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洛阳女儿行》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洛阳女儿行》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951 更新时间:2024/2/14 12:20:22

洛阳女儿行

王维 〔唐代〕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译文

洛阳有一位女子住在我家对门,正当十五六的芳年容颜非常美丽。

她的丈夫骑一匹青白相间的骏马,马具镶嵌着珍贵的美玉。她的婢女捧上黄金的盘子,里面盛着烹制精细的鲤鱼。

她家彩绘朱漆的楼阁一幢幢遥遥相望,红桃绿柳在廊檐下排列成行。

她乘坐的车子是用七种香木做成,绫罗的帷幔装在车上。仆从们举着羽毛的扇子,把她迎回绣着九花图案的彩帐。

她的丈夫青春年少正得志,骄奢更胜过石季伦。

他亲自教授心爱的姬妾学习舞蹈,名贵的珊瑚树随随便便就送给别人。

他们彻夜寻欢作乐,窗上现出曙光才熄去灯火,灯花的碎屑片片落在雕镂的窗棱。

她成天嬉戏游玩,竟没有温习歌曲的空暇,打扮得整整齐齐,只是熏着香成天闲话。

相识的全是城中的豪门大户,日夜来往的都是些贵戚之家。

有谁怜惜貌美如玉的越女,身处贫贱,只好在江头独自洗纱。

赏析

在封建社会中,有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小家女子一旦嫁给豪门阔少,便由贫贱之身一跃而为身价百倍的贵妇人,恃宠享乐。娇贵异常;而不遇之女,即使美颜如玉,亦不免终生沦于贫贱境地。此诗所写,盖为此而发,而其所蕴含的意义却超越了诗中所写事实本身,从而使这首诗的诗意具有了很大约外延性。或谓伤君子不遇,或谓讥刺依附权贵的封建官僚,或谓慨叹人生贵贱的偶然性,都能讲得通。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十八句为第一部分,构成了这首诗的主体,塑造了因遇而骤得富贵的“洛阳女儿”这一艺术形象。开头两句对“洛阳女儿”略作介绍。以冷语发端,自含鄙夷之意。下面两句说她的丈夫骑着宝玉络头、毛色青白相间的高头大马,她的侍女为她献上满盈金盘的鲤鱼片。一为侧笔映衬,二为正面描写,一虚一买,“洛阳女儿”的身价和地位显示出来了。一个普通的小家女子,朝夕之间竟身价百倍,原因就是嫁给了一位颇有身份的“良人”。遇者则贵、不遇者则贩的人生感慨,暗暗含在其中。“画阁”以下四句,写“洛阳女儿”住在红桃绿柳竟相掩映的画阁朱楼,出门坐的是用罗帷遮护的七香车,回来的时候,用宝扇遮面,被接入九华帐里。至此,“洛阳女儿”的饮食起居已见一斑。“狂夫富贵在青春”到“不惜珊瑚持与人”,连续驱使典故,插入对其丈夫的描写;结构上照应上文“良人”一句,将诗意补足。其夫正当青春年华,身享荣华富贵,意气骄奢,甚于晋代巨富石崇;丈夫亲自教她跳舞,其怜爱之情,一如刘宋汝南王之干爱妾碧玉。“不惜珊瑚持与人”,用石崇与王恺斗富一事,将“良人”骄奢豪富之态现于纸上。这里所描写的是“狂夫”之相,但细玩诗意,却是借“狂夫”之相,以形“洛阳女儿”的娇贵之态,貌似游离实则还是为写“洛阳女儿”而驱使笔墨的。随后,顺接上面的“自怜碧玉亲教舞”句意,迤逦而下,正面描写“洛阳女儿”在九微灯约光晕里,在雕花的连环形窗下,通宵达旦,歌舞不休。这里特别点染了灯花燃尽而扑窗乱飞的一个细节,暗示“洛阳女儿”通宵沉醉于狂歌狂舞中,直到天亮,九微灯才熄灭,这里以九微灯入诗,无异是把“洛阳女儿”与王母同化为一体了,从而为“洛阳女儿”披上了一层高贵的外衣。其富贵之相,借典故婉然传出。“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写“洛阳女儿”戏乐已毕,无暇练习曲子;打扮好了,依炉熏香而坐。“坐”字,仿佛见其慵懒之态和空虚无聊的贵族生活。下面又拓开一层,写“洛阳女儿”出入贵戚之家,奔走权门之内,虽语不涉讽,但讽意存焉。

诗的最后两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把笔锋猛地一转,描绘出一幅貌似孤立实则与上文融浃为一的越女浣纱的画面。美颇如玉的越国女子西施,在她未遇之时,身处贫贱地位,只好在江边漂洗罗纱。“谁怜”二字,一贯到底,造成快速的节奏和奔流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对不遇者的深切同情。其中也不乏感愤不平之气。

