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长度单位的来历起源(古时候计量长度单位有哪些)

古代长度单位的来历起源(古时候计量长度单位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893 更新时间:2024/3/25 17:30:21

在古代长度度量中,尺、寸、咫、寻、常、仞都是重要的度量单位。

【尺】,

《说文》:“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

【尺=尸+乙】

古人以人体为法丈量天地,后指足脚踝关节到膝关节距离。即小腿骨长度,小腿骨也称为尺骨。

【寸】,

《说文》:“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一。”

“寸”的字形是右手下加一个指示符号,指出离手掌一寸动脉所在之处,因而作“尺寸”之“寸”讲。从“寸”的字其实都从“又”(右手),如“寻”、“封”等。

依据一定的参照物,对物体长度进行度量,是随着古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产生的。

最初,古人是用眼睛估摸物体长短和大小的,后来改用人体的某一部分和物体进行比较。

《说文解字》记道:“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之体为法。”

《大戴礼记》说:“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就明确表明了这种情况。

“布指知寸”,就是以手拃的宽度为寸。以手指宽计量,至今仍在沿用。北方农民常在雨后扒开湿土,量量有几指深,即说“几指雨”。商代尺上已分1尺为10寸,每寸约合1.6厘米,约相当妇女的指宽。

“布手知尺”就是以手推为尺,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来量长度。至今,我国从北到南,仍可见这种古老遗风。西南少数民族织布,就多以推度量。

寻之甲骨文及篆书

【尋(寻)】,

《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常】,

《说文》:下帬也。从巾尚聲。裳,常或从衣。上曰衣。下曰裳。

本义:下裙。

引伸:古代长度单位。两寻为常,即一丈六尺为常

【仞】

《说文》:伸臂一寻,八尺。从人刃声。

本义: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

舒肘为寻”,伸直左右胳膊,便是“寻”的长度。

先秦尺制,“寻”为8尺,“常”是“寻”的一倍,即16尺先秦常称男子为“丈夫”,若以今天1米等于3尺换算,高达3.3米,就都成了巨人。先秦以一拃为尺,十拃为丈。

以商代尺度来计算,“丈夫”高不过1.7米左右。楚霸王项羽身高八尺,是以秦汉尺度计量的,约合1.85米,也够得上是大个儿。

中国古代以手为尺,英国等欧洲国家古代则以脚的长度为尺,英语中“脚”与“尺”是同一个词“foot"。

商周是中国古代度量衡逐步建立的时期。这一时期已开始规定计量单位,并制造出具有法制性的专用测长器具。

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古尺,是商代的牙尺和骨尺。从长度看,在16-17厘米;从尺面标示看,已采用分、寸、尺十进位的长度单位制。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尺度(还有容量、权衡)很不一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统一度量衡,这对促进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有重要作用。

汉代对尺、寸有了更明确的规定。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选用秬黍(有人说就是今天的高粱米)作为计量标准,一粒黍的宽度定为1分,10粒黍横排为1寸,100粒黍横排为1尺。

东汉彩绘锍金铜尺:分别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和山东省掖县出土,长度分别为22.9厘米和23.6厘米。

汉代计量沿袭旧制。其基本计算单位的制定称为“起度”。原始的起度一般以人体的某部位做标准,难以准确。汉代曾采用积黍为标准。

不迟于司马迁时,又发明了以律管为计量基准的方法。

汉代用黄钟(五音之宫)律管作为标准,以汉尺9寸作为黄钟律管之长,以9方分为其面幂,把长度、容积和重量的相互关系确定了下来,这就是所谓“同律度、量、衡”。

汉代1尺为23.08864厘米,东汉尺的长度稍增,但总的说来,终两汉之世,尺度的变化不大。

从古到今,尺、寸规定的长度是在不断变化的。

商代1尺约合今16厘米。

战国1尺约合今23.1厘米。

东汉1尺约合今23.5厘米。

以后几代又有增加,明清两代营造尺长32厘米。

民国时一改历代旧制,规定1米的1/3为1市尺,每尺约合33.33厘米。

说文部首详解(上)

作者:汉字谷主

39.9币

31人已购

查看

“寻”与“常”古代都用作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

如薛瑄《游龙门记》:“谷南北涯相去寻尺,上横老槎为挢。”(槎chá,木筏;挢jiǎo,举手)

但“寻常”二字连用,则不一定确指具体长度。

如《韩非子·扬权》:“上失扶寸,下得寻常。”(扶,四寸为扶,比喻极短;寻常,比喻很长。)

贾谊《吊屈原赋》:“彼寻常之汙渎兮,岂能容吞舟之鱼!”(汙渎,小河沟;寻常,比喻不汙宽。)

后来,“寻常”成为双词,指“一般”、“普通”。

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寻”与“常”的本义及其它意义各不相同:

“寻”的本义是“从抽丝中寻找出头绪”。引申为“寻找”、“寻求”。

如《后汉书·张衡传》:“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白居易《琵琶行》:“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才罢。”

“寻”作副词,指“随即”、“不久”。

如《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陶潜《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常”的本义是“古人穿的下衣”(裙的一种)。假借作形容词用,指“永久的”、“固定的”、"“规定的”。

如《孙子·虚实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韩非子·五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韩愈《师说》:“圣人无常师。”

全祖望《梅花岭记》:“常留天地之间。”

又指“平常”、“普通”。

如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盖常理也。”

傅玄《马钧传》:“其功百倍于常。”

“常”作名词,可指“规律”、“法则”。

如《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存,不为亡。”

“常”作副词,可指“经常”、“常常”。

如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超《少年中国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此外,“常”又可通“尝”,指“曾经”。

如《荀子·天论》:“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史记·留侯世家》:“项伯常杀人。”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弟子亦颇殷勤,何常懒惰?”

