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破邯郸,赵王迁降秦,邯郸属秦国,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赵国。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隋唐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尔小县。宋王朝建立后,宋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五路,邯郸县属河北路磁州,而大名为河北路治所。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l368年),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民国初,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县直归省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地带。解放后,邯郸县城始建为邯郸市,1949年3月,撤消邯郸市,降为邯郸镇,同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立了邯郸专区,邯郸镇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
邯郸是多少年的历史古城
历史古城邯郸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邯郸兴于殷商后期,繁荣于战国和秦汉时期。先属卫后归赵,战国时为赵国都城,雄踞中原,为战国七雄之一,具有3000多年历史。它将中原农业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融为一体,留下了“胡服骑射”的千古美名。构筑了赵文化豪放粗犷、慷慨悲歌的思想基调。独具特色的燕赵文化培育出大批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著名的有蔺相如、廉颇、苟子、赵奢、李牧等。汉代末期,曹操攻下邺城后,修城扩地,使其成为北方军事和政治中心。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个朝代相继在此建都。唐朝时期,邯郸境内的大名府逐渐崛起,成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之首”。宋代又晋升为京都开封的陪都,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的中心城市。邯郸还是全国著名的成语之乡,拥有许多历史典故。“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许多历史典故都发生在这里,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