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儒家思想在关于人的问题上表现的积极作用更为突出。在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于人生价值的内涵、类型、层次、标准等问题,都有充分而精辟的论述,这些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的人生价值观包含着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观点,包含着怎样做人,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的看法。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也与一定的自然环境发生联系。怎样做人,实质上就是怎样对待自己,以及怎样对待与自己构成相互作用的其他三组基本关系。这三组关系是:与他人的关系、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正是通过对待自我、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关系而实现的。1、关于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一个人格塑造的问题,人格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人品。什么是具有崇高人格的人,怎样才能达到和保持崇高的人格?这是古代思想家所热心讨论的一个中心问题,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人人应具有独立的意志,也就是肯定人人都具有独立人格。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所谓大丈夫的崇高人格,就是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动摇。庄子也提倡崇高人格,他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认为至人具有不受任何环境影响的独立精神和自主精神。庄子还提倡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主张从万物平等无差别,即没有价值区别的理念出发,超越自我,以与天地同在。儒家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人格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更为重要,孔子的“杀身成仁”和孟子的“舍生取义”,就是儒家为了保全仁义道德价值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典型表述,这些论述对后世深远影响。不难看出要正确对待自己,塑造崇高人格,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对侍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人格尊严超过了生命价值。2、关于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是关于人伦与群己的关系问题。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学者提倡人与人应当互相亲爱,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对人伦的准则与规范有着详细的论述。苟子论述人类合群的必要性时提出“群道”的概念,他认为,人所以能群,在于有职分与道义;合群是人类能够战胜万物的保证。苟子重视合群之道,强调对待他人的方法要得当,这就为妥善对待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休的关系提供了社会学的依据。儒家思想的仁、礼、和、义、信,就是关于人与他人关系的准则与规范。“仁”,是孔子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其含义是“爱人”“泛爱众”。孔子解释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我具立,人我具达,也即是人人和谐。孔子提倡爱人,但又承认等级差别。墨子主张兼爱,谓“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若其室,认为应当不分远近亲疏地爱一切人。孔子的爱人和墨子的兼爱都表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礼”是古代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孔子重视礼,说:“不知礼,无以立。”认为必须知礼才能自立,自立然后才能立人。他又说:“克己复礼为仁”主张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礼,以达到仁的境界。也即以礼待人,尊敬他人。应有的礼节、礼貌还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则。儒家以“和”为价值的中心原则,“以他平他谓之和”,“和”是不同事物相互联系、会聚而得其平衡,也就是多样性的统一。此外“义”的基本意义是公正,公正是对待他人应有的规范。“信”则是诚实、信用、守信。认为朋友之间应当遵守信用。信用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任何时代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3、关于个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一定人们组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汇合而成的统一体。国家既指政权,也指该政权治理范围内的国土和人民。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以关心社稷民生,维护民族独立和捍卫中华文化为基本内容的爱国主义传统,以爱国主义为人生的崇高价值。中国古代还提倡“忠”,忠的原则是对别人尽心尽责。到了汉代以后转义为对国君尽忠,强调对君主的绝对服从,以维护君主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废除了君主,尽管对儒家思想的“忠”我们曾一度存在偏见,但是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大力提倡的“忠”,是忠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忠,是责任心、事业心的体现。忠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每一个国民的崇高职责。4、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人应当怎样对待自然是入类社会必须首先和着重解决的问题,也是历来中国哲学探讨的一个根本问题。古代所论“天人之际”的“天”含义多样,一般是指自然界,“人”指人类,“天人之际”主要就是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孟子最早提出“知性则知天”的天人统一思想,认为人性是天赋的,天与性相通,知性也就能知天。董仲舒提出“人副天数”说,宣传人体结构与天体结构相副的“天人相类”的观点。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强调天道与人性的统一。至于“天人之分”说,主要有苟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说法,含有征服自然的思想。再就是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说,认为天与人各有特殊的功能,自然界的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道德准则是不同的。