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数典忘祖的典故来源(历史上数典忘祖的故事简介及寓意)

数典忘祖的典故来源(历史上数典忘祖的故事简介及寓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684 更新时间:2023/12/18 20:25:57

近些年来,关于我国一些地区的少数人,罔顾良知,鼓动背叛,比如鼓吹“台独”和“港独”的这些不法分子,经常满口胡言,信口雌黄,不由得让人想到一个词,那就是“数典忘祖”。

“数典忘祖”这个成语,出自先秦时期左丘明编撰的《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本意是指对于历史的无知,后来比喻忘本。事情原委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就来简单谈谈。

先说背景,昭公十五年是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时值春秋晚期,周天子衰弱不堪,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

而此时的晋国,虽然在晋平公重新恢复霸主地位后,成为春秋晚期最强的诸侯国,不过在晋昭公即位后,虽然召开“平丘会盟”,宣称霸主,不过已经式微。

在这一年,周景王姬贵的儿子姬寿六月去世,八月王后穆后去世。《左传·昭公十五年》:“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

荀跞,晋国六卿之一,位于正卿,因为封地在智邑,谥号“文”,因而史称文子

智文子的孙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智伯,可惜因为被韩魏赵三家灭掉而出名,从而拉开了战国序幕。

从晋国派遣正卿前去参加王后葬礼来看,当时周王室虽然式微,不过当时都号称“尊王攘夷”。

因而晋国给的面子还挺大,不但派遣了正卿,还派了晋国大夫籍谈作为副使出行。

《左传·昭公十五年》:“既葬,除丧,以文伯宴,樽以鲁壶。”,可以看到,当时周景王王后去世服丧期是齐衰五个月(不符合礼仪),然后周景王举办“射宴”招待智文子。

古代的射宴比较讲究。

在周代,举办射宴有几个目的,《礼记·射义》:“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射者,所以观盛德也。”,“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

“故曰:射者,射为诸侯也。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

依据《礼记》,射宴本来是明确君臣之义,然后观察诸侯大臣德行,遴选人才,从而决定赏赐与否。

不过在春秋晚期,周王室已经衰微,从原来的赏赐变成“乞讨”了。于是周景王让人摆上鲁国进贡的射壶,“樽以鲁壶”,这是为了下面说事。

然后周景王质问智文子:“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晋独无有,何也?”,意思是其他诸侯国都有进贡,而你们晋国却没有进贡,这是怎么回事?

智文子便让籍谈回答,籍谈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晋居深山,戒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

意思是其他诸侯国都受过周王室赐予的明器(彝器),因而可以回馈,而晋国从来没有受过恩惠,因而没有奉献明器。

这样的回答自然让周景王非常生气,便说:“叔氏,而忘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无分乎?”

叔氏是对晋国大夫籍谈的尊称,同前面称谓智文子为“伯氏”一样,表明二人的身份,并非有的人翻译为“叔父、伯父”那样无稽之谈。

周景王说,你难道忘了吗?晋国的开国君主是唐叔虞,他是周成王的同母弟弟(比其他诸侯要亲近得多),难道反而没有赏赐吗?

于是周景王历数历代周王室恩赐给晋国的明器,有周文王检阅军队的“密须之鼓和“”大路车”、周武王攻克商朝的铠甲“阙巩之甲”

晋文公接受的车马装备“后襄之二路,鏚钺,秬鬯,彤弓,虎贲”等,才得以创下晋国大业,并且反问,如果这些都不是恩赐的,那么是从哪里来的呢?

然后回归到籍谈身上,说你的高祖孙伯黡,专门负责晋国的典籍,辅佐政务,因而称为“籍氏”,周王室太史辛有的儿子董前往晋国,才有了太史官“董史”。

董史就是“董狐”,以直书“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被称为名史。然后问“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说你这个负责典籍的官员,因为什么就忘了历史呢?

周景王的一番慷慨激昂的数落,让籍谈无言以对,在智文子和籍谈告退后,周景王于是说出名言:“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籍父难道没有其他后代吗?

竟然有这么个掌管典籍的却忘了他祖先的后代!这就是“数典忘祖”成语的来历。

当然,后面还有一段,是智文子和籍谈回到晋国后,把周景王索取明器的要求告诉了叔向,叔向就是晋国著名的大臣羊舌肸,善于言辞,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以准确判断政治形式著称,和郑国的子产、齐国的晏婴是当时最著名的三位政治家。叔向说看来周景王不能善终。

因为“以丧宾宴,又求彝器,乐忧甚矣,且非礼也。”,“彝器之来,嘉功之由,非由丧也。”,没过几年,周景王姬贵就病死了,王子相互争杀,这是后话。

周景王虽然没有遵守礼仪,并且索要彝器,看得出周王室已经非常败落。不过,关于“数典忘祖”这段话却有理有据,让籍谈哑口无言。

也反映了当时诸侯公卿贵族权势显赫,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在上行下效的影响下,晋国因为重用六卿,在晋昭公死后,晋顷公继位,六卿强而公室弱。

国家大权旁落至赵、魏、韩、智、范、中行六家手中,从而导致了三家分晋,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人们,做人不能忘本,不能信口雌黄,“数典忘祖”就是对历史的背叛,对祖先的污蔑。