全诗描写了两种人物形象,一贵一贱,一奢靡,一穷困,各成独立的画面,却又相反相成地统一于全诗中。写法上,前一部分以繁笔铺张扬厉,穷形尽相;后一部分以简笔淡然点染,意到即止。一繁一简,繁简各宜。诗中有讽刺,有同情,有慨叹,而这又深深地隐蔽在文字背后。

简析

此诗题下原注“时年十六”,可见是诗人早年得意之作。诗题取自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洛阳女儿名莫愁”,用以概指当时贵族女子。全诗写豪家女子无比娇贵逸乐的生活状况,从容颜之娇美、住宅之富丽、饮食之珍奇写到夫婿之豪奢、交游之高贵,极尽铺排渲染之能事。其中季伦,指晋代石崇,石崇字季伦,以骄奢著称。赵李,指汉成帝后妃赵飞燕、武帝时李夫人,此代指皇亲贵戚。诗的最后两句猛然转折,以如玉越女江头浣纱作对比,在强烈的反差中突现主题,使前面的华丽描绘一下子变为对贵族生活乃至社会不公的冷峻批判,其蕴含思想之深度与批判之力度,在王维诗中甚为罕见。

标签: 唐朝王维

更多文章

  • 《栾家濑》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王维

    栾家濑王维 〔唐代〕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译文山谷中的溪水蜿蜒曲折,深浅变化莫测。有时出现深潭,有时出现湍急流水。流水虽然湍急,但游鱼历历可数,鹭鸶常在这里觅食。正当鹭鸶全神贯注地等候食物的时候,急流与坚石相击,溅起的水珠像小石子似的击在鹭鸶身上,吓得它展翅惊飞。当它明白过

  • 《田园乐七首·其五》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王维

    田园乐七首·其五王维 〔唐代〕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译文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赏析《田园乐》是一组由七首六言绝句组成的组诗,题目一作《辋川

  • 萧纲《春江曲》的原文是什么?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纲,南北朝

    萧纲《春江曲》的原文是什么?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春江曲客行只念路,相争度京口。谁知堤上人,拭泪空摇手。古来写送别的诗正不知有多少。或是写送者“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经·邶风·燕燕》)的哀伤,或是写行人“将去复还

  • 《观别者》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王维

    观别者王维 〔唐代〕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译文排列在青青杨柳的路上,正在送别远去的亲人。是爱子宦游要去燕赵,高堂上还有他年迈的双亲

  • 《淇上送赵仙舟》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王维

    淇上送赵仙舟王维 〔唐代〕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译文才相逢刚刚以一笑相对,又相送变成了阵阵啜泣。祖帐里我已经感伤离别,荒城中我更加发愁独入。天寒季节远山一片明净,日暮时分大河格外迅急。解开缆绳你就迅速远去,遥望着你的我还久久伫

  • 《送韦评事》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唐朝,王维

    送韦评事王维 〔唐代〕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译文将要追随将军去攻取右贤,战场上纵马飞驰奔向居延。悬想汉家使者在萧关之外,定愁见孤城独立落日旁边。创作背景这首《送韦评事》载于《民国固原县志》,是王维在送别友人到边塞从军时所创作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赏析此诗前两

  • 《赋得秋日悬清光》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唐朝,王维

    赋得秋日悬清光王维 〔唐代〕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译文天空寥廓环境清凉幽静,秋天的太阳特别明亮。太阳光包罗万象,光影倒映在安静的河中。秋光原阔与青天相合,远远望去同江湖同沉浮。白

  • 杨素《出塞二首》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杨素,隋朝

    杨素《出塞二首》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这是两首开盛唐边塞诗派先河的佳作。诗中反映的是隋王朝出兵抗击突厥的战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塞二首其一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兵寝星

  • 萧纲的临终之作《被幽述志》表达了什么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萧纲,南北朝

    想知道萧纲的临终之作《被幽述志》表达了什么感情?这是他情知自己难免横死的命运,其内心始终痛苦不已,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哦~被幽述志恍惚烟霞散,飕飂松柏阴。幽山白杨古,野路黄尘深。终无千月命,安用九丹金!阙里长芜没,苍天空照心。写作背景萧纲乃死于侯景之手。侯景原为东魏大将

  • 《旅宿》的作者是谁?该怎么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杜牧

    旅宿杜牧 〔唐代〕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译文住在旅馆中没有好朋友相伴,心情忧郁,独自凝神沉思。看着昏冷的灯火回忆起往日旧事,孤雁的哀鸣令人愁思难眠。相距遥远,梦魂要接近拂晓才能到家,家信更要隔年方可送达。烟笼月照的碧江多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