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红楼梦妙玉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妙玉生平简介

红楼梦妙玉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妙玉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631 更新时间:2023/12/7 0:56:54

红楼梦妙玉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妙玉简介

妙玉,《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居于大观园中栊翠庵。原本是仕宦人家的小姐,极端美丽、博学、聪颖,但也极端孤傲、清高、不合群,为世俗所不容,投奔贾府。她心性高洁,虽是佛家弟子,却大爱庄子,且尘缘未了,为情所困。栊翠庵品茶寥寥数百字,描写她茶道高深、茶艺精湛,源于她的佛教背景,与家庭出身无关。她一生两大悲剧:“世难容”的高人悲剧;“春色阑”的青春悲剧。后四十回写她被贼人掳走,贾府传闻她被杀害于海边,是金陵十二钗中结局最悲惨的一个。

妙玉的结局,后四十回和原著也是大有出入。

后四十回写的是,她晚上在坐经,然后一帮贼寇,一看是一个漂亮的尼姑,用闷香把她吹闷,然后把她抢走了。她遭到了污辱,然后通过道婆做梦,梦见妙师被他们杀了。按照曹雪芹原来的叙述,她不是这样的。有一个脂本叫靖藏本,有一条脂批,由于有的字蛀了,失落了,不太好辨认,但总的大意还是清楚的。它的大意是说妙玉“他日瓜州渡口,各有劝惩,红颜屈从枯骨,岂不哀哉?”这意思是说,贾府抄家之后,连大观园都没收,妙玉被赶出栊翠庵,她准备回到南方苏州老家去,到瓜州渡口,就在现在的江苏省江都县,过去叫瓜州镇,是长江北岸很重要的一个渡口,是南北交通要冲,非常繁华的一个地方。她到了瓜州渡口,“红颜屈从枯骨”,那就是很悲惨的死了,“岂不哀哉?”。怎么样红颜就变成白骨了呢?当然没有详细地说,但我们可以推断出来:恐怕是跟“王孙公子叹无缘”有关。估计就是到了瓜州渡口这个商业城市,有一批王孙公子追求过她,但遭到了她的拒绝,她根本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因为她是权势不容,与世道格格不入,这么一个人。

另外一个原因,是由此引起的进一步“权势不容”。最后是她“终陷淖泥中”,或者说 “无暇白玉遭泥陷”,就是被像淖泥那样肮脏污浊的世界给吞没害死了。“风尘肮脏违心愿”,她的曲子是这样讲的。风尘肮脏,“肮脏”在这里念“kang(上)zang(上)”,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终陷淖泥中”,很污浊,陷到污浊的世道里;另外一个是坚强不屈,不屈不挠的意思,就是说她最终也是不屈不挠的。但是她权势不容,可能和王孙公子有关,最后死在瓜州渡口,被污浊的黑暗世界吞噬。所以妙玉的悲剧,是“太高”人格的悲剧,“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所以她曲词的词牌叫《世难容》,这样的人在当时的世道是肯本无法容她的。

不只是妙玉,在明清以来,明朝的大思想家李贽,就说过“世人无有知我者”,和妙玉一样,世上的人,没有能理解我,知道我的,一直到曹雪芹,曹雪芹又何尝不是和妙玉一样呢?一直到死也没有人能理解曹雪芹,到今天,我们也不太理解他,“谁解其中味”,我们还在解这个味还没解出来呢。所以当时这么高的人格的“世难容”的人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不光是妙玉这个艺术世界的艺术人物,实际上是明清以来那些比较高尚的,人格比较高超的,跟浊世有冲突的,这样一些人才的悲剧。所以我们说曹雪芹的后三十回和现在的后四十回是有许多不一样的。

第五回中,妙玉的判词是“可怜金玉质,落陷污泥中”。而《世难容》曲中也有“好一似,无暇美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由此产生很多种推敲,我给你总结下以供参考:

一种说法====由于《红楼梦》书中所写妙玉愤世嫉俗,为社会所不容,只能带发修道,而内心不正,在“四大家族”衰败之后,被迫流落烟花巷,当起娼妓。又为世俗所不容。结果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红楼梦》判词)。而《红楼梦》中“世难容”词曲为妙玉最后流落烟花巷写下最大伏笔。

二种说法==== 在高鹗的续本第一一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死雠仇赵妾赴冥曹”中,妙玉被内贼何三引入的贼人使迷香闷住掳走。得知妙玉被抓后,惜春心想“但是他素来孤洁的很,岂肯惜命?”而第一一三回中,宝玉也说“这个人必不肯受,一定不屈而死”。可见高鹗为她安排的结局是为强人所掳,不堪淫辱轻薄,自寻了断的。

三种说法==== 有一 条脂批说: “瓜洲渡口……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推测起来,她可能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这是多惨的悲剧。这应该是“终陷淖泥中”的含义,与高鹗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

四种说法====刘心武先生《揭密古本<红楼梦>》中对妙玉结局的推测,不必全听全信,仅供赏鉴参考: 探佚第一百零五回《瓜州渡口妙玉现身,金山寺下悍王殒命》:贾府此时已然颓败,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贾母殡天,贾政绞毙,黛玉沉湖,宝钗化蝶,凤姐投河,湘云被卖。而宝玉因当年写下的《妫婳将军词》而获罪,忠顺王通缉宝玉却因其容貌相仿而捉到了甄宝玉。贾宝玉听说此事,自首换出了甄宝玉。就在此时,妙玉违背师傅“不宜还乡”的遗命,来解救贾宝玉。

