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妄言之姑听之吧
《说岳全传》是清代钱彩编次、金丰增订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最早刊本为金氏余庆堂刻本,共20卷80回。前61回是岳飞的“英雄谱”和“创业史”;后19回,主要讲述岳飞死后,岳雷扫北的故事。歌颂了岳飞等将士英勇作战、精忠报国的忠勇行为,鞭笞了秦桧等人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丑恶罪行。
这本书的流传于世是有其身后的历史背景的,清朝的统治者们虽然武力掠夺了汉族的江山,但是他们也深深知道马上得天下,马上治不了天下的道理。实际从占领时起,汉族人的反抗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汉人讲究的是礼义仁智信,而作为抗金的英雄岳飞无疑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偶像,被岳飞按地摩擦的金国自然成为老百姓的切齿之恨。作为曾经的金国后代,清朝统治者清醒的看到了这一点,想统治好汉族人民就要融入汉族的生活,就要接受汉族的图腾崇拜,也就是形成统一战线。和一个稳定繁荣的江山来比,牺牲一些祖先的荣誉还是很合算的。因此说岳全传的出现,既强固了国家的统治,又满足了汉族人的一些虚荣心,皆大欢喜,清朝统治者当然表现出一种包容的姿态进行推广,取得汉人的认同。至于内容,取材历史不错,但文艺作品是可以高于生活的,本来就是演义,只要你主线不偏,吹吹牛夸大一些也无碍大局,尤其是其中因果报应更是符合老百姓的胃口,虚构了奸臣们在地狱中所受的折磨,来维护三观。回首中华几千年,说实话,还是好人被坏人干掉的多,很残忍,但是事实。老百姓们在生活中找不到心灵的慰藉,只能在书中陶醉自己,让你坏,我干不过你,地狱在等着你。实际地狱究竟怎么样有没有谁都不知道。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我们曾经有这么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这就够了;不管情节如何夸张,我们信,这就够了。每次在中华民族苦难的关头,正是岳飞这些英雄的高大全形象,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抵抗外辱的斗志,让中华民族的血脉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向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们致敬!
如何理解单田芳评书里“茅房拉屎脸朝外的汉子”这句话?你怎么看?
单田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风格独特,语言幽默,德艺双馨。“茅房拉屎脸朝外的汉子”这句话,在单田芳先生演播的多部评书中都有出现。“茅房拉屎脸朝外的汉子”是一句俗语,话糙理不糙:一是说,这个汉子,是个很要脸面的人。与人相处实诚,出外办事讲究,什么事情都力求办好,办周正,不给别人说三道四的余地;二是说,做人做事,不能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要对得起别人,要对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负责,明明白白,实实在在。
这句话,非常通俗易懂地给我们讲清楚了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磊落光明。
在我们山东青岛下属的农村来讲叫:闯百家门子,能磕到能爬起的人物,就和单老:茅房拉屎脸朝外的汉子大致相同。这种人不管在城市或农村,都是响铛铛的人物。他们耿直善良,光明磊落,不奸不坏,善恶分明,都受人们爱戴和敬佩。单老这句话诙幽默,生动地把坦荡率性,敢做敢当的书中英雄人物,描写的淋沥尽致,使人们听后更加赞扬敬佩书中人物。
在中国的评书界里,谁能称得上“大师”?举例说明一下?
在中国的评书界,能够被称为大师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应该不下三五位,都可以称之为评书表演的大师级人物。
首先,袁阔成先生就是第一位评书艺术的表演大师,也是当代的评书泰斗,评书界唯一的、正统的、嫡传的传统说书艺人。在近现代评书艺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袁阔成先生的评书表演艺术,代表了当代曲苑评书表演的最高水平。
第二位评书艺术大师,要算是著作等身的已故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单先生虽然不是正统的门里出身,但先生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终成一代评书表演艺术大师。单先生的段子是最多的,也是目前为止,听众最多的。还要打开收音机,基本都可以听到老先生略带沙哑却浑厚的声音,辨识度极高,也极有听众缘。难怪很多听众把单田芳先生当做当代评书艺术第一人。
第三位,我选刘兰芳先生。刘先生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站出来重新说袍带书的第一人。一部经久流传的《岳飞传》,已经让刘兰芳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成为了很多人士幼时的深刻记忆。但刘先生后期的水准比不上前期的光鲜,大概是因为执掌了曲艺界、诸事缠身的缘故吧。
第四位,还是选择田连元吧。田先生相比于上述几位老先生,略显晚了些,知名度也不及三位先生。不过田先生还是凭借扎实的功底和表演水平赢得了听众的认可与尊重。
排在第五位的,要算是传统世家的连丽茹老先生了吧。虽然连书经常有语气不连贯、时隐时断的缺处,但不妨碍其传统的家世功底,也是连派艺术的传人。
评书界构成大师水准的,应该远远不止一位。
大师则大师矣,然则大师中的大师却是争论已久的事儿,炒到里焦外嫩持续奥热,依然是莫衷一是。
比如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就是我们十分敬畏和仰服的大师。计有: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陈清远,连丽如等等,都是享誉已久的、公认的评书大师。
围绕着袁阔成袁老和单田芳单老两个人之间的泰斗之争却一直争持不下,一时间也恐怕难以说服彼此,成为了评书艺术圈最热度的话题。
评书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民间热度一直不曾衰减。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刘兰芳女士首开先河,一部《岳飞传》让久已沉寂的书坛再次鼓荡起劲吹的东风,也让这部听众数以十亿计的评书走遍神州大地,传遍犄角旮旯。袍带书、短打书再次回到人们的视听,重新掀起了国粹艺术的高潮。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兰芳担纲评书大师一点也不为过。且她本人也籍凭这部书登上曲艺圈的领导岗位,说而优则仕,也是一条曲径通幽的途径。
紧接着,袁阔成、单田芳、陈清远、田连荣、杨谦祥等等一干老艺术家纷纷登台亮相,使人们再一次耳闻目睹了评书艺术表演的空前盛世。
而评书表演最高的成就,要算是袁阔成老先生的一部《三国演义》。这是迄今为止无法超越的书坛神迹,成为了中国评书艺术的杰作,代表了目今为止中国评书艺术的最高峰。故而袁老被挚爱评书艺术的人们推上了古老艺术再度焕发活力的巅峰,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就是对袁老最好的认定与褒奖。也实质上成为了我们公认的当代评书泰斗。
而另一个评书大师单田芳老先生,一样也是十分杰出的当代评书艺术的表演大师,具有最广泛的听众基础,也是评书作品最多的一位表演艺术家。他的评书,从三皇五帝到解放以后,几乎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进程,尤其是单老的剑侠书更是将这一艺术向前又推进了一步。老先生的《白眉大侠》可谓是当代短打书的最高代表。
我个人也比较喜欢单老的《百年风云》和《大隋唐》。
也还有一些评书艺术的后起之秀纷纷竞逐亮相,比如张少佐,比如孙一,比如王刚,比如叶景林等等。但总体来看,这些新生代的评书表演者还不能彻底扛起评书表演的大旗,距离老一辈的评书大师还有一定的差距。假以时日,希望他们能迎头赶上,给我们带来惊喜。
但也不得不说,事实上评书艺术现在是后继乏人,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老一辈艺术家相继告别了艺术舞台,后继的人们还不能接过老先生们传下来的衣钵,评书表演出现了空前的冷落和稀差,实在是古老的评书艺术的损失,也是文化艺术人才的凋落凋敝,更是国之瑰宝文化精粹的莫大损失。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