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乌孜别克族舞蹈 乌孜别克族特色舞蹈简介

乌孜别克族舞蹈 乌孜别克族特色舞蹈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89 更新时间:2023/12/27 6:35:19

“木那捷特”一词为拉伯语,意为“祈求”、“祈祷”。以该词命名的乌孜别克民间乐曲,是乌孜别克族古老的民间乐曲之一,在新疆各民族中普遍流传。用该曲伴奏的民间舞蹈,也称为木那捷特,流传于伊犁、霍城、喀什、叶城等地的乌孜别克族居住地区。

木那捷特多在婚礼、男孩割礼庆贺及各种麦西热莆场合由半专业的民间女艺人表演,舞刀有一定的基本结构,但不同的艺人表演时有不同的处理,即使同一艺人在不同的场合表演时,也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在路线调度、动作连接组合上有所变化。常见动作有“横移步弹手”、“平开手踏碾步转”、“后蹉步推手”、“进退步翻举手”、“点步叉腰”等。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

“乌帕尔”普遍流传于伊犁、霍城、库车,阿克苏、阿图什、喀什、莎车、叶城、田等乌孜别克族居住区。现除霍城、叶城等地外,其他地区已不多见。

乌帕尔也是乌孜别克族民间传统音乐中一种节奏型的名称。在乌孜别克族《希木卡姆》的内部木卡姆中,器乐部分与声乐部分的最后一首乐曲或歌曲,即称作[乌帕尔]。在这种乐曲伴奏下,或按这种特定节奏型所进行的民间舞蹈,就称为乌帕尔舞。

乌帕尔为群众自娱性舞蹈,主要在婚礼等民间较为盛大的喜庆场合活动。平日的麦西热甫、男孩割礼及传统的“纳吾鲁孜节”场合也都跳该舞,但不及婚礼聚会时普遍。

舞蹈即兴性很强,动作没有严格规定,只要与乐曲节奏相结合即可。形式也较自由,可一人独舞、两人对舞、多人共舞。舞蹈进行中,舞者可随时上下场,但下场前必须众人行礼。

更多文章

  • 乌孜别克族民间故事与叙事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文化艺术,乌孜别克族历史

    乌兹别克族的民间文学是乌兹别克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最为广泛的是民间故事,其他还有叙事诗、歌谣、笑话、谚语等。歌颂劳动、友谊、爱情,颂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反对压迫、反对侵略是乌兹别克民间文学的基本主题。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有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动物故事、爱情故事、趣闻轶事等,内容丰富,渗透着乐观主义

  • 乌孜别克族节日 乌孜别克族节日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民俗节日

    乌孜别克族传统节日:圣纪节又称毛吾来提节,圣纪节是阿拉伯语“冒路德”的意译,是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举行,相传穆罕默德的出生和去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节日期间,各清真寺装饰一新,人们一大早就去清真寺听阿訇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努

  • 乌孜别克族服饰 乌孜别克族男女服饰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服饰

    乌孜别克族男子夏季喜欢穿绸制的套头短袖衬衣,衬衣的领口、袖口和前襟开口用红、绿、蓝相间的丝线绣成各种美丽的彩色图案花边。春秋两季,穿长过膝盖的长裕袢,腰束绸段或棉布制成的三角形绣花腰带。冬天穿毛衣、毛裤、羊皮袄等。乌孜别克族男女一年四季都要戴“朵皮”帽子。男子的传统服装是一种长度过膝的长衣,长衣有两

  • 门巴族习俗 门巴族为何会有下毒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门巴族,门巴族们俗节日

    门巴人下毒的习俗也不是全部的族人都会,它仅限与女性,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女性都会,它仅限于有某种信仰的女性,但是她们不是对所有外来人都下毒,仅限于一个一定的时间段内才会下毒。门巴人下毒也就是门巴族妇女所下的毒一般都是慢性毒药,被下毒者当时没有感觉,往往在一周或是更长时间之后才会发现,据说有的下毒者对死亡

  • 门巴族饮食 门巴族饮食习俗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门巴族,门巴族饮食,门巴族习俗

    门巴族人的烹饪方法简单,饮食清淡,主菜通常都是汤菜,汤汤水水,和单调的米饭相配,食用方便可口,颇受人们青睐。门巴族的食俗文化是在长期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相互融合形成的,从而构成了独特的门巴族饮食文化。门巴族的日常食俗门巴族日食三餐,有些地区主食糌粑。门达旺地区、错那县、墨脱县等地以鸡爪谷加工成食品

  • 春分竖蛋:为何春分的鸡蛋特别容易竖起来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节气,春分,蛋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春分,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不知道为什么每年春分的时候,鸡蛋特别容易竖起来。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 “竖蛋”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

  • 藏族男女共浴的沐浴节来历与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来历,习俗,藏族

    西藏沐浴节至今约有七八百年的历史,藏族庆祝沐浴节的活动长达一个星期,而这个星期都是以洗澡为主,不管男女老少,在沐浴节的固定时间一起到河里洗澡。而关于沐浴节的来历,雪域高原流传着种种说法:其中一个关于沐浴节的美丽的传说:药王降药水治病很久很久以前,西藏有位医术高明的神医,人称药王,药王死后升天成了神仙

  • 揭秘珞巴族传统的生活用具:珞巴石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珞巴族,珞巴族文化艺术,石锅

    很早的时候,珞巴族的做饭没有锅,粮食都是装在湿竹筒里烧熟的。后来人们发现了一种质地松软的石块,就在上边挖个大圆窝,倒水放粮煮饭。于是,石锅被发明出来里了。尽管现在铁锅、铜锅和铝锅早已大量进入墨脱县,可传统的石锅仍是珞巴人的当家炊具。石锅的原料是皂石,主要来源于雅鲁藏布江两岸陡峭的悬崖上,质地软绵,呈

  • 珞巴族历史 古代的珞巴族什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珞巴族,珞巴族历史,古代

    珞巴族和藏族的先民彼此之间的交往见诸文献记载者,始自吐蕃王朝时期。藏文典籍《红史》在记述松赞干布时代的吐蕃疆域时就讲到:“南自珞与门,西自香雄,北至霍尔,东自咱米兴米等均置于吐蕃统治之下”。明末清初,格鲁派在逐渐掌握西藏地方政权之后,也进一步加强了对珞渝地区的管理。1680年,五世达赖发给梅惹喇嘛的

  • 赫哲族习俗 赫哲族是怎样过春节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赫哲族,赫哲族民俗节日,春节

    赫哲族的赫哲语“春节”音译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除夕,大家各自忙碌,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在除夕夜,还要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各家在灰堆旁焚化装有金箔锞子和打上铜钱痕的黄裱纸的冥物搭子,俗称烧包袱,然后祭洒饭汤,以示给冥间死者送钱、送饭。屋内西墙供奉祖宗三代之位,锅灶上方供奉灶神,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