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杜甫人生经历四个阶段简介(杜甫生平事迹及主要经历故事)

杜甫人生经历四个阶段简介(杜甫生平事迹及主要经历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359 更新时间:2024/1/25 5:46:58

浅谈杜甫

杜甫作为一个出身于"奉儒守官"家庭的世家子弟而言,其从小所接受的教育便是儒家传统思想。

而在儒家传统思想的熏陶下,他又着重吸取了儒家思想当中仁民爱物、匡时救世、人伦秩序等积极进步的成分。

为此,在其后来"穷年优黎元"的一生中,我们所看到的不是一个随落魄而消极沉郁的杜甫,而是一个不论处境逆顺,际遇穷达,都以积极的态度关切时政,关怀人民的杜甫。

而是一个在"布衾冷似铁""屋漏无干处""雨脚未断绝"如此处境下,还能呼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悲壮而又心系天下之语的杜甫。

记得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曾说过:"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在这里,我觉得将这句话运用于杜甫再合适不过,杜甫是一名当之无愧的伟大诗人!

在处境如此凄惨的时刻,他在诗中虽也有表达自己的痛苦和难处,但我们却能透过"天下寒士""吾庐独破"中看到,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社会的苦难。

是啊,生逢乱世,便注定会被这乱世之风雨所侵扰所席卷,真正能避免的又有几人呢?

也正是如此,杜甫的痛苦因子深深的伸进了这片充满苦难的土地里。常年耳濡目染着民众之疾苦,更是激起了杜甫对百姓的同情之心及对统治阶级的谴责之心,而这些情感也就推及于其作品之中,跃然于杜甫的笔下了。

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解读

  • 少时读书与壮游

  • 在我所了解的古代较为知名的文人之中,他们大抵都有一个共性——天赋异禀、饱读诗书、见识广阔。刚好杜甫也在其中,三项共性都满足。

  • 天赋异禀

  • 杜甫在《壮游》诗中自述:7岁能作诗文,14岁已与当时的名士酬交,受到"以我似班扬"的称誉。

    想想在大家还在玩泥巴的年纪,人家杜甫已经能自如作诗文了。用现在的话说,杜甫已经将同龄人甩了好几十条街了。

    当然,这些古代名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年少便天赋异禀,自然是与他们从小所处的环境,所受熏陶的教育有极大的相关性的。毕竟"仲永"虽有,但缺少了后天教育也会变成"伤仲永"。

  • 饱读诗书

  • 杜甫年少时家庭殷实富裕,且所处的是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身处这样的家庭,教育自然是不会落下的。

    因此他接受到了良好的传统儒家教育,更有着接触各类文化艺术熏陶的机会。因此,杜甫的前期文化积淀是极好的,而从其后期的诗文作品的输出来看,也可证实其的饱读诗书。

    肚子没点墨水,是真的很难创出什么大雅之作的。所以,对于我们创作者而言,踏实进行自我文化输入,不断充实自我,才能有更好的作品输出,才能写出真正"叫好又叫座"的文章。从古代文人身上,我们能够学习的东西真的很多。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以史为鉴,以历史名人为榜样的原因。

  • 见识广阔

  • 人生在世,能多出去走走,就尽量多去看看不同的风景,见的多了,眼界和阅历都会开阔许多,思想境界也会随着有所上升。

    杜甫十九岁开始便出游于(今山西临猗),随后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后来于天宝三载又与李白相结同游于梁宋和东鲁。

    青年时期的长期壮游,使得杜甫观赏到了与在家中完全不同的景物,观览了祖国锦绣河山,更是接触到许多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内心的澎湃与热血激昂不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的语出,更是直接表现出,青年时期的杜甫,对前途的自信期望以及其自身非凡的政治抱负,简直是满酬壮志,跃跃欲试。

  • 困居长安十载许

  • 少时便有志于"致君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终于到了一定的年纪,怀着这个理想来到长安。彼时天宝五载,正是李林甫专权的时期。而遇到李林甫便是杜甫厄运的开始。

    杜甫来到长安的一年后,即天宝六载这一年,刚好遇到朝廷"诰征天下士人有一艺者,皆得诣京师就选"。听到这个消息的杜甫,简直是喜出望外,施展抱负的机会终于来了。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一个骗局!天大的谎言啊!