“常”又通“长”。

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守赴常流。”

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测量中,古代的测量单位全已不用。但作为文化延续,有关的字词却存留于我们的语汇中。

如“得寸进尺”,表层意思是得到一寸就想再进一尺,今常用来比喻贪得无厌;

用“尺短寸长”比喻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说“分寸”比喻说话做事的当限度;

而“寻常”已当做“普通、平常”的意思来用,与早先指尺度一点都不相干了。

标签: 历史杂谈

更多文章

  • 欧洲分为哪几个部分(欧洲国家分布地区及气候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杂谈

    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滨大西洋的属地地中海与黑海。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南至马罗基角、西至罗卡角,北至诺尔辰角。欧洲总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仅仅比大洋洲的面积大。但是欧洲海岸线曲折漫长,多半岛、岛屿、海湾,陆地形态破碎,深受海洋影响。欧洲有近50个国家和地

  • 中国传统戏曲剧种(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五大戏曲及代表作)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杂谈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等五十多个剧种。但是最知名的中国五大剧种是哪五种呢?一、京剧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

  • 时殷弘事件是真的吗(时殷弘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杂谈

    普京有一句名言:如果俄罗斯都不在了,那还要这个世界干什么?短短一句话,可以说几乎威胁了整个世界,但是却没有任何人敢于说他说得不对。因为普京手里有自己的底牌,那就是可以拉全世界下水的核武器!可以说,如果仅仅只是论经济或者常规战力,俄罗斯或者普京根本不会有今天的地位。但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强有力的核武器,所

  • 兄弟堂是什么组织(林生斌与兄弟堂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杂谈

    前几日,网传林生斌背后有一股神秘势力,名为“兄弟堂”,在暗中支持着林生斌的一切运作,或为其出谋划策,或为其出人出力。网上传出的版本是该组织成立于2010年,地点是在上海,相传已经有千人加入。而宋祖德查出的“兄弟堂”成立于2016年,总部设在广州,且人数已经飙升到2000人,这与网传的消息大相径庭,根

  • 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简介(开普勒在科学界的成就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杂谈

    约翰尼斯·开普勒家喻户晓,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出现在了我们的教科书里。我们知道他用非常简洁的轨道模型规定了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首次为人类完整的刻画了一个完美、合理,与观测数据相符的太阳系行星运动方式。这一切都写在了他提出的三大定律中。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尤其是最后

  • 嫣语赋秋珉结局是什么(秋珉最后成功入宫为妃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杂谈

    《嫣语赋》大结局了,有不舍更多还有期待,好想知道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幕后的大boss到底是何许人也?梁翊母亲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秋嫣最后是否和梁翊在一起了?独自一人牵着的男孩是什么身份?很多的谜团都等待大结局揭开最后面纱。《嫣语赋》的大结局一定要和呀,付出了这么多的梁翊最后失去了一切,如果连秋嫣都离

  • 韩昭侯是怎样一个人(韩昭侯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杂谈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式微,天下进入大争之世,各诸侯国为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纷纷招揽贤才,以变法图强。韩国官场人浮于事,政局混乱,国力相比孱弱,如果不改革图强,极有可能会其他诸侯吞并。当韩昭侯继位以后,决心整饬吏治、振兴国家,于是他任贤启能,提拔奸臣申不害为相,力行改革,使韩国致治,诸侯不敢侵韩,成为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墨渊和夜华是一个人吗(两人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杂谈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面的墨渊和夜华都是赵又廷扮演的,虽然是一个演员,但是墨渊和夜华的气质却完全不同。墨渊和夜华都是父神的弟子,他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墨渊是天族的战神,而夜华是天族的太子,那么墨渊和夜华究竟谁更厉害一些呢?夜华的战力的确比墨渊高,但其实墨渊才更厉害!墨渊是父神的嫡长子,早在几十万年

  • 昨日青空讲的是什么故事(昨日青空是真实故事改编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杂谈

    看《昨日青空》这部动漫时,扑面而来的年代感和生活细节,看得出主创团队的很用心。青春气息满满,友情,爱情,画风是蛮舒服的。故事很简单,青春就这么简单,回不去的时光里的那些晦涩的心动,迷茫,错过和遗憾贯穿了整个动漫。三位主角在高考面前感到迷茫,在交际中逐渐找到理想,走上了各自的旅途,其间穿插着或是友情或

  • 江照黎明苏睿到底是谁杀的(苏睿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杂谈

    马思纯、白客主演的悬疑剧《江照黎明》迎来了尾声,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很明晰了,男主女主以及凶手背后的秘密都呈现于观众们的眼前。相较于到底是谁杀了无恶不作的家暴男苏睿,我相信马思纯饰演的李晓楠背后的故事更加令人惊讶。李晓楠有着很多传统电视剧女主都具备的品格:坚强、善良、能干、隐忍,但是又具有近些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