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马踏飞燕的典故发生在哪里(马踏飞燕的内容来历及含义)

马踏飞燕的典故发生在哪里(马踏飞燕的内容来历及含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779 更新时间:2024/1/23 19:49:23

马踏飞燕,是甘肃武威雷公台出土的文物珍品,造型独特,气魄非凡。

交织起奔腾的四蹄,在天上踏住了轻盈的燕子,人间的大胆奇想。出土的岂仅是一匹天马?

古代的武威地处河西走廊,汉初名为凉州。霍去病率汉军在这里击败匈奴后,朝廷将此地改为现名,以表彰其武功军威,并设郡治,与敦煌、酒泉、张掖并称“河西四郡”。

很久以前,武威城北有一个大土包,名叫雷台,上面有一座明代的道观,名叫雷祖观,是人们祭祀雷神求雨的地方。

1969年,出于当时备战的需要,各地都忙着挖防空洞。

9月的一天,武威雷台的防空洞挖到10米深时,地洞右壁赫然露出了一堵砖墙,人们大为惊讶。

有人小声嘀咕:该不是挖到传说中的雷神祭台了吧?一个愣小伙抡起镐头,朝砖墙来了那么两下,居然搞出一个古老的青铜军阵。

一匹腾空飞驰的青铜骏马最为引人注目。

它三足凌空,一足蹄下有飞燕一只。当时,学界有称其为天马的,沿用了汉武帝对西域骏马的赞誉。

然而,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没有忽略那只燕子,将作品命名为“马踏飞燕”使其享誉至今。

这一“踏”未免过猛。

马踏匈奴还行,马踏燕子所为何来?

再说了,以马的重量、马的力量,谁家的燕子经得起一踏?

事实上,作者如此设计,只是想把马和燕子联系在一起,是铸造工艺的需要,并非真踏。

用“超”字更能表达这个马的速度和力量。

后来,“马踏飞燕”被张掖选为市标。

如今,中国旅游标志就是“马踏飞燕”,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但知道“马踏飞燕”来自何方的人则可能不会很多。

1

马踏飞燕名称的由来,郭沫若为这匹马命名为“马踏飞燕”

事实上,马踏飞燕是中国东汉时期的青铜器。

1969年,东汉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的合葬墓,出土了一些文物,这个马踏飞燕就在其中。

奔马昂首呜叫,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在一只疾驰的飞燕背上,飞燕则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事实上,这个铜奔马刚刚出土时,并未受到足够多的重视。

1971年9月,郭沫若改变了它的命运。

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宾努首相率领的代表团访问甘肃。

当郭沫若看到了这组铜车马仪仗队,特别是在队伍最前面身长45厘米、高34.5厘米的领头马时,他眼前一亮,赶紧叫工作人员拿出来让他端详。

郭沫若认为这匹铜奔马的考古和艺术价值非同小可,并将其命名为“马踏飞燕”,他还曾泼墨写下“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诗句。

原来“马踏飞燕”的命名,是从郭沫若先生那里得来的。

郭沫若当时为什么认定那是“飞燕”!

因为,郭沫若当时联想到李白《天马歌》中的“回头笑紫燕”,紫燕即古时良马。汉文帝有良马九匹,其中一名为紫燕骝。

但这只是马的名字为“燕”,跟真正的燕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2

难道这匹马比天上的燕子还快吗?

马踏飞燕的故事:

事实上,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艺术杰作,可与秦代铜车马相媲美。

通过与飞鸟的对比,将一匹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其表现手法与唐代诗人李白《天马歌》中“回头笑紫燕”一句,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据说,汉武帝闻听西域大宛国盛产汗血马,非常爱慕,遂遣使去购买,不想使者被杀,钱物被抢。

太初元年,汉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数万攻打大宛国贰师城,获得三千余匹汗血宝马。

这个马应该就是速度极快的天马:汗血宝马。

尤其令人叹服的,是铜奔马设计和制造非常完美。

设计师以娴熟精深的技巧,把奔马所具有的力量和速度融合成充沛流动的气韵,并浑然一体地贯注在昂扬的马首、刚劲的马腿上。

3

马踏飞燕为什么那么出名?

马踏飞燕这件作品,在甘肃省威武市雷台墓出土,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东汉时期的作品。

近年来,通过研究同一墓穴中的钱币它的制造年代被确认为稍晚一些,可能由西晋的工匠打造。

铜马雕像常被作为力量、果断、速度等品质,以及抗击侵略者所不可或缺的精神的代表。

同时也是中国汉王朝,及其后世朝代的帝国军事力量和国家统一的非常重要的象征。

它已经成为一件震撼世人的历史作品。

即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

这些铜车、铜马、铜俑组成了浩浩荡荡的“将军出行图”,场面壮观威武,反映了汉代出行的礼仪。

马踏飞燕!多少个星移斗转,宇宙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

天马飞起来的故事,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中,被卷向越来越遥远的过去,终于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湮没了。

