良盗骨》、《八大王开诏救忠臣》、《杨六郎私下三关》、《杨六郎调兵破天阵》、《焦赞活拿萧天佑》等杨家将戏。明代中期以后,满州掘起,“倭寇”入侵,明王朝内部奸臣当政,在这种历史
二十四史为什么没有秦朝?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二十四史”里边确实没有《秦史》,但是一部《史记》就已经囊括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一直到汉武帝时期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史记》中就有《秦本纪》以及《秦始皇本纪》,另外单独给魏冉、白起王翦、范雎蔡泽、李斯、蒙恬等等秦国或秦朝历史人物作了传记。除此之外,《史记》还记载了秦汉之间楚汉争霸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
徐州有什么著名的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徐州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今天介绍几位江苏徐州藉的解放军高级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只:△朱敦法,江苏沛县人,解放军上将军衔。1927年11出生,1939年9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陆军16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
看到头条上有很多人推荐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他是如何写传记的?值得一读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若要读传记文学,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一定不要错过。他的16部传记作品,以及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和自传《昨日的世界》,都如同其中短篇小说,技巧纯熟精湛,风格独具一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非常值得一读。至于茨威格是如何写传记的,则关涉到他传记文学的写作思想,主要有在以下4点:1、用唯物主义历史观
我想看一本历史人物传记,却不知怎么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看历史人物传记么人物的一生总是由各种各样的事情组合起来的先仔细的阅读下目录在自己心里把此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大的阶段一般来说以结婚前后,发迹前后一生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为主线来研究这个人物的生平简单的说就是这个人此生做的最了不起的事情是什么围绕着这个事情发生了哪些小的事情他在没有名气的时候的经历然后他做了
围魏救赵的历史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成语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成语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重耳退避三舍,以报楚王搭救之恩!真是因为重耳退避三舍才使得公元前633年,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越
对于典故“望梅止渴”,你有什么看法?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在三国演义里,曹操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他被评价为“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也就是说要用他来治理这个世道,具有相当强的管理能力;但同样,如果不使用他,那么这类人对社会的破坏力也是巨大的。“枭雄”的词义是骁悍雄杰之人,一般指强横而有野心之
有哪些历史人物传记的字数在100万字以上?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别的传记不太清楚,我见过一本传记,满足100万字数要求。《毛泽东传1949-197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ISBN:。这本书上下两册。共计130万字。目前书不在手边,在孔夫子上找的图,侵删。单论上面一本,已经超过100万字了,而且这套书还有一本《毛泽东传18
孔子的教育哲学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一〉中庸思想。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说:仲尼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并不是调和,折中。而是《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教育思想成为我国古代占主导地位教育思想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1、先儒的思想,真正能够上合天心,下顺民意,故顺理成章成为主导。唐代以前儒家治家上讲求实行,对大至国家小到个人,均可效验。宋儒以后,崇尚空谈,使先儒思想蒙垢,所以后来才有人们对儒家的误解。2、儒家思想在世间法上各方面理论都很全面,包括治国、齐家、修身各方面,也包括政治、教育、甚至经济等抄各方面,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