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解释宁静致远的含义是什么(解读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解释宁静致远的含义是什么(解读宁静致远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56 更新时间:2024/2/16 4:13: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在于常读常新,包括不同的人,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给与切实而具象的解读。

比如,“宁静致远”这个再平常不过的成语,其真正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方向指示呢?

尤其是对于今天的普通人,对于果雪儿的各位好朋友,对于致力于中国特色幼儿园建设的各位幼师,如何来理解宁静致远?我们又应该如何学以致用呢?

宁静致远的句子,出自于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诫子书》中也有引用。

淮南子:主术训》中是这样写的:“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同: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这就是说,作为一国之主的国君,所处的位置好像日月一样光明,天下人侧目都可以看得到,侧耳都可以听得到,伸长了脖子踮起脚尖来都可以眺望得到。

所以一国之主的国君,只有淡泊才能显示美德,只有宁静才能维持久远,只有宽大才能包容所有,只有仁慈才能心怀百姓,只有公正才能明断是非。

《诫子书》中是这样引用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的复兴事业日夜操劳,很少顾得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他八岁儿子诸葛瞻。这篇家书,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他儿子的要求。

君子的行为操守,能够于宁静处修养身心,能够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恬淡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心排除杂念,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因为要好好学习,就必须静下心来;要多才多艺,就必须好好学习。不好好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远大志向,就无法引领并成就学习。

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急躁冒进,就不能陶冶性情。岁月的年轮随时光而飞驰,坚强的意志伴岁月而流逝。最终的命运,都难逃枯败零落;

而大多数人,也并不为社会国家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茅草屋,那时候再多的痛苦悔恨又有什么用呢?又怎么来得及呢?

宁静致远,字面上的意思

就是要心无杂念,心无旁骛;就是要在这样一种美好、恬和、安宁、静谧中,静思反省,专心致志,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了这样一个远大的目标,聚精会神,厚积薄发,有所不为,有所作为。

宁静不是孤僻,不是逃避,不是脱离于现实的生活;而是因为对生活的热爱、深爱,而选择了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无所作为,不能庸庸碌碌。

就好像内心的一泓秋水,倒映着日月星辰,宁静不仅仅是清幽的环境,不仅仅是逼仄的面壁反思,而是内心的纯净,以及青春永不熄灭的追求。

在喧嚣之中,远离急功近利的诱惑;在追求的路上,远离浮躁;在宁静之中,孕育非凡和创造。

其实,宁静远远不止文字所呈现的意义。更多、更本真、更有意义的宁静,其实是一种旷达而智慧的心境,是一种自律而超然的生活状态。

而对于致力于中国特色幼儿园建设的各位幼师来说,宁静致远除了前边所说的含义之外,还有一些更加具体而丰富的内涵。

一方面,现实中要不断磨砺自我,在宁静中养生,在宁静中养心,在宁静中开悟生慧,在宁静中不断修养身心,提升幼师气质;

另一方面,面向未来,怀抱我们的幼师梦、幼教梦、蒙梦、中国梦,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怀抱使命。

结合对宁静致远的理解,果雪儿给出三方面的考虑,供各位幼师朋友参考:

第一,三百六十行,而您选择了幼儿园教师,这是一份宁静致远的选择,这是一份宁静致远的工作、职业、事业、功德。

《易经》中讲:“蒙以养正,圣功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从幼儿园娃娃开始,培养他们正直无邪的品质,这是多么伟大、光荣而神圣的工作啊。

虽然我们做的是小朋友的工作,但是我们面向的,却是这些小朋友的明天、未来,乃至他们的一生一世。

虽然我们做到只是幼儿园的工作,但是我们却是在为整个国家的教育做着最基础的奠基工作。

第二,“幼儿国学玩起来”的教育理念,可以很好地说明宁静致远的道理。

面对“幼儿”也好,幼儿的“国学”教育也好,幼儿国学“玩”的游戏操作也好,都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宁静功夫。

而“起来”,指的是幼儿全人格教育要养成起来;“任尔东西南北风”,果雪儿新蒙学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就是要为每一个国人的童年,都能够打好“中国底色”,都能够打上“中国人的烙印”,增强文化自信。