应当指出,“天人合一”说,是侧重于宣扬天人的统一,但并不排斥天人的区别,而承认区别正是强调统一的前提。此外,在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儒家思想还有“因任自然说”,即自然界是和谐美好的,应当排斥一切人为,以免破坏自然状态。“控制自然说”,即主张治理自然,利用万物以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相互协调说”,即要重视自然变化及其规律的客观性,掌握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作用,调节自然的变化,协助万物获得完满的成就。这是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相辅相成的关系,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为最高理想。综观上述四个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关于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观点,它构成了互相联系的统一的人生价值观。
更多文章
道家哲学自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道家的思想和主张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刚刚相反,道家主张顺其自然,认为法律(法和法律有不同)(法好比物理,而法律则是人为)是对人类的束缚,要全部舍弃;法家则主张要用法律去惩治人,认为人类本性顽劣,要用权威去治天下。道家虽然学派上有所区别,但就其主旨来说是相通的:以“道”为本,自然无为。道家思想的核心是“
老子哲学思想的现代启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老子的无为思想是可以运用到方方面面的,无为绝对不是不动,而是不以私欲而为,这也就是天道,大公无私,平等对待万物.应用到治国上,可以让领导人有清晰客观的判断力,减少徇私舞弊,若能落入实处,自然国泰民安.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更多为他人着想,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今许多现象,看似天灾,实为人祸,究其根源,就
《孙子兵法》对于现代思想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现在对商业上的影响很大。《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共分十三篇,虽然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提起《孙子兵法》,相信大多数
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思想是早在二千年前的产物,它的礼仪仁智信,是延续我国五千年的传承。并不是虚伪的儒家所传,它的腐朽礼制是为皇权朝拜的,为了攀权俯势,极力愚能劳动人民,使广大妇女成为了奴脾。满嘴说的仁义道德,到头来不择手段。我们生在新中国,正是科技兴国之时,腐朽的儒家思想是应该彻底的抛弃。如何正确认识儒家思想的现实
儒家思想在当代的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几千年来,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已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在当代还是有现实意义的,最启码在6O前人的群体中,是承认和坚持儒家思想的。随着西方文化的界入,未来是什么意义?就不敢说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是仁义,仁爱,人间大爱。是德治,仁政。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就是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及其在现当代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特点(一)它使哲学真正获得了科学的性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哲学研究的对象看,以往的哲学都是企图回答世界所有具体的问题,充当所谓“科学之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要求自己提供解决一切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而只是依靠具体科学成果从中概括出世界的一般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哲学的内容
学哲学究竟有哪些好处?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让人能够思辩,对很多不了解的东西,例如自然界的变化,人性的复杂,社会各类大佬的扇动都有了一些比较清醒的认识,不会再去迷信鬼神,不会崇拜谁,不会去盲目追随所谓的各种信仰。由于对自然,人和社会有了一些了解,所以人会活得比较随性、洒脱,不会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只在意自己在这世上的各种感受,自己活得开心才不旺
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中庸是儒家道德的最高境界,其现实意义丝毫不减,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实践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乃至整个人类世界都有影响。今天,我们汲取中庸之道中的积极因素,对于实现社会和谐的理想具有重要意义。“中庸”其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正以及中和的思想能使人身心和谐,并能使人处理好人际关系、
怎样辩证的理解《秋水》表现的哲学思想,其积极意义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什么借鉴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全面否定批判马克思主义伪哲学来理解特别是其辩证性质的封建愚蠢思想。来理解圣洁的中华文化。记住当代大学生应该把生存就业当回事。不要向井底之蛙一样(《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我们当代大学生要积极进取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开放眼光,要多学习,知行合一借鉴意义。西方对老子《道德经》的关
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如何辩证看待儒家文化,道家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儒家思想精髓是仁,道家思想精髓是和即天人合一,儒道两家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思想。它贯穿于我国满长的社会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人朴素的思想道德观念,也是中华文明在没有受到外来干扰的情况下源远流长的思想保证。它奠定了我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首的强大地位,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其他少数民族为辅助的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