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诺门坎战役双方损失对比(诺门坎战役谁是胜利一方)

诺门坎战役双方损失对比(诺门坎战役谁是胜利一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3830 更新时间:2023/12/18 9:04:15

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

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苏双方并没有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失败结束。

说是苏军胜利不假,可是随着苏联解体、一些资料被曝光后,军事专家们对这场战役有了新的注解。有学者在研究资料后表示:这是一场被夸大的神话,苏军在这场战役中可谓是“惨胜如败”。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双方的伤亡情况,在这次历时135天的战争中,双方共计投入兵力20万人,苏联阵亡失踪9703人,伤15251人,日本阵亡失踪8440人,受伤8766人。

单纯从伤亡比来看,日军完胜苏军,但是考虑到日本人口才几千万,苏联有两亿多,所以苏联是可以承担得起这点伤亡的,所以苏联不算输,勉强算是惨胜。但是我们要看看是什么条件下打出来的这种伤亡比,苏联的武器装备完虐日本。

整场战役,苏联投入的坦克数量是日军的七倍,且相比于日本的轻壳坦克,苏联的坦克要比日军的强大的多,最后损失了四百多辆。

苏军的火炮是日军的六倍,人数是日军的三倍,苏联投入了500架飞机,战后损失差不多一半,而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的也主要是飞机的轰炸。

苏军在诺门罕消耗的弹药总量差不多是中国军队八年的总消耗量,这一点既说明苏联的强大,有钱任性,也说明了中国的抗战是多么的艰难。就在这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苏军居然伤亡还高于日军很多,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的苏军战斗力实在太弱鸡了,也说明日军战斗力的强大,绝对不是神剧中那样不堪一击。

日军关东军本来想投入更多兵力打败苏军,但是被大本营禁止了,后来派人去跟苏联签了停战协定,互相交换战俘,注意是停战,而不是投降,因为双方都不想打了,一方面苏联害怕德日联手,另一方面,日本觉得再打下去意义不大。日苏还签订了一个和平协定,后来日本再也没有打过北边的主意。

过去,我们都习惯性的认为,日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惨败,以至于再也不敢进攻苏联。我们甚至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说苏军在此战一举歼灭日本国宝级的战车师团。

苏军仅战损6千人,就歼灭了6万日军,打破了日军北上,与德军一起夹击苏联的想法。甚至连传说中的大阪第四师团,也在其中刷了下存在感。

的确,此战日军是败给了苏军,但绝对不是惨败,上述的说法也都是站不住脚的。我们把苏军过度的神化,而贬低日军的战力,这显然就是“抗战神剧”的思维。

而回归真实的历史,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是切头切尾的惨胜!这场发生于1939年的远东战争,苏军无论在兵力还是装备上,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反观日军,不仅兵力上不及苏联,而且投入的师团也不是什么精锐(事实上,当时日军的主力,还是牢牢的被国共两军拖住)。

诺门坎战役中,苏军的对手其实主要就是日军的23师团。这个师团在日军序列当中是排不上号的,就是一个警备性质的三单位制师团。该师团下辖第64、71、72联队,其炮兵联队所使用的火炮,还是第5师团淘汰的120毫米炮。这样低劣的战力,还比不上中国战场上的一个二流日军师团。

但正是这样一支日军,却让苏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整场战役下来,苏军共计死亡9703,受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25655人。

装备上,苏军坦克被击毁280多辆,装甲车90多辆。而日军方面,共计战死7696人,失踪1021人,负伤8647人,生病2350人,合计损失才19000人。

综上所述,从战争角度出发,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的表现,真不怎么样。以如此优势的兵力,又在如此开阔的地形条件下开战,居然还能打出这水准,真不怎么光彩(要是咱们有这装备,估计23师团直接就被报销掉了)。

标签: 诺门坎战役双方损失胜利对比

更多文章

  • 清明节起始于哪个朝代(关于清明节的起源及习俗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朝代,起源,习俗,简介,起始,清明节,关于,哪个

    清明节(又称“光明节”)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从那时起,温度开始升高,降雨量增加,这表明这是春季犁耕和播种的关键时期。因此,该节日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它不仅是季节性的象征,而且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这也是对死者,春季郊游和其他活动表示敬意的一天。起源据说,清明节最初是为了