第三,“国医养国娃,国学为国家”的教育理念,同样可以很好地说明宁静致远的道理。

“国医养国娃”,自然是一份宁静的陪伴、宁静的培养。

致远呢?就是要从幼儿园娃娃开始,养成健康的身体、心灵、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健康养成,养成健康,并在“养成”的过程及基础之上,时刻准备着“为国(为)家”。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让中医健康启蒙教育教学进入幼儿园,从娃娃抓起,使中医药健康文化成为小朋友促进自我健康的文化之根。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中国著名的外交事件有哪些(近代中国外交著名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杂谈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有三件重大外交事件: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恢复合法席位后,外交部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它记录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和辉煌成

  • 降头术是真的吗(科学证明降头术中下降头是真还是假)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杂谈

    降头术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很明确地告诉你是假的,是真的我这文章也发不出来。古老的巫术?是不是巫术,肯定不是!古不古老?可能时间是有点远。大千世界,特别是以前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人们习惯于对未知的东西往神鬼方面靠。算命的?巫女?玩塔罗牌的?这些混江湖的神棍,一抓一大把。沙俄时期,有一妖人拉斯普京靠招摇撞骗

  • 曹操儿子谁继承了王位(曹操哪个儿子接替曹操的皇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杂谈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有可能统一全国的人,在曹操成为魏王之后,可以说曹操自己就是皇帝了,因此曹操就要选出一位继承人来继承自己的爵位。这个不仅是一个王位那么简单,而是皇位,因此曹操知道,在自己死后汉家的天下就是曹家的了。曹操的子嗣众多,光儿子就有25个,其中著名的就有曹植、曹冲、曹昂等,那么曹操为何会选择文

  • 张韶涵经历了什么大事件始末(张韶涵这十年怎么过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杂谈

    2008年,事业如火如荼的张韶涵,因先天心脏病去了国外手术治疗。就在张韶涵在海外手术治疗期间,张韶涵的母亲转走了张韶涵名下的一亿多元台币的存款。而在此时其闺蜜范玮琪,截胡了她的全部资源。面对这一切打击,张韶涵的人生和事业接连跌入谷底。这个唱着“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的女孩,究竟是为何受到,如此

  • 凿壁偷光出自谁的故事(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和故事含义 )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杂谈

    许多人应该都听过“凿壁偷光”的故事。说的是西汉时期,有个名叫匡衡的孩子,因为家里贫困,晚上点不起灯,他就凿开墙缝,借用邻居家的灯光来读书。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后来匡衡通过勤学苦读,从农家子弟成为西汉的丞相!可是之后,匡衡却没有什么作为,反而因贪赃被贬为庶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农家子弟匡衡

  • 司马孚是忠臣还是奸臣(司马孚为什么对曹魏忠心耿耿)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杂谈

    司马孚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又是西晋太宰,封安平王,可谓“位极人臣”。在评价司马孚的时候,《晋书》作者房玄龄说他“内弘道义,外阐忠贞”,南宋学者王应麟却说他“上不如鲁叔肸[xī],下不如朱全昱”。司马孚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认为司马孚是忠臣的人,其主要依据是以下三

  • 叶公好龙出自于寓言故事吗(叶公好龙讲的是什么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杂谈

    《叶公好龙》是一篇著名的寓言,出自于汉代刘向编撰的《新序·杂事五》,原文如下:“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说: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

  • 三国徐州城是现在哪个城市(徐州现在属于哪个省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杂谈

    大家对江苏徐州并不陌生,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帝王之乡,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家对今属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东海县也不算很陌生,著名的水晶之乡。几十年前存在一个徐州地区,东海县就隶属于徐州地区。你如果穿越到东汉末年,揪住一个人说:“请带我去徐州东海。”这个人非常客气,请你上他的马车,然后一路奔驰,到

  • 中国五大邪书指的是哪几本正书(历史上的邪书讲的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杂谈

    书是知识的载体,只是纵不雅古今,有些书非常奇妙,只是却充满诡异,甚至看了让人断子绝孙!听着是不是非常好奇,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古代的诡异奇书,领会一下书的魔力!中国古代五大诡异奇书1、鲁班书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路思想发生了一次大碰撞,我们所熟悉的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等基本上都是那个时候出现的。而与此同时,

  • 东方之星灵异事件续命(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为什么要封存)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杂谈

    2015年6月1日晚上九点,从南京出发驶向重庆的“东方之星”游轮在途经湖北监利县大马洲水域时沉没,船上454名乘客中遇难人数多达442人。经过专家六个月的调查,数百万字资料的整理,两百次会议的展开,终于使这次事故真相大白。结果震惊了世人,政府也问责了45名相关人员,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这场事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