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哲学著作《墨子》:37章 非命(下)(2),原文、注释及翻译

哲学著作《墨子》:37章 非命(下)(2),原文、注释及翻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45 更新时间:2024/1/9 13:52:05

《墨子》,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撰而成,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记录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称为墨辨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原有71篇,当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无原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墨子·37章 非命(下)(2)

墨子以王公大人、卿大夫、农夫、妇人等作为例子,说明如果王公大人不努力听政,那么国家就会混乱,不得安宁;卿大夫不努力工作,那么国家就不会富强;农夫如果不努力种植,那么人民就不得衣食之资;妇人不努力织麻,人民就没有御寒之物。但此时墨子把王公大人辛苦地统治人民看作是创造财富的劳动,并认为这和农夫的“耕稼树艺”、妇女的“纺绩织絍”是一回事,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只有农夫和妇女的劳动才是财富的真正创造者。王公大人的治理国家并不是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只是费尽心机地榨取劳动人民的衣食之资,他们吃的是剥削饭,过的是寄生的生活。但墨子之所以把他们放在一起,认为是同等重要的,这是因为墨子的小生产者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使他不得不对贵族阶级有一定的妥协性,这就导致了他不能分辨出劳动者和贵族阶级之间的利害关系是对立的,而非平等的。

墨子认为天下的混乱是由治理天下的王公大人的主观努力造成的,而个人的富贵贫贱也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努力或不努力导致的,因此不要怨天尤人,世界是公平的,只要你能抓住机会,你就会有所成就。前提是你平时必须努力,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

然今夫有命者,不识昔也三代之圣善人与?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人与?若以说观之,则必非昔三代圣善人也,必暴不肖人也。

然今以命为有者。昔三代暴王、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于此乎不而矫①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我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昔三代伪民,亦犹此也。

昔者暴王作之,穷人术①之,此皆疑众迟朴。先圣王之患之也,固在前矣,是以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传遗后世子孙。曰:“何书焉存?”禹之《总德》有之曰:“允②不著惟天,民不而葆。既防凶心③,天加之咎。不慎厥德,天命焉葆?”《仲虺之诰》曰:“我闻有夏人矫天命于下,帝式是增④,用爽厥师。”彼用无为有,故谓矫;若有而谓有,夫岂为矫哉!昔者桀执有命而行,汤为《仲虺之告》以非之。《太誓》之言也,于去发⑤曰:“恶乎⑥君子!天有显德,其行甚章。为鉴不远,在彼殷王。谓人有命,谓敬不可行,谓祭无益,谓暴无伤。上帝不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顺,祝降其丧。惟我有周,受之大帝⑦。”昔纣执有命而行,武王为《太誓》去发以非之。曰:子胡不尚考之乎商、周、、夏之记?从十简之篇以尚,皆无之。将何若者也?

【注释】

① 矫:当为“骄”,放纵。

① 术:通“述”。

② 允:诚实。惟:于。

③ 防:此处为“放”,放纵。星:当为“心”。

④ 增:此处当为“憎”。

⑤ 于去发:当为“太子发”。

⑥ 恶乎:发语词。

⑦ 帝:当作“商”。

【翻译】

然而现今主张有命论的人,不知道是根据从前三代的圣王、善人呢?还是从前三代的暴君和不肖之徒呢?假如按他们的论说来考察,那么一定不是根据从前三代的圣王、善人,一定是根据暴君和不肖之徒。

然而现在有人认为命运是存在的,从前三代暴君桀、纣、幽王、厉王,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是乎不能矫正他们耳目的欲念,而放纵他的内心的邪僻。在外驱车打猎射鸟,在沉湎于饮酒作乐,而不顾及他的国家百姓的政事,过多地做无用的事,残暴地对待百姓,于是丧失了他们的国家。他们不这样说:“我疲沓无能,我听狱治国不努力。”而一定会说:“我命里本来就要失国的。”即使是三代疲沓无能的百姓,也是这样。不能好好地对待双亲君长,非常厌恶恭敬俭朴而喜好简慢粗陋,贪婪于饮食而懒惰于劳作,因而穿衣吃饭的资财不充足,因此自身有饥寒冻馁的忧患,但他们不这样说:“我疲沓无能,我从事劳作不努力。”而说:“我命里本来就穷。”从前三代的虚伪的人也是这样。

