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东汉到魏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诗词上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东汉到魏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诗词上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93 更新时间:2024/1/24 23:44:34

谢谢邀请!从东汉到魏晋时期的诗词大都是表达作者的远大志向的居多!

前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诗词多为表现诗人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报国情怀。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反映了诗人年老不服老,不信天命的人生态度。良马即使老了卧在槽头,还想着驰骋千里;有志之士即使到了晚年,雄心壮志决不能减。反映了作者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立志报国的宏大愿望。他的多首诗都用“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收尾,这个“歌以咏志”就能体现作者诗歌的风格,他要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还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者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现象,抒发了作者气概昂扬的雄心壮志。

后期以陶渊明为代表,诗歌大都反映诗人乐观向上的情怀。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居尘世,却能保持宁静的心态。隐居的生活,真意乐在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千古名句,写出了作者与大自然的一种默契心境,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优闲自适的情怀。还有,“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这是有名的惜时警句,作者不仅勉励自己,也勉励别人,要珍惜大好时光,奋发向上。

无论从哪个年代谈论这一话题,要有自己的人生格言。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世界的能力,认识事物和认识自己意识,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活中我们应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不要无谓的挣扎,无谓的放弃,要正视自己生存的目的和意义。朋友亲人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一生中要不断地学习进取。掌握一技之长,善于做事,勇于进步的精神发扬广大。

含有政治哲学的古诗句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首诗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有科学哲理的古诗(要整首)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科学:从地理知识来说,这是由于山上海拔高、温度低导致花开得迟。哲学:环境的不同会对人的成长、事物的发展起到不同的作用。

关于做人的道理古诗

古诗哲理赏析我国古代有着浩如烟海的诗词,其中有不少诗词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在学习中,剖析其中哲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此诗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原理。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诗中嘲讽了脱离实际、华而不实的文章毫无用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那种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清)梁超此诗说明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则阻碍事物的发展。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唐)罗隐香州长径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唐)陆龟蒙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唐)自居易这组诗包含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原理。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果只停留在现象上,认识就会流于肤浅和片面。前两首说明,吴王夫差穷奢极侈的本性注定其必然亡国,把吴亡归罪或归功于西施的认识,是片面肤浅、有失公允的。第三首说明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分,不辨真伪,就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唐)于贲此诗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受实践制约的道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哲学中有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之分,谁可以给我解释一下形而下学!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西方的形而上学是指在物理学之后,即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在西方是纯粹的哲学,是哲学的核心。在中国古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就是说在中国哲学里面形而上的即是玄学,显学之类,而形而下即器之学,即是具体的事物或者形态。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把形而上学看成是用静止的,孤立的,片

  • 《春日》诗中最富有哲理的诗句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朱熹。1.全诗如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译文如下: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3.作品赏析:从字面上看,

  • "一"字在我国的古代说法中,是表示什么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一在古代表示: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示例: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抱一而天下试。《老子》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传:“天子也。”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

  • 中国古典哲学书籍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礼记、易经、道德经、南华经、管子、说难、孤愤、春秋繁露、四书集注、正蒙。儒家的先秦哲学以伦理学为重,纯哲学还是宋明理学比较多,而且我们对理学的误解也太深了,应该好好读读。佛典也很值得一读,心经、四十二章经、华严经、六祖坛经。杂书:菜根谭、白虎通黑格尔辩论法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什么

  • 我家里的沙发牌子叫左右家私,有谁知道它的品牌意思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左右”其意取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中庸之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一左一右,不偏不倚。“左右家私”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起名,用现代的几何概念作为图形设计表象,其商标具有深刻的内涵:上、中、下三个圆点,分别代表着天、地、人的宇宙万物概念,一左一右的两个括号,寓意处于宇宙万物之中应以不偏

  • 中国汉字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仓颉造字”是传说吗?《淮南子本经训》说:“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说,过去仓颉造字的时候,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发出哭声。《荀子》、《韩非子》等古代典籍里也有关于仓颉造字的记载。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过去的历史学家们曾考证过仓颉是否实有其人,如果有,大约在哪个时

  • 请问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的理念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

  • 在我国古代出名哲学著作 庄子 天下,中有一句话:“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你同意吗?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展开全部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分子,原子,电子…夸克也可再分…换成数学来代表就是:1/21/41/8……1/2^n庄子已经会高等数学微积分了。求采纳主张人的心理活动是由“脑”或“心”支配的言论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主脑说”与“主心说”。明代以前主心说居于主导地位,从明代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到王清任的

  • 求对学习管理学后的感想论文一篇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摘要: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光辉璀璨,给予了我们不竭的管理思想宝库。随着国际上“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深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价值和作用愈加凸显,研究中式管理渐已成为一门显学。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儒、道、法三家的管理智慧十分丰富,从儒家的“八条目”、“五德”,到

  • 中国文字的发展历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文字发展史文字是人类传达感情、表达思想、记录语言的图形符号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除了中国文字外,还有苏美人、巴比伦人的楔行文字、埃及人的圣书文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字,这些文字造就了古文明的历史成就。如今楔形文字、圣书文字、玛雅文字已销声匿迹不再使用,且该地区现行之文字和这些古文字也没有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