她带了几箱名瓷古玩——包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中的几样茶具,在瓜州渡口遇见了被卖入“花船”做乐妓的史湘云,并将她赎出。而后去求见忠顺王,要求用家传的几箱名瓷古玩交换贾宝玉。然而贪婪的忠顺王见美色起淫心,要妙玉连人带物一起作交换条件。妙玉竟然应允。只是要求忠顺王当面放走宝玉,并要求宝玉和湘云一起远遁,不许派人追赶。 妙玉终于看到宝玉湘云遇合离去。忠顺王要抱妙玉上床求欢,妙玉却说要先赏玩珍宝,忠顺王答应了。当他贴近观看时,妙玉拉动了箱外的机关,箱中有消息儿炸药,妙玉和忠顺王同归于尽。

这一回还交代,妙玉少女时代跟陈也俊产生过恋情。“叹无缘”的“王孙公子”不是贾宝玉,而是陈也俊。妙玉舍身救赎宝玉的情况传到他耳中后,他悲痛中撰《叹无缘》曲表达敬意。

标签: 红楼梦妙玉结局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李纨的原型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纨,人物原型,红楼梦

    红楼梦李纨的原型是谁?李纨,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

  • 李纨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李纨是个怎样的人?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纨,性格特点,红楼梦

    李纨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李纨是个怎样的人?简单地说,就是贞静淡泊、清雅端庄、处事明达,却又超然物外。她是深巷中一泓无波的古井,她是暮霭里一声悠扬的晚钟。那古井,那晚钟,沉静,从容,却也沧桑。《红楼梦》中的人物的个性都是如此鲜明生动,凡是喜欢《红楼梦》的读者都能说出几个主要人物如宝玉、黛玉、宝钗、熙凤的

  •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是哪四个?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四大道教名山,道教

    道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首创于四川鹤鸣山,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武当山(湖北)、青城山(四川)与龙虎山(江西)、齐云山(安徽)合称道教四大名山。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西部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方圆400公里,东邻襄阳市,西接十堰市(新兴的汽车城),背靠神农架林区,面临

  • 中国四大名酒排名 中国四大名酒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四大名酒

    四大名酒是指在1952年的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上评选出的四个国家级名酒,分别为: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陕西西凤酒。四大名酒的地位与社会影响力至今持久不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得益于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当年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这四大名酒分别成为中国白酒最先确立的四大基本香型的典型代表。贵州茅台

  • 红楼梦紫鹃的结局是什么?红楼梦紫鹃生平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红楼梦,紫鹃

    红楼梦紫鹃的结局是什么?红楼梦紫鹃生平简介紫鹃,《红楼梦》中的人物,原名鹦哥,是贾母房里的二等小丫头。贾母见林黛玉来时只带了两个人,恐不中使,便把鹦哥给了黛玉,改名为紫鹃。她聪明灵慧,和黛玉关系很好,情同姐妹,一时一刻不离开。见黛玉是个孤儿,又和宝玉相爱,就劝黛玉趁老太太还硬朗的时候作定大事要紧。为

  • 红楼梦中紫鹃的主人是谁?紫鹃是谁的丫鬟?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红楼梦,紫鹃

    在《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丫头是紫鹃,她对林黛玉很忠诚,自从跟了林黛玉,就一心一意只为她着想,她理解黛玉对宝玉的痴心,处处安慰她,帮她想办法,完全不像袭人只是为了将来能做贾宝玉的小妾。从这点看,她的立意就比袭人高尚的多。紫鹃最早是贾母的丫鬟,在黛玉进府时,贾母嫌跟黛玉带来的丫鬟雪雁年纪太小,嬷嬷年纪太

  •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属于什么级别的神仙?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游记,孙悟空,级别,神仙

    导读:西游记中的神仙,基本上可以分为五个等级:1. 有一定的武艺,2. 有一件称手的兵器,3.有一样超强的法宝,4. 有较高的法力,5.有自己控制的较大的势力范围。基本上就是这五要素。孙悟空有较出色的武艺, 有一根金箍棒,金箍棒可以替代部分法宝的功用, 但主要还只是一件称手的兵器, 所以孙悟空最多只

  • 揭秘:中国史上的南极仙翁寿星公为何是大脑门?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极仙翁,寿星公,大脑门

    导读:寿星公:寿星公即南极仙翁;福、禄、寿三星之一。寿星送老人,即祝愿老人健康长寿。星又称南极老人星,星名,古代汉族神话中的的长寿之神。也是道教(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和信仰)中的神仙,本为恒星名,为福、禄、寿三星之一,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长安附近杜县建寿星祠。后寿星演变成仙人名称。明朝小说《西游记》写

  • 俾斯麦经典语录:德意志第一次统一的呼声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俾斯麦,普鲁士,威廉一世

    1 如果一种文明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保护,那么这种文明是脆弱的,迟早会被野蛮所征服。2 如果文明没有对野蛮进行排斥、打压,那么这种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3 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4 社会事业的不易完成,它的症

  • 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究竟有何深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熙凤,判词,红楼梦

    《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翻看金陵十二钗的“终身册籍”时,看到影射王熙凤的“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曰:“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那么,凤姐判词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至今尚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和结论。有一种说法“一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