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易经有什么作用

易经有什么作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96 更新时间:2024/3/26 3:53:55

阴阳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也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它认为整个世界是在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下不断运动、变化、生成、更新的。它把许多具体的事物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易经》没有那么神秘,它是科学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都受这些哲理的左右着。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哲理,感悟人生怎么办。为我们的生活解惑,减压,导航。

守仁的‘知行合一’怎么理解详细点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

王阳明这样用意念代替行合理的方面,要人们树立一种信念,在刚开始意念活动时句依照善的原则去做,将不善和恶消灭在刚刚萌发的时候,这也叫知行合一。所以,对知行合一应该全面理解,这样才能正确评价。另外,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中还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第一,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衡之马,漂荡奔逸,终亦所底乎?而且立志可以促使勤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改过是指自己,责善是劝别人改过,这里面还包括了谏师之道,即老师进谏,指出错误。第二是独立的治学精神和能力。第三是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第四是强调身体力行。这些教育思想对今天的青年人学习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太极拳吸收了古代哲学的( )和中医理论的( ),结合了我国古代( )和( ),以( )为主要内容,以(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太极拳吸收了古代哲学的(以柔克刚)和中医理论的(阴阳互动),结合了我国古代(修心为要的哲学思想)和(健身强体的医学理论),以(动静相生)为主要内容,以(借力打力)为施用手段,以(后发制人)为搏击要点,以(不战而屈人)为指导思想。哈哈,发挥了一下,见笑了。不是。自然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在原始社会中,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任何哲学体系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都必须按照各自的方式作出自己的回答。而且,任何哲学体系的建立,对于哲学其他问题的解决与展开,也都要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为起点和中心。哲学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

  • 哪些属于中国古代哲学?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先秦诸子(儒、道、法、墨、名、阴阳的兴起)、两汉经学和谶纬(儒家正统的发展)、魏晋玄学(道家的再探索)、唐宋禅学(佛教思想开花结果)、宋明理学(佛儒道合一)、明朝王阳明心学(理学的新创造)天道观、人道观、古今观、知行观、名实观五类。先秦哲学中提出了天人、气、太极、阴阳、道器、动静、有无、常变、心物、

  • 庄子的 万物齐一 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万物齐一: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需要说明的是,庄子的这种见解是抓住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具有片面性。文章中有辩证的观点,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学观点之中。但是,在他的论述中常常表现

  • 老子或庄子关于人生哲学的名言及其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虚、静都是形容心境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只因私欲与外界的干扰而变得不安。所以老子劝导人们不争功名,不求私欲,让心灵回复自然的状态,顺从自然的法则。老子哲学主张人力不可违背自然,不论为人处事或者治国,都要顺其自然。这一点贯穿全书,如,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章这是告诉

  • 姓名笔划吉凶中的笔画是按康熙笔画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按笔画定吉凶,没有实用意义,五格误人不浅!!!试问出生在没有康熙字典之前的人的名字,该按什么笔画来算.五格剖象法的要害在于毫无普遍性和必然性这里唯独缺少普遍性与必然性。五格姓名判断的基础是阴阳五行观念和数理观念。阴用五行观念本身来说,在产生的初期,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飞跃,对于研究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

  • 哲学是什么?如何应用?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是人们对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产生什么样的方法论。从古至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即物质是第一还是意识是第一,就一直争论不休。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总和,一直是指导我们前进的思想武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就是用哲学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我们的

  • 中医会长期存在吗?中西医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病人应该怎么样选择,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西医没有达到万能之前,中医就有存在的理由。现实的情况是:西医没有真正治愈任何慢性疾病的能力,一种都没有,慢性病对于西医来说,准确的诊断就是一个:“原因不明”,除此之外还是“原因不明”,所谓的“精准治疗”本质上是在欺骗公众。打着科学旗号的西医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西医从局部到整体,这种认识论的确有利于西

  • 对老子所提出的道的看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道是什么道在我看来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生住坏灭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新生繁荣衰败灭亡而牵引这这些变化的是业力业力就是世界上所有人的思想的合力人有贪嗔痴慢疑的欲望就会有爱恨情愁的感情有感情就会有思想而有思想就会有业力而有业力就会有改变事物而事物随业力改变的方式便是道而宗教这种东西科学在它面前不过是小孩子玩意

  • 本体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本体论(Ontology)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的哲学理论,此词由ont加上表示“学问”、“学说”的词缀ology构成,即是关于ont的学问。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根论”,它指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的学说。所谓的“上火”纯粹是中医引申来的术语,指的是人体阴阳不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