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本体论有哪些?

本体论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320 更新时间:2024/3/26 3:53:15

本体论(Ontology)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的哲学理论,此词由ont加上表示“学问”、“学说”的词缀ology构成,即是关于ont的学问。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叫做“本根论”,它指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根本原因根本依据的学说。

谁能解释一下中医中“上火”的本质

所谓的“上火”纯粹是中医引申来的术语,指的是人体阴阳不协调,阳长阴消的状态,也就是中医所谓“阳亢”。又可以分为绝对亢盛和相对亢盛。阳气绝对亢盛是指阴气正而阳气过多造成的,比如说肝郁化火,食郁化火等等。阳气相对亢盛是指阳气正常,而由于阴气相对不足造成阳气过多,比如说肾阴虚患者的手脚心烦热等等。这样解释你能听懂吗?我自己觉得说的比较清晰了,呵呵~~如果要进一步研究的话,要先从阴阳这对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开始研究,对于现在的你来说,难度太高了。可以自己看看《周易》,从里面能学到许多中国古代哲学,会使你受益匪浅的。

中国哲学考研辅导资料,谢谢

博志复旦考研为你解答中国哲学(专业代码:010102)科目一:哲学综合知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历史》,源培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2、《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3、《西方哲学史》(上、下册),全增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4、《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册),北大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1982科目二:中国哲学史1、《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2、《中国古代哲学史料学》,冯友兰,凤凰出版社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3、《中国现代思想研究》,汝伦,上海人民用出版社,2001年4、《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张汝伦,北京大学出版社5、《西方哲学十五讲》,张志伟,北京大学出版社

阴阳五行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阴阳五行大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阴阳五行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从前面的叙述中已经可以明白,阴阳本来就蕴含於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五行,是用来概括世界上几类基本要素的范畴。它们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并非仅仅指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们为基本框架,或者说以之为思维模型,将一切现象分成基本的五大类。五行是世界的基要素。

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今天的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与阴阳学说相一致。阴阳学说原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应用。

阴阳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阴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阳类”具有刚健,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积极,好动等特性:“阴类”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储蓄,消极,安静等特征。任一个具体的事我都具有阴阳的两重性。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任何庞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阴阳的两方面,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极必反的现象就是阴阳转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其特征,可以系统的分成五大类“金”“木”“水”“火”“土”。这五类事物统称五行。金,木,水,火,土,并非指具体的五种单一的事物,而是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应全面领会五行的真正内涵。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克是相对的,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的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元气走向衰败。

在生克这个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中,无论是生的过分还是克的过分都会因对立而打破相对平衡或统一,事物就会向一方倾斜发展。为了维护相对平衡,生与克要相互牵制。当不能相互牵制时,平衡被打破,这时事物就会出现了新的变化。

五行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阴阳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如何理解书法中的“阴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书法的“阴”与“阳”是易经中对立与统的的一种象征,是中国书法艺术中最和谐,最科学的艺术审美。书法是以线条现表的象形艺术,与自然情态相契合,有阴阳才里和谐,就家有白天必然有黑夜一样,所以便产生行笔用墨之中的枯与润,钢与柔,大与小,藏与露,顾与,呼与应,气与韵等等的表现方式,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诠释

  •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与互补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人注重的是管人,怎样把人管理好,而西方注重的是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这样人就可以照着去执行,就能把事情做好,这是符合西方人的文化特点的,放到中国就不能照搬硬套的,因为中国人讲究不按常理出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没有人管理,他就要钻空子,比如现在说交通堵塞,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很多人随意违章,只要

  • 王充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其中的精华都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论衡》当中。王充的教育思想,以培养杰出的政治人才和学术人才即文人、鸿儒为主要目标,具有鲜明的批判精神为特征,形成强烈的学术民主思想。解放旧的思想观念,破除传统守旧的

  • 主动交代与坦白有何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根据《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本条例所称主动交代,是指涉嫌违纪的党员在组织初核前向有关组织交代自己的问题,或者在初核和立案调查其问题期间交代组织未掌握的问题。根据《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问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如实坦白,是指如实供述组织已掌握的其本人主要违纪事实

  • 中国汉字出现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1.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占卜的过程先利用火烧灼龟甲,龟甲上便会出现裂痕,商代的人们便根据这裂痕卜断吉凶,并将卜问的事情和结果记录刻在龟甲上,而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2.金文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风气

  • 科技哲学课程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内容.科学技术哲学的历史很长,中国古代和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就开始研究自然哲学方面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研究开始出现,科学技术对科学影响日

  • 哲学研究的概括范围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哲学研究的范围概括了宇宙世间万物。纵观古今中外哲学关于哲学研究对象的确定大体上都经历了这样的阶段:最早的萌芽哲学是把能够遇到的一切具体存在直接作为其研究的对象。比如西方经典自然哲学它当时并没有明确研究对象的概念遇到水就研究水遇到火就研究火那时候的哲学与科学在对象上并没有明确的划分人们只是通过对接触到

  • 从纯哲学角度说,矛盾的性质(对抗性和非对抗性)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转化?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答。哲学这东西很复杂和玄乎,哲学家都是智者。我们不是智者,看不了那么深刻,搬运别人的著作又不能体现自己的看法,所以就以一个老百姓的角度,浅显地探讨一下这个高深的学科。哲学和物理在古希腊的时候就被区分开了。物理没有错,只有对。我们研究物理的时候出现错误,是认识不够,验证不够,不是物理本身的错误,因

  •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中华经典诵读》很多,如《庄子齐物论》读后感本篇是《庄子》的又一代表篇目。“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庄子还认为人们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看起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世间万物既是齐一的,言论归根结底也应是齐一的

  • 希腊哲学与中华文化有何相通之处,有何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先秦哲学,与古希腊哲学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主要体现在:古代本体论哲学范畴具有直接性、抽象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反映了古代人的思维方式:直观、比喻和猜测,说明认识从感性的直观开始。上述思维方式决定了那个时代的人们认识方法的直观性和认识程度的表面性,从而也就决定了作为认识成果范畴的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