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房兵曹胡马诗》的作者是谁?该怎么赏析呢?

《房兵曹胡马诗》的作者是谁?该怎么赏析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706 更新时间:2024/2/14 10:25:15

房兵曹胡马诗

杜甫 〔唐代〕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著名的大宛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疾速轻盈。

所向无阻,不怕路途遥远,真可将生死托付于它。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杜甫本来善于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此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唯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历代名画记》这就是所谓“写意传神”。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其实就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这首咏物诗它做到了既在物之内,又出于物之外,全诗看似写马,但通过赞马却表达了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南朝人宗炳的《画山水序》认为通过写形传神而达于“畅神”的道理。如果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畅神”,即传达作者的情志,那么再酷肖也是无生命的。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前人讲“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钱泳《履园谈诗》,这个要求杜甫是做到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轻狂的青年时期。

标签: 唐朝杜甫

更多文章

  • 《宿府》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杜甫

    宿府杜甫 〔唐代〕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译文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光阴荏苒哪里寻觅亲人音信?关塞一片萧条寻找归

  •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的作者是谁?该怎么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杜甫 〔唐代〕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窥 一作:征)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译文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古庙里杉松树上水

  • 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的创作背景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愈,唐朝

    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的创作背景是怎么样的?此诗写于贞元十三年(797年)春,俱文珍将归长安,董晋与群僚饯送于汴州青门外时所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送汴州监军俱文珍①【原文】奉使羌池静②,临戎汴水安③。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④。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注

  • 韩愈创作的《柳溪》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愈,唐朝

    韩愈创作的《柳溪》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全诗即景而咏,由景寄情,于朴实无华之中,能引发出更多绵绵的遐思,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柳溪【原文】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①。莫将条系缆②,著处有蝉号③。【注释】①夹岸:水流的两岸。此指夹持在水流两旁。②莫:不要。系缆:系结船索。③著处(zhuó c

  •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者是谁?该怎么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苏轼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 〔宋代〕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

  • 《望江南·超然台作》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苏轼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宋代〕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看 一作:望)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

  • 《梅雨》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杜甫

    梅雨杜甫 〔唐代〕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译文成都有个犀浦镇,只是一个十分繁荣,富强的大镇。我正巧在四月路经此地,看到了这里美丽的景色。满树的黄梅已经成熟,深而清的河水向长江流去。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

  • 《岁暮》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杜甫

    岁暮杜甫 〔唐代〕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译文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

  • 《观猎》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王维

    观猎王维 〔唐代〕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译文劲风吹过,绷紧的弓弦发出尖锐的颤声,只见将军正在渭城郊外狩猎。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飞驰的马蹄格外轻快。转眼已经路过新丰市,不久之后又骑着马回到那细柳营。回首观望方才纵横

  • 《送别》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王维

    送别王维 〔唐代〕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赏析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