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望江南·超然台作》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望江南·超然台作》该怎样鉴赏?创作背景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4 更新时间:2024/2/14 11:28:31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代〕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看 一作:望)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赏析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这首词为双调,比原来的单调的《望江南》增加了一叠。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景象,包括三个层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千条细。首先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意暮而未老。“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其次,三、四句直说,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烟雨暗千家。”五句是说,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

三个层次显示有一个特写镜头导入,再是大场面的铺叙,最后,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满城风光,尽收眼底。这是上片,写春景。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从“春未老”说起,既是针对时令,谓春风、春柳、春水、春花尚未老去,仍然充满春意,生机勃勃,同时也是针对自己老大无成而发的,所谓春未老而人空老,可见内心是不自在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苏轼实际上并不真能超然,这种似是非是的境界,真是苏轼精神世界的真实体现。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暮春。苏轼《超然台记》谓:“移守胶西,处之期年。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标签: 宋朝苏轼

更多文章

  • 《梅雨》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杜甫

    梅雨杜甫 〔唐代〕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译文成都有个犀浦镇,只是一个十分繁荣,富强的大镇。我正巧在四月路经此地,看到了这里美丽的景色。满树的黄梅已经成熟,深而清的河水向长江流去。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

  • 《岁暮》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杜甫

    岁暮杜甫 〔唐代〕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译文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

  • 《观猎》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王维

    观猎王维 〔唐代〕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译文劲风吹过,绷紧的弓弦发出尖锐的颤声,只见将军正在渭城郊外狩猎。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飞驰的马蹄格外轻快。转眼已经路过新丰市,不久之后又骑着马回到那细柳营。回首观望方才纵横

  • 《送别》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王维

    送别王维 〔唐代〕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赏析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

  • 韩愈的传世佳作《贞女峡》好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贞女峡,韩愈

    韩愈的传世佳作《贞女峡》好在哪里?其实这首诗妙就妙在,诗人早已把自己彻底融化在惊涛骇浪之中了,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鉴赏,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贞女峡①【原文】江盘峡束春湍豪②,雷风战斗鱼龙逃③。悬流轰轰射水府④,一泻百里翻云涛⑤。漂船摆石万瓦裂⑥,咫尺性命轻鸿毛⑦。【注释】①贞女峡:在

  • 《临湖亭》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王维

    临湖亭王维 〔唐代〕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尊 一作:樽)译文乘坐着轻便的小船迎接贵客,小船在湖上悠悠地前行。宾主围坐临湖亭中开怀畅饮,四周一片盛开的莲花。创作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夏日某一天,作者乘舟至湖心亭饮酒赏荷。景物清新可爱,赏心悦目,作者心生欢愉,于是写下

  • 《洛阳女儿行》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王维

    洛阳女儿行王维 〔唐代〕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

  • 《栾家濑》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王维

    栾家濑王维 〔唐代〕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译文山谷中的溪水蜿蜒曲折,深浅变化莫测。有时出现深潭,有时出现湍急流水。流水虽然湍急,但游鱼历历可数,鹭鸶常在这里觅食。正当鹭鸶全神贯注地等候食物的时候,急流与坚石相击,溅起的水珠像小石子似的击在鹭鸶身上,吓得它展翅惊飞。当它明白过

  • 《田园乐七首·其五》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王维

    田园乐七首·其五王维 〔唐代〕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译文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赏析《田园乐》是一组由七首六言绝句组成的组诗,题目一作《辋川

  • 萧纲《春江曲》的原文是什么?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纲,南北朝

    萧纲《春江曲》的原文是什么?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春江曲客行只念路,相争度京口。谁知堤上人,拭泪空摇手。古来写送别的诗正不知有多少。或是写送者“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经·邶风·燕燕》)的哀伤,或是写行人“将去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