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有人说明朝不存在(中国古代真实明朝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有人说明朝不存在(中国古代真实明朝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746 更新时间:2023/12/9 9:23:37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明朝皇帝出现很多平庸之辈,而清朝都是勤勉的帝王,但是两大王朝持续统治的时间差不多,都是接近300年,两者相互比较,似乎给人一种疑惑,明朝怎么就维持了近300年的统治的呢?

明朝除了起初几位皇帝还算不错,后面给人的感觉,很多帝王都是不靠谱的,比如“蟋蟀皇帝”朱瞻基,亲征瓦剌被俘的朱祁镇,一心只想当将军的朱厚照,罢工不上朝的嘉靖和万历皇帝,还有热心于木工事业的朱由校等等。

看到他们的表现,似乎真的不太合适做皇帝,自然也就给人们留下了平庸的感觉,正是因为有不上朝的皇帝存在,尤其万历三十多年不上朝,国家还能正常运转下去,这不得不让人感觉奇怪。

其实我们纵观历史,自从秦朝之后,有一个现象很奇怪,那便是任何一个大一统政权,只要二代皇帝能够平稳过渡到第三代,基本上都能够维持二百多年的统治。

即便出现三代皇帝是政变上台的话,只能能够政权成功过渡过去的话,都是符合这个规律的,当然元朝除外。

西汉汉文帝是功臣诛灭吕后势力上台的(汉惠帝和汉文帝之间还有几位小皇帝,但是汉文帝不承认),汉文帝稳定了政权,带来西汉二百多年的统治。

东汉二三代帝王开创“明章之治”,东汉也维持了200年。唐朝政权从李世民手中平稳过渡到唐高宗李治,虽然有武后篡唐,但是不影响唐朝的统治,统治依旧达到了280多年。

宋朝从宋太宗平稳过渡到宋真宗,人家不但封禅了,两宋统治也长达300年。明朝二代皇帝是建文帝,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上台,政权也成功过渡过去了,即便是朱棣不承认朱允炆的合法地位。

我们将他看做明朝第二代皇帝,但是政权依旧平稳过渡道第三代帝王身上了,所以明朝也持续了近300年。

至于清朝的话,皇太极的突然去世,确实继承人问题让八旗差点火拼,但是也算是和平稳定过渡到第三代帝王顺治的身上。

如果从清朝入关算起,那更加没有问题了,康熙到雍正的政权交接,也是平稳过渡的。所以只要一个政权能够保证三代皇帝的顺利平稳过渡,政权维持200多年不成问题。

而秦朝和隋朝的统治,都是出现了二代帝王的身上,没能够将皇位传到第三代,或者说第三代已经不能平稳接过权力,比如秦朝的三世子婴,接手皇权时政权被赵高控制,等到除掉赵高的时候,起义军已经达到关中了,他也就只能投降而已。

隋炀帝杨广晚年各地起义频发,杨广也只能在江都呆着了,李渊和王世充都弄了傀儡皇帝,等于间接让杨广退位了,所以秦朝和隋朝也都是二世而亡。

至于西晋很快就灭亡,问题也是出在二代帝王身上,晋惠帝个人能力不足,导致西晋出现了“八王之乱”,政权不可能平稳过渡到第三代身上,外加“五胡乱华”,所以西晋很快就灭亡了。

可以说这是一个规律,只要弄懂为什么二三代帝王实现政权的平稳交接,王朝就能够延续下去的原因,也就基本上能够解释明朝为啥皇帝平庸,还能持续200多年统治了。

一个政权为啥在第二代帝王身上更容易出问题呢?其实这就是打江山和守江山的问题,需要统治者有思路的变化,进而就会着手处理各种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秦二世继续实行秦朝的发家统治,秦始皇时期还能够凭借强大的国力强行统治,而且此刻各种制度也是创设推广的时代,出现问题是需要二代皇帝完善以及改变的,但是显然秦二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隋炀帝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摆在他面前的就是关陇贵族的制衡,这是他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但是杨广的做法就有些偏激,营建东都洛阳,直接选择远离关中,远离关陇贵族的核心区域,最后竟然呆在江都,即便国家大乱,依旧没有回到关中妥协的想法。

