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氏三姐妹哪个长得最漂亮(民国宋氏三姐妹谁更美更好看)

宋氏三姐妹哪个长得最漂亮(民国宋氏三姐妹谁更美更好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113 更新时间:2024/1/17 23:00:25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而人们也常说,美貌和智慧不可兼得,聪明的女子必然不漂亮,而美丽的女子脑袋也必定是空空如也,对于人们来说,到底美貌和智慧哪一个才是熊掌呢?

01

从历史角度来看,美貌与智慧并重的人并非不是没有,在民国时期,就有上流社会中非常有名的“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的个人学识涵养都为人所称道,而她们的美貌也一直是众人好奇和讨论的焦点,也是民国时期最耀眼的女性代表,甚至有人称这对姐妹组合为“民国最美”。

出生名门的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就是上个世纪鼎鼎有名的“宋氏三姐妹”。

她们的父亲宋耀如曾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受西方思潮影响颇深,因此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母亲出身于是书香世家,在工商业中也享有盛名。

宋耀如非常注重对孩子们意志力的培养,时常带着三姐妹野外徒步、或者禁食打坐来锻炼她们的坚强意志。

正是在这样严格的教育下,宋家三姐妹都有着十分坚韧的性格,同时也造就了她们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

受到西方化熏染的宋耀如对很多传统陋习都嗤之以鼻,他不强迫女儿们裹脚,也不让她们学习传统女红,还坚持男女平等的观念,鼓励三姐妹多多读书,增长见识。

这些教育对于三姐妹的成长提供了极大的助力,为她们日后的工作和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宋氏三姐妹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寄宿学校学习,因而在生活上非常独立。

大姐宋霭龄更是中国第一个独自到海外留学的女子,为中国女子的独立、自强树立了一个良好榜样。宋家三女,其优秀卓绝的功劳必定要归到宋氏夫妇的苦心栽培上。

02

三姐妹皆在国外接受过教育,见识广阔,心胸开阔,不仅学业有成,还兼具弹钢琴、绘画,等多种才艺。

在时光的打磨下,宋氏三姐妹越发显现出了自己独特魅力,而这种魅力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姣好的面容,更多的是因为她们无法被遮盖的才华光芒。

宋霭龄英气十足,眼睛锐利明亮,笑容爽朗大方,交谈之间便让人能感受到她干练直爽的气质。

在国外留学之时,宋霭龄便显露出大胆锐利的性格,曾在公开场合质问过美国总统罗斯福,学成归国后的宋霭龄,因自己出众的交际能力、超强的记忆力,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1914年,宋霭龄嫁给了孔祥熙,孔祥熙对她也十分敬重,在宋霭龄的帮扶和宋家的支持下,孔祥熙之后在官场上混得可谓是风生水起,官运更扶摇直上。

作为孔祥熙背后的女人,她总是能够为丈夫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二姐宋庆龄长相少了一份锐利,而多了一份温婉,气质柔中带刚,她曾在大姐宋霭龄的介绍下,成为了孙中山的秘书。

在革命事业中,一直都同孙中山并肩作战,后来革命友谊升华为爱情,两人便结为了夫妻。

孙中山去世之后,宋庆龄始终牢记着孙中山的嘱托,仍旧坚持为民族和国家独立的而奋斗着。

而三妹宋美龄生得也是花容月貌,笑起来更是顾盼生姿,令人见之不忘。《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大概可以描述“那个男人”初见她的心情。被其的风姿所深深地吸引的“那个男人”,随后便展开对她的追求。

在宋霭龄的撮合之下,宋美龄也最终也嫁给了“那个男人”,成为当时的"第一夫人"。

03

“宋家三姐妹”才貌出众,但又各不相同,人生际遇也是各有各的精彩。在上个世纪,她们是上流社会的最出彩名媛,无论是家世、才华还是容貌,都是当时女子所最为羡慕的。

而后人评价“宋氏三姐妹”时,分别用,“爱钱、爱权、爱国”六个字来表达。

抗战爆发后,“宋氏三姐妹”齐心协力阻止“事变”,最终让国民政府高层同意实现一致对外。

不仅如此,她们还一起建立“妇女慰劳自卫抗敌会”,积极地动员妇女们支持抗战。

富裕的宋霭龄还慷慨地拿出大量资金支持抗战,而口才好的宋庆龄常以演讲的方式去鼓舞人民勇敢抗战;而最小的妹妹宋美龄则组建飞虎队来支持抗战。

结语

只有丰富的内涵才能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与智慧相比较,美貌确实不值一提。美貌固然是上天对她们的眷顾,但却并不是她们身上唯一的可取之处。