    这是李林甫所设的"野无遗贤"骗局,目的意在压制人才。所以这也是我为何说遇到李林甫便是杜甫厄运的开始的原因了。在此被骗后杜甫仍是没有放弃。为了理想,杜甫又兜兜转转的寻求出路,多次向权贵投诗,以求引荐,又三次向皇帝献赋,但仍是得不到回应,未被予以任用。

    就这样一直徘徊,直到天宝十四载才奢求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一微职。人生有几个十年,而杜甫就在这长安城中茫然的耗过了这人生最好的十年。

    十载,足以让一个满怀热血的青年,变为看透炎凉世态、理想破灭的中年,再加上在此期间的困顿生活,更是使他对这个社会和当朝统治阶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虽对社会和统治阶级有所失望,但是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却丝毫没有怠慢,先后写出了《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长诗来反映社会重大事件和揭露社会弊病。

    而这些也标志着杜甫的诗歌创作向现实主义迈出了一大步,更是预示着杜甫创作成熟期的到来。同时这漫漫十载,也是杜甫人生中的一大重要转折点

  • 安史乱世苦作舟

  • 在杜甫45岁这一年,也就是天宝十四年,长安城内爆发了血雨腥风的安史之乱。

    在往后的三年里,伴随杜甫的都是混合着血与泪的心酸史。而杜甫在这一时期所凝结创作的作品也便是其和广大人民血与泪的组合呈现。

    自这一年十一月份以来,长安城内的哭喊声、尖叫声便没有停止过,放眼望去,满目苍夷。在一片厮杀声中,次年六月的潼关最终还是被攻破。彼时,潼关失守,玄宗奔逃蜀地,长安也就此沦陷了。

    此时,我想到了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的这首元散曲,便是一针见血的道出了历代王朝的兴衰所引至到百姓的苦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字字兼血泪。

    而安史之乱的爆发,亦是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举头不见天,低头皆血泊。

    在这天下大乱之时,人们想要存活,那么唯有逃亡,就连皇帝都逃了,百姓也没有不逃离的道理。而杜甫也在这逃亡人群的行列之中,但人们逃亡的脚步永远也快不过变乱的步伐。

    为此,杜甫先后到达奉先,随后又流经白水并一路往陕北方向漂泊。其中漂流之苦楚,也就只有杜甫本人才能体会的到了。

    在这战乱之中,本便步入中老年行列的杜甫就更显沧桑了。迫于无奈,他就只好先将妻儿安置在鄜州省家,而自己则只身前往灵武。

    听闻肃宗新立,其内心的理想斗志再次燃起熊熊烈火,然而这火还没燃烧多久,就被中途扑灭了。原由是杜甫中途被俘虏了,且被带回了长安。最后终于得以出逃,但也波折不断,几经辗转。

    总而言之,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杜甫日日饱受煎熬。

    正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说:"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而杜甫在这乱世中的经历也验证了孟子所说的这段话,安史之乱给杜甫带来了苦难,却也使其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更使其诗歌现实主义发展达到高峰。

  • 漂泊西南长舟逝

  • 安居乐业是杜甫所渴望的,但是杜甫却与"安居"总无缘。乾元二年,恰逢关内大旱,杜甫就此又开始了漂泊生涯。

    此时的杜甫已然步入年迈,人一老便总渴望着能够落叶归根,而对于杜甫来说这是一种奢求,此时对他而言,只是想要有一个安身之所便足够了。

    后经奔波辗转,最终杜甫还是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城西南院花溪畔建成了一座属于自己的草房。

    看着建成的新草房,杜甫还是发自心底的喜悦,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后于代宗广德二年,经南节度使严武推荐杜甫成为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这本便是个好事,但奈何好景不长。严武于次年4月离世了,没有办法,杜甫便于五月份乘舟东下,往后也一直处于泛舟漂流的状态。

    但不幸的是,在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船上病逝了。杜甫凄苦辗转的一生就此便画下了句号,年仅59岁。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姚广孝和刘伯温斗法是真的吗(刘伯温还是姚广孝更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杂谈

      刘伯温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的过程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当然,在建国后他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大明影响深远的卫所制度就是他的建议。他的名气也很大,正所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可见刘伯温还是很有本事的。姚广孝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衣宰相,他是朱棣的亲信,对于朱棣起兵

    • 中世纪为什么被称为黑暗时代(中世纪时期欧洲有多黑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杂谈

