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高长恭为什么叫兰陵王(兰陵王名字由来与简介)

高长恭为什么叫兰陵王(兰陵王名字由来与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831 更新时间:2024/1/4 23:40:37

说起高肃,大家都很陌生,倘若换成兰陵王高长恭呢?电视剧《兰陵王》的热播将这个南北朝以美貌出名的战将展现在大众眼前。

高肃,字长恭,南北朝时期北齐文襄帝高澄的儿子,神武帝高欢孙子,因骁勇善战而受封兰陵王。同其他高氏子孙一样他也继承了高家优秀的基因而生得一副绝世面容,但奈何他是冲锋陷阵的武将,绝美的面容反而成了他的烦恼。

有时两军对垒,敌军为了扰乱士气还曾嘲讽他的容貌太美就像女人,怎么能领军打仗?于是兰陵王高长恭不得不常戴面具以示人。

史书称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不同的是他心系百姓,内心仁和,史书也称他“温良敦厚”。这在变态奇葩的北齐高氏宗族中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完全可以称得上北齐高氏难得的正常人了。

东魏兴和三年(541)高长恭出生,因母亲身份低微,所以幼年的他似乎一切都不如其他兄弟那么顺风顺水,天保八年(557)十六岁的高长恭才被封了个小官。

也许在大家看来上天已经给了他一副天使般绝美的面容,自然而然他应当是个资质平平、碌碌无为的人了,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明明可以靠颜值的他,才华却又偏偏格外出众。

河清三年(564)北周攻打洛阳,20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包围了洛阳北面的金墉城持续猛攻,另一路在邙山准备迎击驰援金墉城的齐军。

最后在齐军的英勇作战下,在邙山迎击的周军被迅速击败,但是金墉城在被周军连续猛攻一个月又与外界消息隔绝的情况下危在旦夕。

一旦金墉城有失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时刻高长恭挺身而出带500骑兵先行驰援金墉城,面对数万周军,他身先士卒,果断冲进包围圈,如一阵旋风般顷刻间就杀到金墉城下。

此时城内的齐军已经被围一个多月,断尽粮绝,突然看到城下驰援的齐军却没敢开门,毕竟谁也不相信几百人能突破几万大军的包围圈顺利杀到城下,而且为首的将军又戴着面具,谁知道是不是周军假扮的呢?

于是城上的守军就喊“让你们领头的把面具摘下来”。猎猎作响的军旗下,高长恭缓缓的把面具摘下来露出了他那张绝世俊美的面庞。

顿时城上一片欢呼:“兰陵王来了,咱们的援兵到了!”守军随即重拾斗志,奋勇作战,内外夹攻下北周军队仓皇逃走,留下辎重无数。

在庆功会上,金墉城的守军为感激和歌颂兰陵王高长恭的生死驰援,自发的以手里的兵器为乐器,用刀剑打击盾牌,以矛枪杵砸地面,演奏了一曲风格苍凉悲壮、古朴优雅的乐曲,叫“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这就是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河清四年(565)高纬即位,高长恭是兰陵王,更是文襄帝高澄的儿子,而高纬是高澄的弟弟高湛的儿子,因此兰陵王在身份上就天然具备继位的合法性,而且兰陵王高长恭常年领兵作战、功勋赫赫,在军中的地位和势力异常强大,与段韶斛律光并称为“北齐三杰”。

这让高纬对这个哥哥非常的忌惮,兰陵王当然也知道皇帝猜忌自己,于是他选择了自污名节,经常找人索要贿赂,贪污钱财等借此来打消皇帝的猜忌,可是毁名自保这一招却在高纬这个极度猜忌和残忍自私的弟弟面前毫无用处,在高纬看来只要兰陵王活着就是威胁。

有一次在宴会上高纬问兰陵王:“你每次冲锋陷阵都是身先士卒,万一遇到危险可怎么办”?兰陵王回答说:“没事儿,国事就是家事,自家的事怎敢不拼尽全力,况且在战场上也根本顾不上这些”。

就这一句话,兰陵王本意是表忠心,想说高家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却在高纬看来这兰陵王高长恭已经把国家的事看成他兰陵王自家的事了,更加容不下兰陵王了。

兰陵王深知皇帝的心思,索性直接交出权力称病在家,再不出门、不见客了。本以为高纬会放他一马,谁曾想兰陵王都这样了高纬还不打算放过他!

武平四年(573)高纬派人送来一壶毒酒,君有赐,臣又怎敢辞?明知是毒酒,兰陵王高长恭只得笑着一饮而尽。

北齐王朝存在的短短28年间,总共有过6任皇帝,大多都是荒淫无道、罔顾人伦的变态奇葩,在这种高压的环境里做北齐臣子是多么不容易,兰陵王虽然生得一副标致柔美的面容,但作为将军,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治军有方。

作为皇亲,他劝课农桑,关心民间疾苦,更没有借着贵族身份作威作福;最后却因功高震主被皇帝猜忌,一句“国事即家事”的忠良之语,却被恶意曲解而换来一杯毒酒,让他闪耀的生命之花永远停留在了33岁。

兰陵王高长恭赤胆忠心、英勇善战,只可惜生于乱世、遇人不淑,还没能大展身手就惨死亲人之手,多少年来无数人为之惋惜和不忿,或许世事总是这么的难料且不平吧,唯愿你下一生遇到明君,依然战神归来!