在“宋家三姐妹”的身上,闪烁着无穷的智慧光芒,她们曾经为民族独立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值得历史所永恒铭记。是一颗宝石,倘若以智慧相伴,美貌才会更加夺目。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1929年中国发生了什么事件(详细讲解29年的历史局势)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杂谈

    1月1日国民政府为整编全国军队,在南京召开国民革命军编遣会议。蒋、冯、阎、李矛盾加剧。1929年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全国编遣会议,整编全国军队。蒋介石藉此消弱地方实力派,独揽军事大权。图为参加会议的全体委员。1月21日比利时同意中国政府收回天津比利时租界。1月14日湘赣军阀“会剿”井冈山。毛泽东

  • 刘邦手下大将排名(刘邦手下有哪些大将军谁最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杂谈

    汉高祖刘邦及部将影视形象(鸿门宴传奇)排行榜第五位:大将英布(黥布)秦末汉初名将,起初随项梁、项羽起义征战,后受到汉朝游说,叛楚归汉,为楚将龙且所败。后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韩彭被杀后,心生畏惧,起兵反叛,兵败被杀。虽被列为汉初三大名将之一,但因先叛项

  • 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原因(精神胜利法主要表现)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杂谈

    提到鲁迅先生,你有没有被"背诵全文"支配的恐惧感。鲁迅二字就像一个顺口溜的开头,接下来便是"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作……"真的是如噩梦一般久久不能忘怀,我觉得这段话必将伴随我的终生。我至今也无法理解背诵全文的意义,我能理解背诗、背词、背《出师表》,背元素周期表

  • 朝鲜三八线是什么意思(朝鲜战争中三八线是怎么形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杂谈

    这几天有朋友问好,当初如果没有“三八线”,会不会有朝鲜战争,中国会不会出兵朝鲜?其实这些都是假设,“三作线”是美国弄的,战后即使没有这条分界线,半岛也被大国控制?严格来说,“三八线”实际上是二战的产物,是美国与苏联平分势力范围的一条线。那时冷战还没开始,但应该算冷战美苏博弈的第一块地区。那么“三八线

  • 历史上三国都是哪个三国(三国鼎立指的是哪三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在东汉末与两晋之间,曾有魏、蜀、吴三国鼎立,这是妇孺皆知的历史。而有趣的是,后世还广泛流传“天下三分,魏占其七”的说法。都“三国鼎立”了,还怎么能如此不均衡的“魏占其七”呢?一、“三国鼎立”的合理性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作者罗贯中写出了这样一个章节标题“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其中所谓的

  • 刘墉和和珅哪个官大(刘墉纪晓岚和珅三人谁官职大地位高)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杂谈

    在民间传说和影视剧当中,乾隆年间的三位大臣和珅、刘墉、纪晓岚那可谓是"相爱相杀"、针锋相对。有的作品当中,和珅代表贪污腐败、媚上欺下的反派,刘墉则替贫苦大众发声,时常戏耍和捉弄和珅。而在有的作品中,刘墉的角色则被纪晓岚代替,由后者接着和和珅斗智斗勇,并发展出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当然,影视剧和传说中的

  • 算卦的为什么算那么准(根据科学角度解释算卦准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杂谈

    我们经常会在网络上或者生活中听到半仙的故事,有人会绘声绘影地跟你描述算的有多准有多准,或者之前找半仙算过的事情,现如今都灵验了。正因为如此,不仅老一辈中有许多人相信半仙的预言,就连年轻人之中都相信他们的预言。多说一句,现如今的年轻人可能很少会很少找算命先生,但是星座运势、生肖属相等也属于占卜的一类。

  • 历史上真实的李绅是什么人(悯农作者李绅的真实面目)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杂谈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小学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名叫《悯农》,作者为李绅。但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的他最终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李绅早年丧父,由母亲教以经义。青年时,他目睹了农民终日辛苦劳作,却还是吃不饱的现状,以愤慨和同情的心情,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悯农》。34岁那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

  • 三类人不建议学易经(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学易经)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杂谈

    易经作为开启中华文明的古籍,其内涵广泛应用于天文、历法、人事、预言等领域。历来就受到人们追捧,更有“不学易不可为相”的说法。作为一个开创性的著作,其不仅在古代影响人类生活,在现代的科技、建筑、人文领域,仍然就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是现代人不断学习《易经》的原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学习易经,以下

  • 俄罗斯战斗民族的由来(解读俄罗斯被陈成为战斗民族的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杂谈

    谈及如今的俄罗斯,人们自然会想到“战斗民族”这个词。尤其是在近期仍旧持续交火的俄乌冲突中,由“高加索强人”卡德罗夫率领的车臣武装力量的强势登场,更是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车臣人给人们的首要的印象就是勇猛彪悍。这个从17世纪开始就生活在战争中的特殊族群,以其强悍的战斗力,打过波斯帝国,死磕过奥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