  • 古代的女真族是满族吗(女真族与满族是同一个民族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民族,古代,同一个,女真族,满族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还是一个话题性比较高的王朝,在中国大陆的电视剧和电影中出场率比较高,不过电视剧和电影注重描述康雍乾三朝的皇帝的英明圣武,又或者是描述晚清时代与列强媾和的种种屈辱,对于清朝的早期历史比如清朝的起源问题描述得比较少。那么清朝起源于何方?满族的先祖来源于何方?这也是一个值得探

  • 红楼梦贾迎春结局是什么(为什么迎春最后是悲剧结尾)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迎春,悲剧,结尾,结局,最后,为什么,红楼梦

    迎春的母亲若是还在,迎春还会落得一个悲惨的结局吗?迎春的悲剧是她的性格和环境造成了,如果她的母亲还在,这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了。邢夫人曾经说过,迎春的母亲比赵姨娘强上了十倍。如果认真去解读这句话的话,“强上10倍”可以从相貌,性情,以及丈夫的宠爱程度去理解。贾赦是一个很好色的人,如果一个女子不够美貌,

  • 一战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及起因)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起因,世界大战,结束,时间,开始,第一

    一战爆发于1914年7月28日,结束于1918年11月11日,是一场典型的帝国主义列强在瓜分世界时,由于分赃不均而爆发的具有“贼杀贼,狗咬狗”性质的内讧。打起来的原因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利益冲突”。19世纪,资本主义及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部分的地区开始发展,世界从英法两强统治逐渐开始多元化发展。美国通

  • 钱钟书围城最经典的一句话(围城中的10大经典语录)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围城,经典,语录,钱钟书,10

    《围城》中最经典的十句话:充分的揭示了人性弱点与婚姻的残酷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是《围城》中,最经典的一句话。这句话可以说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

  • 九族指的是哪九族(古代株连九族中九族包括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包括,古代,哪些,中九族,株连九族

    秦商鞅变法,定了夷三族的法律,后代帝王变本加厉,觉得夷三族还起不到威慑作用,于是便有了诛五、七、九族这种惨无人道的法律。当然,历史上真被诛三族、九族的并不多,也有超越九族被诛十族的例子。那么,这些错综复杂的族到底该如何算呢?所谓九族,就是指亲属,但到底是哪些亲属,说法并不统一。下面举两个常见的说法。

  • 白夜行讲了什么故事(白夜行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白夜行,启示,故事,什么,我们

    网上曾有这样一句话:“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世间万物,最难懂的是人性,最难猜的是人性,最深不可测的也是人性。就像东野圭吾笔下的《白夜行》,在一个悲剧的宏大叙事里,显露了各色人性。这本书讲述了两个因受原生家庭迫害,而性格扭曲、冷酷无情的孩子,在欲望和仇恨里夹缝生存

  • 萧何月下追韩信怎么回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及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信,原因,萧何月,故事,怎么

    韩信是刘邦手下有名的大将,不过在还没有显达时,他生活在淮阴一代(今江苏淮阴西南),家境贫寒,无甚德行,一直没人推举他去做官,也懒得做买卖谋生。他常常跟着别人蹭饭吃,大家都很厌恶他。有一次,韩信在城墙底下钓鱼,有一个在水边洗衣服的妇人见他饿得不行了,就给了他口饭吃。韩信非常感激妇人,对她说:“等我以后

  • 中原地区指的是哪里(我国中原地区在地图上的位置)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地区,中原,地图,位置,我国,哪里

    在中华文明探源与夏文化研究中,“中原”的历史概念与地理位置在学术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基石。为此,近几十年内,中国考古学者产生了许多以“中原中心论”为主导的考古学学术理论,为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中游地区提供理论支撑。但是,诞生中华文明的古“中原”地区,究竟是指今天地理概念中的哪个地

  • 隋朝和唐朝关系(隋朝为何能和大唐并称为隋唐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并称,时期,隋朝,关系,隋唐,唐朝,为何,大唐

    打开一本史书,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神奇的事情,中国历史上短命的王朝有太多,而这些王超却大多没有被人们记住,只是在史书中沉寂着。可是,却有一个这样的朝代,仅仅存在了二世,却能够和盛世大唐并肩,甚至对中国的历史都有巨大的影响。这个朝代,就是隋朝。而隋朝和唐朝的关系,就是如上文提到的十分的密切。如果有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