突然有一天,人类从地下深处挖出了一尊马踏飞燕的青铜雕像。

无论从正面,侧面哪个角度去看,都极为生铜动健美。

“马踏飞燕”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受到力文化量,又激发人们的想象。

最令人惊叹的是,马的一只后腿,正踏在一只飞燕的故背上,燕子是整个艺术品的一部分,又是马的底座。

如今,中国旅游标志就是“马踏飞燕”,可以说是尽人皆知,所以非常出名。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搜神记干宝是哪个朝代的(干宝所著的代表作书籍主要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杂谈

    《搜神记》诞生于晋朝,它的作者是干宝。干宝字令升,出生于西晋太康5年(公元284年),逝世于东晋57年(公元351年),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干宝从少年开始勤学博览,晋元帝时,经王导推荐被诏为佐著作郎,奉命领修国史,后著成《晋纪》二十卷,被后人称为良史。后来,干宝参与镇

  •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简介(抗美援朝战斗英雄资料及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杂谈

    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1、李家发李家发(1934年-1953年7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34年生,安徽省南陵县人。是明朝著名开国将领李文忠的22世孙,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第67军第199师第595团第1连战士。1952年10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一次敌机空

  • 烛之武的生平及人物形象(烛之武退秦师讲了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杂谈

    提到烛之武,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特别是读过《左传》的人,都会对左丘明笔下的这个老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烛之武退秦师》中,他描写了一个老者如何凭借自己个人非凡的智慧,挽救了郑国的危亡。当时郑国面临什么处境呢?他面临春秋时的两大诸侯国:晋国和秦国的围攻。晋国、秦国都是“春秋五霸”,可见郑国的形式有多么危

  • 冯谖是个怎样的人(冯谖客孟尝君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杂谈

    孟尝君养门客三千,各色人才汇聚门下,为孟尝君所服务。由于人数太多,其中不乏混饭吃的人物。冯谖最初加入孟尝君,主要是因为贫困。孟尝君收纳门客的标准比较低,往往只要有个会的事情,就能在他门下讨得一口饭。这个冯谖在初见孟尝君时,却自曝什么也不会,也没有什么爱好,连这样的人也被孟尝君收编。那些稍有一技之长的

  • 鲁仲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鲁仲连哪些品质让人敬佩)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杂谈

    战国名士千千万,唯独鲁仲连被后世誉为了“真国士”话说公元前258年,秦赵战争爆发,秦军长驱直入,围攻邯郸,赵军形势不容乐观。值此之际,魏国的军队按照约定,前往邯郸进行支援。然而,由于魏王根本不想打这场仗,在他的指使下,率兵的魏国将军在途中磨磨蹭蹭,故意拖延时间,以至于赵国迟迟等不到救援,战况愈发危机

  • 历史上陈轸是一个怎样的人(春秋战国陈轸的人物形象分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杂谈

    历史车轮行进到战国时期,原先春秋的140多个国家厮杀的只剩下七个大国,号称战国七雄,战国大战明面儿上每次动辄有数十万的军队展开火拼,暗地里也有众多纵横之士,也就是当时的外交家。在没有硝烟的战场纵横捭阖,如苏秦张仪等人,他们的一张嘴抵得上千军万马,他们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白起李牧等人,苏秦张仪固然是纵横

  • 戴笠军统四大金刚都是谁(国民党军统四大金刚实力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杂谈

    众所周知,军统是国民党政府重要的情报机构。其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早期核心领导人物为著名间谍,蒋介石亲信,戴笠戴雨农。戴笠手下又有四名得力干将,分别为:陈恭澍、赵理君、沈醉、王天木。四人能力出众,深得戴笠信赖,为军统情报机构立下赫赫战功。四人一时瑜亮,合起来有一个比较俗的称号:四大金刚

  • 齐景公是个怎样的人(齐景公和晏子最出名的故事概括)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杂谈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分裂动荡的时期,由于历史环境的特殊性和社会条件的影响,这一时期发生了不少带有时代特征的传奇故事,也产生了不少性格独特的奇人逸士,比如晏子就为我们所熟知。但是今天我们不谈晏子,来聊聊他背后其中一位国君——齐景公。齐景公也是个“有趣”的角色,据说他长得很帅,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想要治国

  • 中国十大将军县排名顺序(江西将军县是哪个城市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杂谈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我国也开始实行了军衔制,对革命贡献越大的,立下战功越多的将领都授予了开国元帅军衔,再往下就是大将,上将,中将,少将。而就在这些被授予将衔的开国将领,大多数都是来自我国,这十个县,分别是红安、金寨、兴国、平江、吉安、永新、新县、大悟、六安、浏阳等十个县。可能是因为这十个县走

  • 李宗仁第三任妻子是谁(李宗仁的最后一任老婆胡友松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在波云诡谲的近代史中,最不缺的就是各式各样的传奇人物。可谓,时势造英雄。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不是扁平而单调的,而是立体而丰满的,所以,人们对历史人物探究的目光也不总是落在他们的“本职”上,也常常聚焦于他们的“后院”。有这样的一个将领,他为促进中华民族向着良性方向发展而做出贡献,晚年给自己留下了“青春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