      不论在我们的教材里,还是很多有关中世纪的著作中,作者们基本都会用“黑暗”来形容这段历史。但是随着阅读量的提升,甚至就是随便的几个历史事件,都可以发现,这段历史并不像人们评价的那样“黑暗”。究竟为什么说中世纪是黑暗的?原本以为这个概念是西方社会民众普遍达成的共识,看了《中世纪历史与文化》这本书后才知道

    • 隆科多和佟国维是什么关系(隆科多和佟国维为什么不同姓)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杂谈

      首先要明确一件事,隆科多是名字,并不是姓氏。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隆科多是佟国维的侄子,隆科多称呼佟国维“六叔”。但是真正的历史上,隆科多是佟国维的第三子。接下来给大家讲一讲,佟家这个姓氏的问题。佟家本身就是汉人,也有说是汉化的女真人。佟家祖上要从满清还未入关的时候说起,那个时候佟国维的祖父佟养真

    • 戴春荣个人资料简介(演员戴春荣女儿郝洛钒及出演电视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杂谈

      80和90后,只记得她是那位阴沉的皇后。只有年长一些的,还知道她在26岁,就获得过戏剧界的最高奖项——梅花奖。她就是演员戴春荣。事业上,戴春荣既是知名的秦腔演员,也是著名的影视剧演员。生活中几十年如一日,戴春荣始终都是一个贤惠的母亲。1961年,戴春荣出生于西安。小时候,戴春荣幻想中的“高雅职业”,

    • 文房四宝的毛笔是谁发明的(第一支毛笔是谁发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杂谈

      毛笔是古代中国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如今用的毛笔,相传是秦朝监督修筑万里长城的将军蒙恬首创。但是毛笔的发明权不能全归功于蒙恬一人。1954年,从湖南长沙左家公山一座史前古墓里发掘出来了整套的书写工具。这证明,在蒙恬之前就已经有所谓毛笔了。百年前在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揭开了中华文明的最大谜团,殷墟

    • 黄澜个人资料简介及婚史(非诚勿扰黄澜婚变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杂谈

      《非诚勿扰》自从开播以来,就收获了大票观众粉丝,他们关注这个节目的目的各不相同。其实这档节目之所以会受到欢迎,很大一个原因还是因为里面总会把现代人的婚姻、感情剖析得淋漓尽致。所谓“拜金”、“现实”、“理想”、“爱情和面包”……任何一个都是围绕在如今年轻人身边的问题,他们想要追求更完美的爱情,当然也更

    • 完美伴侣陈珊最后和谁在一起了(完美关系大结局剧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杂谈

      高圆圆、张鲁一、王耀庆主演的《完美伴侣》不愧是年度“抓马”大剧,剧情越来越精彩了,吴敏为了逼林庆昆离婚,公开表白孙磊。李玉为上位不惜色诱林庆昆,反被林庆昆呵斥。孙磊被公司当背锅侠,辞职后反而找到高薪工作。但剧情刚刚过半,未来的故事更加精彩。其实无论是孙磊还是林庆昆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男人,网络上甚至

    • 不思量自难忘的意思(不思量自难忘表达了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杂谈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直被视作是深情的典范。是悼亡词的代表作,一千多年来,感动了无数人。有人说,这首词字字泣血,句句缠绵。但是,你真的读懂了这首词吗?苏轼最悲痛的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在妻子去世十年之后想起她。而他内心痛中之痛又是什么?听了知名作家、国学大师蒋勋的讲解,才真的懂了。我

    •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著名诗人杜甫又被称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杂谈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伟大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极度包容的年代,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当中,诞生出了许多的伟大人物。比如说像房玄龄杜如晦等政治人才,比如说像李白杜甫等著名的大诗人,只不过生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当中,即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幸运的是同时代人才辈出,不会感觉寂寞,不幸是这个时代人才太多,竞争也

    • 文章为什么放弃姚笛选了马伊琍(文章和姚笛还有可能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杂谈

      提到姚笛,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本来这姑娘当初也是个前途不错的流量小花,可如今也是沦落为十八线小明星。在刚出道的时候,她就直接拿下了《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一角,样貌和演技都是不用多说。虽说也被许多观众进行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姚笛的起点真的很高。在出演了《红楼梦》以后,她的资源仍然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