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古代发生战争时,常有“军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粮食是大军出征和战斗的基础,在冷兵器时代饿肚子的士兵战斗力是很低的,容易造成大量伤亡。粮食从何而来?自然是农业生产。
古代百姓最先要解决的吃饭问题,也就是生存问题。在灾荒之地甚至发生过吃树皮、观音土,易子而食等情况,从而引发抢劫、殴打,以及动乱等情况,可见没有粮食是很严重的,所以圣明的皇帝对于发生灾荒的地方会进行赈灾,为灾民提供粮食以及灾后可能出现的疫情防控。
无论抵御外敌还是预防内乱,为巩固社稷稳定粮食都是比较重要的物资。重视农业发展,可以增加粮食产出。
拥有土地就拥有财产古代土地是最重要的财产,既能满足自给自足又可以收租,保持每年稳定收入。
抑商抑制的是个人商人,是为了遏制奸商发展,否则战争年代向外贩卖粮食和马匹,影响国家安全和稳定,这些商人虽然家境殷实,但是比一般官员家族地位低。官商、皇商国家还是比较支持的,古代许多民生或重要物资的买卖处于朝廷控制中,如盐、铁等物。各地特产每年也会进贡给朝廷,当权者需求不大时重视程度自然不高。
总之,农业的发展能够使百姓安居乐业,人丁兴旺,还可以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动乱之虞,又可外无外敌侵扰之虑。
古代为什么重农抑商?当我们觉得古人很傻的时候,一般都是我们自己问题。(本文篇幅较长,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与古人相比,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的优势是能看到古人千年百年后的世界,但古人没有开挂。他们的政策措施只能是依据当时的情况来制定。
让我们把时间线前移两千四百多年,具体也不能太精确了,就是编出了《管子》的那几年,这其中有一句: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行,有了官方的定义就好办多了。
我现在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现在我手里有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地出产的粮食若干,几头猪,几头小猪,几只鸡,还有鸡下的蛋若干。
这天听说附近来了几个商人,商人好啊,有了商人,集市上就变得丰富多彩了。我可以用我手里的粮食去换成盘子,碗。如果多付一点粮食,就能换成更漂亮的盘子,碗。当然了,现在只能有陶碗,不过,要是社会在这个方向上放飞自我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出现更加精美的瓷碗,同样的,要换瓷碗,需要更多的粮食。但是我猜一定也会有人喜欢的。
可国君好像并不喜欢这些商人,他把这群人驱逐了。
所以,我并不是很高兴,我抗议,我找到了国君,表达了我几点想法。
应该建立更多的集市,因为我没有在集市上发现我媳妇儿喜欢的红头绳,如果可以的话,我还想给她找到一个更漂亮的包包,鳄鱼皮的可能不好找,实在不行,牛皮的也勉强可以啦。我的孩子希望有一些好玩的玩具,当然了,这个时代应该没有ABS树脂做成的积木,实在不行,木头制成的积木也行。
国君用一种看白痴的眼神看着我,嘱咐卫士狠狠的,用心的把我打了一顿,然后把我扔了出去。
旁边走来一个人,我一看,是商鞅,(时间不太对啊,这怎么又往后推移了好多年)不管那么么多了,商鞅看我被打的着实可怜,竟动了恻隐之心,告诉了我为什么要挨这顿打。也好,听听呗,一顿打不能白挨不是。
商君蹲下来,一字一句的告诉我:
一、你个小老百姓,手里能攒下点粮食相当不容易了,瞎霍霍什么!今年有这收成,明年还能有这收成?要是遇上个灾年,准备喝西北风,还是吃土?听没听过“易子而食”?
二、不要指望那些农业机械,搞清楚了,这是春秋战国。以后的很多年也不会出现自动化的农业机械。你想种地,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两只手和锄头,铁器都才刚刚出现,还有很多人使用石器锄头,即便玩了命的好好干,你以为一年能产多少粮食?
三、想多种地多产粮食?好办!多生孩子,多养猪,多开荒。人口和土地才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资源?你扯什么工业革命信息化,打今儿起,再往后推延两千年。咱这个社会还得是个自给自足的社会。能开多少地,就能种多少粮。哪天你能拍着胸脯保证你一家几口一定饿不着的时候,再来跟我谈你媳妇儿的红头绳,和她的牛皮小包包。
四、国君现在想要扩张土地。要是想要在这个时代出人头地。还是得多生孩子多养猪。让好儿郎们吃的壮壮的,在现场多杀敌。为大秦帝国攻占更多的土地。
可我还想着漂亮的瓷碗,媳妇儿的头绳,儿子的乐高。商鞅一瞧,气的直翻白眼:“孺子不可教也”(我也翻白眼:你个法家学派的,拽什么儒家的词儿。)
商鞅继续反问我:就现在这种条件,商人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的,真要是各种物品有流通需求时,不光是国君,整个社会都会欢迎商人。但是这个时代,不需要这种流通,也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供流通。他们占有,消耗了资源,却不能产出资源,你可以说我狠毒,但,这就是抑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