更多文章

  • 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如何理解阳明心学的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阳明心学的精髓是什么

    01.不要把自己活得像个落难者,急着告诉所有人你的不幸。你的经历在别人眼里只是个笑话,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过程。——稻盛和夫稻盛和夫被称为”经营之神",创办过两家世界500强公司,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源于他对王阳明心说的潜心研究,并且运用到实践生活中。稻盛和夫把王阳明的心学总结得非常到位

  • 大宛国现在是哪个国家(西域大宛国是现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宛国现在是哪个国家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时,张骞最先到的西域诸国中是大宛国。后来又有汉朝李广利征伐大宛。只要喜欢汉武帝那段历史的朋友,都会看到“大宛”这个西域国名经常出现。因为大宛国盛产一种中原想要的“宝贝”,而大宛国也向往中原。那么现在大宛国在哪?如今归属哪个国家呢?我们通过史料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其实真正让我们对大宛

  • 狮身人面像的可怕之谜(耳朵后有个隐的开关才是真正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狮身人面像的可怕之谜

    有人将埃及狮身人面像称作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迹,觉得它寓意着古埃及的辉煌文明,事实确实是如此。人们难以想象在数千年前,埃及人民是如何建造出这座高20米、长73米的宏伟建筑的,它有着太多的未知之谜。更有趣的是,埃及方面近几年来竟然禁止考古队进行考察,这是怎么回事呢?关于埃及狮身人面像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建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意思怎么理解(谁对曹操的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三国时期,有一家人,家里过得还算富裕,家主吕伯奢最喜结交各路英豪,这一日,从远方来了两个客人,原来是不愿意给董卓做帮凶而辞官回家路过这里的。吕伯奢热情款待,吩咐家人杀猪宰羊招待客人,自己拿了钱去集市上买酒去了。漫画——曹操误杀吕伯奢两个人客人正在堂前静坐,突闻磨刀之声,大惊。一位是要杀他,遂仗剑冲入

  •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朝代顺序(我国古代朝代分别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朝代

    中国古代历史2000多年中,一共经历了50多个王朝。如果从千古第一帝秦始皇算起,到末代皇帝溥仪为止,中国共有495位皇帝,除了其中死后追封的73人,真正在位的皇帝,共有422人。这400多个皇帝,虽然一言九鼎,地位显赫,但贤明的少,昏庸的多,真正能够让老百姓追忆、怀念、崇敬的皇帝,那真是凤毛麟角,少

  • 中国古代裹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女人三寸金莲起源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裹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我们都知道裹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那什么是裹脚呢?它是指女性一般在4、5岁的时候,为了使脚看起来娇小,便用长长的布条层层裹着,除了拇指,其他脚趾头全部裹断至脚底下,而裹好之后,为了防止骨头坏死,还要不停的走路,可想而知有多疼。甚至有的为了让脚看起来比较瘦,更小,有些人在

  • 古代进士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进士在现代是什么学历)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进士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

    古代的秀才、举人和进士放在现代,相当于什么学历呢?有人说童生相当于高中毕业;秀才相当于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进士相当于博士。你觉得呢?古代之所以如此重视教育,一部分原因是为朝廷选拔有力人才,另一方面是因为读书确实可以为自己谋一条不错的生路,类似于我们现在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秀才受一些戏剧和电视

  • 百家姓一共有多少个姓(百家姓氏全部包含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百家姓一共有多少个姓

    在中国,作为启蒙读物的《百家姓》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使无法全篇背诵,人们也能张口就来地说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来。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第一大姓氏真的是“赵”吗?中国人的全部姓氏只有区区一百个吗?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中国第一大姓氏是什么呢?这还真不好回答,因为这个答案随时可能处于变动中。根据公

  • 渡渡鸟什么时候灭绝的(渡渡鸟消失世记原因,还剩多少只)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渡渡鸟什么时候灭绝的

    题记|在人类对保护野生动物还没有什么概念的时代,如果你是一只鸟,而且还很好吃,那你就危险了。如果你是一只鸟,虽然不好吃,但是比较少见,你也危险了;如果你是一只鸟,既不好吃又不好看,但是遇到了欧洲殖民者,你还是很危险……渡渡鸟骨骼2016年8月,一位私人收藏家决定把世界上最完整的渡渡鸟骨骼拍卖出去,其

  • 女娲为什么是人首蛇身(女娲真身为什么是蛇)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女娲为什么是人首蛇身

    女娲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类之母,但她好端端一个人,为什么会是人首蛇身呢?首先,要从原始崇拜说起。除了中国以外,还有许多古代文明都有蛇崇拜,比如印度,他们把蛇当作神灵一样膜拜,再如意大利,有神秘的游蛇节,尼泊尔人把认为蛇可以驱逐妖魔鬼怪,等等。那么,为什么人类会有蛇崇拜呢?蛇会蜕皮,在古人看来,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