正如周景王所言“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因为晋国大夫的言语,把晋国祖先唐叔虞都连带受到指责和蒙羞,作为晋国子民,自然体无完肤,哑口无言。

标签: 数典忘祖典故寓意简介历史来源故事

更多文章

  • 清王朝的覆灭在哪一年(清王朝是什么时候被推翻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朝,覆灭,推翻,时候,什么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县(今中山)翠亨村人。父亲达成务农,还学过裁缝、当过鞋匠。家境不裕,迫得中山的哥哥孙眉到檀香山去垦荒。孙中山本人,十二三岁也只得到哥哥那里去念书。在檀香山,他的见识广阔了,加之,幼时耳闻过太平天国的故事、目睹过帝国主义的压迫,渐渐立下了改造中国的大志。01、恢复

  • 寺和庙的区别是什么(中国现在的寺和庙是一样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寺和庙,区别,中国,一样,现在,什么

    小时候有一首童谣,大家一定都听过: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是不是非常熟悉呀?但是这首童谣里面,其实有一处错误,那就是和尚并不是住在庙里的。人们经常说“寺庙寺庙”,觉得和尚就应该是住在庙里,把“寺庙”混淆。寺庙但事实上呢,"寺"和"庙"区别很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完全不一样,而且寺和

  • 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谁(水浒传谁主导的智取生辰纲)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生辰纲,智取生,领导者,主导,组织,水浒传

    隋唐大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西达大兴城长安,北达涿州、南经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达江都、余杭。在中国,水浒故事“吴用智取生辰纲”几乎家喻户晓。《水浒传》第十四回讲到,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了十万贯金珠、宝贝等宝物,准备送到东京,为他的丈人蔡太师庆贺生辰。由于前一年送的十万贯生辰纲,半路上被人抢劫一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成吉思汗时代的版图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吉思汗,版图,蒙古,时代,统一

    前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大蒙古国的创建者,终其一生,武功赫赫,进行过六十几次战争,无一次战败。朱元璋曾经这样评价成吉思汗:“曩者,天弃金、宋,历数在殿下祖宗,故以鞑靼部落起事沙漠,入中国与民为主,传及百年,至于殿下。古者帝王混一,止乎中原,四夷不治,惟殿下之祖宗,四海内外,殊方异类,尽为土强,亘古所

  • 二十四孝的24个孝的故事(24个孝的故事简短讲解)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讲解,故事,简短,二十四,24

    孝敬老人、爱护孩子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古代有不少孝子的故事,其中流传甚广、最经典的当属我们口中常说的"二十四孝"了。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虽然知道"二十四孝"这几个字,孝敬老人莫过于二十四孝,但是大家知道这"二十四孝"中都是哪24孝吗?二十四孝及其背后的24个孝敬老人的故事01孝感动天。舜亲生母亲

  • 曹操有几个孩子分别是哪几个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孩子,一共,多少,分别

    根据史料的记载,曹操一生,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分别由十三个后、夫人、姬妾所生,当然,曹操的后,夫人和姬妾,可不止十三。而且曹操除了有二十五个儿子之外,也有女儿,至于所生女儿的数目,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曹操的女儿中,有三个是嫁给汉献帝为贵人的,她们分别是:曹节,曹宪和曹华。其中

  • 辛追夫人的真实历史(马王堆辛追夫人的身份和经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夫人,辛追,王堆辛,历史,身份,经历,真实

    辛追夫人身份曝光,其实是一名“卧底”,她为何要潜伏在长沙?1972年,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长沙东郊浏阳河旁发掘了一座距今2100多年前的西汉墓葬。墓葬内出土大量珍贵文物,还有一具保存完好,面容栩栩如生,皮肤具有弹性的女性尸体。没错,这处墓葬便是鼎鼎大名的马王堆汉墓,那具千年尸身不腐

  • 皇太极和努尔哈赤的关系(皇太极努尔哈赤的生平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皇太极努尔哈赤,生平,简介,关系

    沈阳地处辽河平原中部,南临浑河,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葬在这里,他们的遗憾是没有在活着的时候入主中原。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沈阳城。1625年,努尔哈赤定都沈阳,扩建城池,加固城垣、修太庙、宫殿等。1634年,皇太极改沈阳为盛京,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在沈阳称帝。【努

  • 清朝丢失1400万平方公里领土(清朝失去了哪些领土)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领土,丢失,清朝,失去,平方公里,哪些,1400万

    从世界历史来看,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东方世界的文明中心,也是整个世界的文明古国,最强大帝国。但是因为古代领土意识的淡薄,以及古代王朝对于领土的不重视,所以让我国损失了很多土地。古代庞大的领土,更是丧失很多,现在只剩下960万平方公里。而对于领土的损失,损失最大的还是在清朝时期,清朝时期,我国国土近14

  • 孝庄对董鄂妃鞭尸(孝庄太后为何如此不待见董鄂妃)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董鄂妃,孝庄,鞭尸,太后,为何,如此

    董小宛和董鄂妃到底是不是一个人,一直缠绕在很多人心中,成为了一个多年未解之谜。大概很多人更希望这样一个女子能是董小宛,毕竟美貌的女子在乱世生存尤为不易,对于董小宛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同情之心更希望她能有个不错的归宿。董小宛根据历史记载生于1624年,而顺治帝生于1638年,也就是说从历史上来说董小宛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