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乱世下山的道士”有姜子牙道长,诸葛孔明道长,张良道长,等多位道长。“乱世下山,盛世归隐。”爱国爱民是道教的教义,所以每当天下大乱,道长们便奉教义背剑下山,拯救苍生。这其中有很多道长,都在下山救世的时候留下了美名,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乱世下山的道长们。
姜子牙道长“姜子牙道长”是商末周初时期的道士。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整日醉于酒色,不利朝纲,导致朝中乱作一团,百姓苦不堪言。
终于有一天周文王率兵起义,讨伐商纣。这场战争的爆发,使稳定了六百年的商朝,再次陷于战争之中。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当时年近七十的“姜子牙道长”见天下大乱,导致民间百姓苦不堪言。决心下山帮助周文王平定天下,拯救黎民于水火。
“姜子牙道长”帮助周文王,周武王两位周朝君王,历经数年才平定天下,这一战“姜子牙道长”担任元帅,功不可没。天下百姓迎来了长达八百年的太平盛世。
诸葛孔明道长“诸葛孔明道长”是三国时期的道士,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混战,民不聊生。“诸葛孔明道长”不忍见黎民受苦,便投身乱世,拯救苍生。最后“诸葛孔明道长”为救天下而牺牲,殒命与乱世。但是道长虽然死了,但却赢得了千古美名于万千英雄的敬仰。“出师未接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张良道长“张良道长”是秦朝时期的道士,当时天下苦秦已久,农民起义。一时间战争四起,黎民百姓受战争牵连,“张良道长”决心就黎民于水火,进入乱世,投奔刘邦,帮助刘邦夺得天下,“张良道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为天下百姓夺得263年的平静生活。
综上所述:历史上“乱世下山的道士”有姜子牙道长,诸葛孔明道长,张良道长,等等还是有很多位道长的。。。。。。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道士三成与您分享!
流离乱世人,不如太平盛世狗。乱世出英雄,乱世更出祸害。道士没有飞升成之前,也有七情六欲,也是普通人。道士因为身份有些许特殊,恰逢乱世,有的下山扶危济困,有的出世助纣为虐,更有甚者惑乱天下。
史上道士下山,引起最大轰动的莫过于张角。
张角拜师琅琊道士于吉,主要教材是《太平经》。本来一心修道,想着哪天能够羽化登仙。可是东汉末年,灾荒遍地、民不聊生。
估计是张角在“辟谷”方面的修炼还不到家,道士不会辟谷,那就也得挨饿。估计张角饿的受不了了,就带着《太平经》下山找活路去了。
兄弟见面两眼泪汪汪:
“大哥终于学成归来,咱们以后不用过苦日子啦以后不用啃树皮了,以后可以吃上米糠啦。”
张角很内疚:“哥哥仙法未成,于吉大师只送了一本叫做《太平经》的书,撕开这本书,勉强够咱三人吃一顿。”
两位弟弟面面相觑:
“这可怎么办?外面天天都要饿死好多人,快要人吃人啦,咱三兄弟也要饿死啦?”
“哥哥呀,道士不是可以撒豆成兵、呼风唤雨?你倒是给咱们呼几个馒头也成呀!”
“两位弟弟稍安勿躁,我师于吉在江东经常以符咒治病救人,倒也能换些吃喝。”
“咱没名没气的,这有人信吗?”
“那就先立起招牌,招牌出去了,自然就有粉丝了。”
“立招牌?”
“就叫太平道,改天多抄几本《太平经》,改个名叫《太平要术》吧。对了,我也改个名……叫什么好呢?……叫大贤良师。”
“记住,咱们的口号是:多行善、少做恶,扶危济困,拯救苍生。”
东汉汉灵帝建宁年间,冀州巨鹿三兄弟,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山野荒村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哥哥没有让两弟弟失望以道符、仙水为噱头,以广招门徒为手段,张角三兄弟的生活越来越滋润从树皮到米糠,到馒头,到有酒有肉不管饥荒饿死多少人,太平道的顶梁柱们必须吃好喝好。
十年后,张角三兄弟。
“大哥,咱们太平道徒子徒孙已经布满八州。有36方,每方万余人。”张宝。
“大哥,朝廷腐败、污吏横行,是时候拯救天下苍生了。”张梁。
张角从袖口抽出一木牌,念念有词: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张角为天公将军,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甲子年,数十万黄巾军,在张角的号召下揭竿而起,拉开了埋葬腐朽王朝的序幕。一个月内,七州28郡遍地狼烟,黄巾军声势浩大、无人能挡,把汉灵帝吓得瑟瑟发抖。
可惜,这场战争,黄巾军为军阀们做了嫁衣。黄巾军为诸侯纷争拉开了序幕,也为三国演义开了一个序言。张角遇到了一个个神级的对手:黄埔嵩、卢植、朱、孙坚、曹操等等。黄巾军声势浩大,但是各自为战,被这些神级对手各个击破,反而成为军阀们日后争霸的本钱。
张角虽然含恨病逝,但他成为以教义为口号反对腐朽社会的第一人,他成功地为东汉黑暗政权敲响了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