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忆江南·春去也》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忆江南·春去也》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101 更新时间:2024/2/15 23:48:20

忆江南·春去也

刘禹锡 〔唐代〕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是含嗔带颦。

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一起来珍惜这艳丽明媚的年华吧!只见依然有桃花飘落在流水上,哪怕倒满竹叶青美酒一饮而尽,醉倒在了酒杯前。只希望能等到雨过天晴、重见青天的时候。

赏析

第一首的主旨是伤春。词中,先写春向人们告辞,柳、兰喻春含泪挥手而别,后写一个女子惜春情态,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作者以拟人手法,把人的表情动作赋予春,有依依难舍之情,郁郁感伤之意,抒发了惜春、伤春的感情。构思新颖,描写细腻,手法多变,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去也”两字感情色彩极浓。在临别之际一声“去也”。抵得上很多言语,其中当然也包含着不忍去、不愿去、又不得不去的衷曲。后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愿去去千里烟波”,连用两个“去”字,也是为了突出他心头不忍去、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的复杂感情。这是从春的一方即客观的一方言之。再从爱春、惜春的一方即主观的一方言之,则“去也”两字更为关情。《西厢记·长亭送别》有句云:“听得道声“去也”。松了金钡;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如果借来作为“去也”两字的注解,就不难想象那种爱春、惜春而又尤计留春的惆怅之情。“多谢洛城人”则又转换角度,以春天的口吻,向惜春之人遥遥致意。作者在短短七字之间展现了两种不同视角的转换,挥洒自如,更显示出其杰出的想像力和文字驾驭能力。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泡露似沾巾”两句,紧承前句“多谢洛城人”而来,不写人之惜春,而先写春依恋人,描绘出一幅气韵横生的送春画图,且看那纤弱的柳条随风依依轻摇,就好像挥手作别轻扬起的衣袖;而葡花沾满露珠,更有如一位不胜嫣羞的美人,在离别之际泪湿纸巾。

“独坐亦含颦。”如果说,前面四句都是从春的惜别一边着笔的话,那末这最后一句写到了惜春之人,即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从句中的“独”字可以领悟到,这位抒倩上人公的心情非常寂寞惆怅。旖旎的春光曾给她以欢乐与安慰,或者说,曾激励她满怀憧憬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但是,曾几何时,春闹花谢。欢乐成为过去,安慰被失望所代替,理想也终于落空。愁绪煎熬使她坐卧不安:从句中的“亦”字可以表现出除“独坐”以外的独眠、独酌、独吟都已一一行之而终于无法排遣愁绪。在百无聊赖之中,惟有借“独坐”以自持性情,但“独坐”既久,仍不免颦眉蹙额,为愁绪所包围,由此总见得愁绪缠绵深长而避之无由了。

第二首的主旨是惜春,其抒情线索十分显明,抒情的中心非常突出。前两句在词意上是一层转折,次句的“艳阳年”与第三句的“桃花流水”在字面上也构成一个转折,两个七言对偶句与结句在虚实关系上又形成一个转折,通过这层层转折,层转层深地传出了充溢在词人心头的“惜春”意绪。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首句重复第一首的发端,既加深了咏叹的意味,强化了作者伤春、惜春的情感,在结构上也起了与第一首互相呼应的勾连作用,感慨春天的“大势”已去。次句中的“艳阳年”,即“艳阳天”,指阳光灿烂、风光旖旎的春天,“余春”尚在,大家赶紧来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好好地赏玩一下暮春的风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描写了词人为自己“惜春”的行为所做的打算,桃花凋落,飘洒在溪流水上,这正是暮春常见的景象,倘若桃花落瓣已被流水飘尽,那春天的身影就是确实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词人愿意在溪水边的草茵上席地而坐,面对着落花流水,斟上一杯春竹叶酒,慢慢地喝,悄悄地看,静静地想。

“惟待见青天。”强烈表达出希望自己拟想中的“惜春”行为能够实现的心声。纵然风景无限好,倘使碰上个淫雨连绵、路滑泥烂的天气,这一番打算就全都落空了。所以诗人末句希望老天爷能够帮忙,给人间送来个无云无风的大好晴天。

这两首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从人到春,又从春到人的三次主角转换。作者不写人惜春,反写春惜人,将人情物态揉为一体。构思新颖,手法多变;语言朴实无华,结构紧凑奇巧。全词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词约为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作于洛阳。其调名下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当时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刘禹锡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人均在洛阳,时相唱和,白居易词共三首,刘禹锡的和词共两首。

标签: 唐朝刘禹锡

更多文章

  • 《始闻秋风》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刘禹锡

    始闻秋风刘禹锡 〔唐代〕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译文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秋高气爽正好

  • 《踏歌词四首·其三》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刘禹锡

    踏歌词四首·其三刘禹锡 〔唐代〕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译文新词宛转轮流相传,振袖倾鬟在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消散,游童在路上拾花钿。注释递相:轮流更换。鬟(huán):环形发髻。花钿(diàn):女性的一种首饰。赏析记写当时四川民俗,每当春季,民间男女相聚会,

  • 《与歌者何戡》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刘禹锡

    与歌者何戡刘禹锡 〔唐代〕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译文我离别京城已经二十多载,今日重闻宫中旧曲,心中无限感慨。当年老相识就只剩下何戡一个,他又殷勤地把《渭城曲》唱起来。注释何戡:元和、长庆年间一位著名的歌手。帝京:帝都,京都。天乐:指宫中演奏的音乐。不胜情:感

  •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创作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

  • 名句“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名句“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出自于哪里?此句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生查子·独游雨岩》,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生查子·独游雨岩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翻译人在溪边行走溪水映照出人影,蓝天倒映

  • 《无题四首》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李商隐

    无题四首李商隐 〔唐代〕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

  • 《日日》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李商隐

    日日李商隐 〔唐代〕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译文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题或作“春光”,或作“春日”,皆非,应是截取开头一句的前

  • 《春宵自遣》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商隐

    春宵自遣李商隐 〔唐代〕地胜遗尘事,身闲念岁华。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译文身处景物美好的地方,能使人忘却纷扰的凡尘俗事;身心悠闲时,便会记挂起四季的美好景物。晴朗的夜空中,风儿吹过竹林;深夜时分,清朗的月光映照在花儿上。山泉在乱石中流淌,声音幽咽。小

  • 《对雪二首》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商隐

    对雪二首李商隐 〔唐代〕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注释原注:“时欲之东

  • 《秋登兰山寄张五》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唐代〕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 一作 始)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沙行 一作:沙平)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译文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我试着登上高山遥望远方,心情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