从前暴君编造这些话,穷人复述这些话。这些都是迷惑百姓、愚弄朴实的人。先代圣王为此感到忧虑,在前世就有了,因此写在竹帛上,刻在金石上,雕在盘盂上,流传给后世子孙。说:在哪些书保存有这些话呢?夏禹的《总德》上有记载,说:“诚信不到达上天,上天就不会保佑他的子民。既然放纵自己凶恶的心志,上天就会降下灾祸的。不谨慎而丧失了德,天命怎会保佑呢?”《仲虺之告》说:“我听说夏人假造天命颁布于世,上天痛恨他,因此使他丧失了军队。”他用不存在的东西作为存在的东西,所以叫伪造;假若是存在的而说存在,那怎么能说是伪造呢!从前夏桀主张有命论行事,商汤作《仲虺之告》以反对他。《太誓》中太子发说:“啊,君子!上佑明德之人,他们的品行特别显著。可以作为镜子借鉴的不远,殷王就是。他说人有命运,说恭敬不可行,说祭祀无益,说暴徒无害。上天不保佑,九州都灭亡了;上天不顺心,给他降下灭亡的灾难。只有我周朝,接受了商的。”从前商纣王主张有命运而行事,周武王作《太誓》太子发反驳他。说,你为什么不向上考察商、周、虞、夏时代的史料?十简以上的篇幅,都没有命运的内容。将怎么样呢?

标签: 《墨子》

更多文章

  • 国学经典赏析:《朱子语类》卷一百·邵子之书原文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朱熹

    ◎邵子之书康节学于李挺之,请曰:“愿先生微开其端,毋竟其说。”又恐是李学于穆时说。此意极好。学者当然须是自理会出来,便好。方。“伊川之学,于大体上莹彻,于小小节目上犹有疏处。康节能尽得事物之变,却于大体上有未莹处。”用之云:“康节善谈易,一作“说易极好”。见得透彻。”曰:“然。伊川又轻之,尝有简与横

  • 子部名作《朱子语类》卷九十九·张子之书二的原文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朱熹

    ◎张子书二非类入近思者别为此卷。正蒙有差分晓底看。节。或问:“正蒙中说得有病处,还是他命辞不出有差?还是见得差?”曰:“他是见得差。如曰‘“继之者善也”,方是“善恶混”’云云。‘“成之者性”,是到得圣人处,方是成得性,所以说“知礼成性而道义出”。’似这处,都见得差了。”贺孙。正蒙所论道体,觉得源头有

  • 红楼梦中贾母为何要主动提起金麒麟?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贾母,清朝

    清虚观打醮,贾府上下几乎全部出动,意义是重大的。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贾母来到清虚观原本是要高兴的。结果一来就遇到了三件闹心事,让她高兴不起来一,王熙凤在清虚观前打了小道士,代表贾府后人的仁德之心丧失殆尽。贾家没有未来。二,张道士不尊重贾母,看不起荣国公后

  • 红楼梦中黛玉体弱多病,王夫人和薛姨妈是如何关心她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黛玉,清朝

    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红楼梦》中,王夫人和薛姨妈一直被视为是“木石姻缘”的绊脚石,她们一直想促成宝钗与宝玉的婚姻,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宝钗乃是薛姨妈之女、王夫人之侄女,相比之下,林黛玉和她们没有丝毫的血缘

  • 《红楼梦》薛姨妈作为王家人,为什么会嫁给商人?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夫人,红楼梦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讲究门当户对,那么《红楼梦》薛姨妈作为王家人,为什么会嫁给商人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王子腾对薛姨妈一家的态度。薛姨妈的丈夫去世后,薛家的境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失去男主人的薛家,再加上薛蟠的不长进,家庭境遇可想而知,或许,正是因此,薛家才想通过送宝钗

  • 红楼梦中王熙凤被休带来了什么结果?她的遭遇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熙凤,清朝

    王熙凤,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是她人生的三个阶段。“一从”是初嫁贾琏,尚能遵从为妻之道,像薛宝钗过生日时,王熙凤到底还请示了贾琏的意思。“二令”是她对贾琏颐指气使,不“尊重”丈夫,欺压到贾琏头上。比方抢了小和尚

  • 西游记中猪八戒最后为何会去灵山做净坛使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猪八戒,上古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浑名八戒,唐僧的二徒弟。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猪八戒并不是主动放弃天蓬元帅甘愿到灵山做个净坛使者,实在是出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无论地位还是权势净坛使者都无法跟天蓬元帅相提并论,但是猪八戒已经没资格再当天蓬元帅了,他的这个职位早就被玉皇大帝给罢免

  • 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夫婿是谁?为何说是冯紫英?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史湘云,清朝

    史湘云是《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史家的千金,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第二十六回,贾宝玉被薛蟠邀请赴宴,冯紫英来去匆匆。只说了两件大事,却绝口不提细节。并说十数日内一定回请赔罪。冯紫英一出场,脂批就有惜“卫若兰射圃”文字不见之说,证明那时会有冯紫英出彩文

  • 《红楼梦》贾母请贾家族人吃饭,为什么很多人不去?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红楼梦,贾母

    《红楼梦》贾母请贾家族人吃饭,为什么很多人不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当年的宁国公有四个儿子,除了长子贾代化袭了官,其他的几个儿子,很显然都渐渐沦为贾府的族人,一代比一代关系更疏远;荣国公也有几个儿子,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其他的几个儿子很

  • 史部《后汉书》卷四十五 袁张韩周列传原文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后汉书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后举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永平十三年,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