所以第二代皇帝面临着国家的制度建设和完善,同时需要解决功臣集团和皇族的矛盾,只要这些问题能够解决或者极大地缓解,基本上第三代帝王都能够平稳接过皇权,同时进一步解决问题。

我们就以唐朝为例,唐朝基本完成统一之后,最大的问题便是制度建设和完善了,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就是这个矛盾的大爆发,因为李世民代表着武将团体的利益,李建成代表开国文官团体的利益。

等到李世民登基之后便去处理这个问题,比如赦免李建成李元吉集团的支持者,完善各种制度保障各方利益,就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是一个权衡多方面考量的名单,长孙无忌代表关陇贵族,李孝恭代表皇族,房玄龄、魏征这些人代表文官利益。

尉迟敬德这些人代表武将利益,李靖李勣代表中立武将的利益,此外像宇文士及这类人,也能够代表开国功臣中文官的利益等等。

所以李世民将政权的矛盾跟制度确定下来,各方利益也就能够形成一种制衡,国家也能够平稳发展,大的方向已经确定下来,后面的统治者只要维持大方向不变,同时针对各种制度进行微调,就能够维持统治。

所以李治上台之后延续李世民时期的政策,同时解决掉关陇贵族的权力,这才能够让唐朝即便被武则天篡权,依旧能够重新回归唐朝的原因,因为各方势力都需要维持各自的利益。

其实明朝依旧如此,朱元璋对于明朝的制度和大方向已经确定了,针对功臣集团的威胁,采用了比较血腥的方式,轮到朱允炆的时候,功臣集团已经不会成为最大威胁,他的最大威胁反而来自于藩王,但是他的处理手段比较偏激。

朱棣夺权之后,针对藩王问题继续解决,让各地藩王不再成为明朝的威胁,后面明朝很少出现藩王造反的事情,即便有也很难成气候,这也代表着统治阶级内部,已经成为权力的制衡,以及各自利益的有效保障,后世子孙只要修修补补即可。

所以只要不出现大乱子,比如像杨广那样短时间内如此滥用民力,比如像秦二世那样啥也不管,还任用奸佞之臣的话,政权就会平稳传承下去,往往一百多年之后,才会出现土地兼并集中的问题。

这个时候政权差不多维持二百年了,最后几十年往往都是挣扎的阶段,出现农民起义之类的事情,比如东汉的黄巾起义、唐朝的黄巢起义、明朝的李自成起义,清朝的太平天国等等。

除此之外,明朝在制度上很有创造性,能够保证即便皇帝平庸,也能够基本维持政权的稳定,这个制度就是内阁的出现,起初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后面逐渐被授予权力,进而成为明朝政权运转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只要由内阁和秉笔太监的存在,即便皇帝罢工,依旧问题不太大。

第三点就是明朝能人辈出,比如“三杨内阁”的杨士奇、杨荣、杨傅;徐阶、高拱、张居正,甚至严嵩都是能力特别出众之人,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家大政方针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甚至想张居正还会针对国家出现的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些无疑都是在为明朝续命。此外在国家危难之际,也能够涌现出大量能人,比如于谦,比如戚继光等等。

第四点便是各大势力达成制衡,最被人们熟悉的也许就是东林党了,但是存在宦官跟他们制衡,比如魏忠贤。此外早期的言官和内阁六部的制衡等等,这就会保证政权很难被一方掌控,即便是严嵩执政的20年间,也经常遭到言官的弹劾。

所以明朝即便是皇帝平庸,也能够维持200多年的统治,除了早期朱元璋朱棣的制度建设之外,便是消除了政权的威胁,比如功臣集团和藩王的威胁。

再加上内阁的存在,保证了政权在皇帝平庸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能够基本维持政权的稳定,当然也少不了大量能人的出现,才能够维持明朝的长久统治。

更多文章

  • 西游记演员死亡表(86版西游记有哪些人已经去世)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西游记演员死亡表

    《西游记》1982年是由中央电视台筹备,杨洁执导的一部至今无法超越的神话剧,由于当时的资金紧张,把好多剧情及内容都给取消掉了,只拍摄了25集。后来1998年的时候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又拍摄了当年没有拍摄的部分及添加了一下新剧情及内容一共是16集,前前后后一共是拍摄了41集。这部剧被国人称之为百看不厌的

  • 宋徽宗最幸运的女儿(宋徽宗的女儿都是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徽宗最幸运的女儿

    “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宁可在太平年代当一条狗,也不愿做战乱时期的人。古往今来,战乱总是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很多无辜的人。这句话更是从侧面说明了古代战乱给老百姓所造成的心理伤害。其实,除了老百姓,战乱对于皇家的影响同样很大。而北宋的靖康之变,对于宋徽宗、宋钦宗及其妻妾、子女来说代价更是惨痛。宋徽宗赵

  • 墨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墨家的核心思想和主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墨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自称“贱人”、“北方之鄙人”,生前被人称为“布衣之士”,他与先秦诸子理念不同,不屑于当一名成功人士或富贵人士,只想做个普通人。他就是墨子,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创立了墨家学说,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今天,

  • 历史上最丢人的朝代晋朝(中国历史上不承认的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最丢人的朝代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朝代和帝王,有的帝王荒淫残暴,有的帝王清明廉政,也有的帝王完成霸业,建立统一王朝。比如秦始皇、朱元璋、刘邦、杨坚等等,他们平定战乱,一统天下,建立丰功伟绩,名垂青史。能够在战乱中脱颖而出,成立霸业,自然有他的过人胆识和智慧。然而,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却

  • 明朝三大昏君排名(明朝最昏庸皇帝都有谁,排行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三大昏君排名

    说明朝昏君辈出这是一种偏见,相反明朝很多皇帝都很有政治头脑和手段。其能统治三百年与它完善的封建政治制度密不可分,而很难超越三百年说明制度本身有问题。大明皇帝概览人无完人,皇帝也是人,不是神。就连汉武帝还被后世批评穷兵黩武呢,说明朝昏君辈出那就有点吹毛求疵了。话说和其他朝代比起来,明朝昏君真不多,这也

  •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故事感悟(关于苏轼和佛印的趣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苏东坡和佛印禅师的故事

    苏东坡跟着佛印可是真正的朋友,他们可谓是志趣相投,他俩儿在谈禅儿,在一起作诗儿,相互酬唱,也算文人史上的一段佳话。可这苏东坡文才非常好,可这做官儿却很是不顺,他是一次又一次被外贬,这也成就了他跟佛印的交往儿。这次讲的是玉带换袈裟的故事。金山寺话说这神宗的时候,苏东坡又被派到杭州当这通判儿。他一路上很

  • 月入2万的10个小生意(现在做什么最稳赚钱来得快)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月入2万的10个小生意

    在新一期的不起眼的暴利生意中,将给大家介绍两个看起来平平无奇又很常见,但其实做得好可以月纯利润上万的小生意。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沙县小吃沙县小吃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小吃店了,几乎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几家。而这种看似平常的小吃店,其实利润非常高!首先,作为福建省代表之一,沙县小吃的名号无疑非常响亮。所以在

  • 女娲和伏羲是什么关系(女娲是不是很爱伏羲 )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女娲和伏羲是什么关系

    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中,女娲和伏羲是人类的始祖,但是关于他们如何创造人类的传说又出现了不同的版本。一个版本是:女娲独自一人用黄土造人。在这个神话故事中,女娲和伏羲是毫不相干的两个天神。另外一个版本是:女娲和伏羲作为洪水退去后世间仅存的两个人,他们结为了夫妻,创造了新一代人类。而且在第二个版本的神话中,女

  • 曹魏名将排名大全(三国的魏国曹操手下大将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魏名将排名

    曹操、刘备、孙权三家中,曹操作为丞相,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坐拥汉室之利,在招揽人才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曹操本人对于人才颇为重视,强调“唯才是举”,因而曹魏在三国中人才资源最为充裕,人才结构也最为完善。俗话说“文武双全”,曹操手下,其一谋臣颇多,其二武将充裕,构建了曹操较为庞大的人才体系。虽

  • 为什么令妃30岁才开始生育(令妃进宫十年为何没生孩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为什么令妃30岁才开始生育

    可能是因为电视剧的缘故,我一直认为,令妃很得宠。无论是最初的《还珠格格》,还是近几年的《延禧攻略》。可是翻看令妃的一生,我看不出她有多幸福,她更像是紫禁红墙里多数的女人一样,像花儿一样,枯萎在深宫,慢慢耗干了水分,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令妃的一生,是励志的,也是可怜的。令妃,魏佳氏,她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