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过五丈原》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过五丈原》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80 更新时间:2024/1/16 16:52:01

过五丈原

温庭筠 〔唐代〕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营 一作:宫)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译文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

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

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

赏析

此诗开头气势凌厉。蜀汉雄壮的铁骑,高举着绘有熊虎和鸷鸟的战旗,以排山倒海之势,飞速北进,威震中原。“高压”一词本很抽象,但由于前有铁马、云雕、柳营等形象做铺垫,便使人产生一种大军压境恰似泰山压顶般的真实感。“柳营”这个典故,把诸葛亮比作西汉初年治军有方的周亚夫,表现出敬慕之情。三、四两句笔挟风云,气势悲怆。“天晴杀气”,既点明秋高气爽的季节,又暗示战云密布,军情十分紧急。在这样关键的时刻,灾难却降临到诸葛亮头上。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妖星”一词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无比痛惜。

前四句全是写景,诗行与诗行之间跳跃、飞动。首联写春,颔联便跳写秋。第三句写白昼,第四句又转写夜间。仅用几组典型画面,便概括了诸葛亮最后一百多天里运筹帷幄、未捷身死的情形,慷慨悲壮,深沉动人,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温庭筠诗本以侧艳为工,而此篇能以风骨遒劲见长,确是难得。后四句纯是议论,以历史事实为据,悲切而中肯。

诸葛亮竭智尽忠,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他对刘禅的开导、规劝没有起什么用。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不由人”正照应“空寤主”。作为辅弼,诸葛亮鞠躬尽瘁,然而时势如此,他实在难以北取中原,统一中国。诗人对此深为叹惋。诸葛亮一死,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可是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像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了。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去的。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末尾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题表明此诗是诗人路过五丈原时因怀念蜀汉名相诸葛亮而作。公元234年(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兵伐魏,在五丈原屯兵,与魏军相持于渭水南岸达一百多天。八月,遂病死军中。温庭筠也出于这种惋惜的心情,当路过五丈原诸葛亮祠庙时,写了这首诗。

标签: 唐朝温庭筠

更多文章

  • 《蔡中郎坟》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温庭筠

    蔡中郎坟温庭筠 〔唐代〕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译文古坟零落唯有野花正逢春,我听说蔡中郎也有了后身。如今爱惜人才已不如昔日,不要白白抛掷才华作诗人。创作背景汉末文人蔡邕,死后葬在毗陵(今常州)尚宜乡互村。此诗写景切春令,当作于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春温庭筠

  • 《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温庭筠

    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温庭筠 〔唐代〕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译文楚女就要回南方去,道别的南浦飘着蒙蒙朝雨。朝雨中粉红的荷花,润透了离愁别意;小船缓缓地摇进花丛,摇荡着我不安的心绪。西风扬起的波澜,隔开了,我和你。赏析这首词写采莲的楚女欲归南浦与风吹波起、小船渐行渐远

  • 《女冠子·霞帔云发》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温庭筠

    女冠子·霞帔云发温庭筠 〔唐代〕霞帔云发,钿镜仙容似雪,画愁眉。遮语回轻扇,含羞下绣帷。玉楼相望久,花洞恨来迟。早晚乘鸾去,莫相遗。译文散开秀发,好似披着一肩云霓,看镜中的容颜如玉。细细地描画粉黛,抹去眉间愁迹。团扇轻轻地摆,遮住欲吐的心语。垂下绣帘,难掩满脸羞意。我曾久久地伫立楼前,希望看到你的踪

  • 《春洲曲》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温庭筠

    春洲曲温庭筠 〔唐代〕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苏小慵多兰渚闲,融融浦日鵁鶄寐。紫骝蹀躞金衔嘶,堤上扬鞭烟草迷。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鉴赏此诗是一幅江南韶光美景的轻描。无论是苏小小的“慵多”、鵁鶄的“寐”,还是紫骝的“蹀躞”,无不体现出一种闲适悠然的意境,而这不恰恰又是众多古今“贪闲

  •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王昌龄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刘长卿 〔唐代〕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译文江上孤舟悠然飘荡,林中独卧魂惹梦牵。两岸青草伴你远行,一脉湘山隐你身影。你如白云杳无羁绊,你如清水流逝无心。衡岳苍茫千峰逶迤,你的禅房何处可寻。注释道标上人,唐高僧,俗

  • 《龙标野宴》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王昌龄

    龙标野宴王昌龄 〔唐代〕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译文夏天的夜晚在沅溪边乘着凉爽的风儿散步,朋友们带着酒相互陪伴着来到了竹林深处。不要说我们的音乐和歌声是因为被贬谪的哀愁,那远处的青山和当空的明月却从不曾空缺。赏析这首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的安逸生活,其实内心还是有

  • 《西宫春怨》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王昌龄

    西宫春怨王昌龄 〔唐代〕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译文西宫夜晚寂静,百花飘香,想要卷起珠帘外出赏花,又怕春恨绵绵徒增烦恼。斜抱着云和在月下独自凝望夜空,只看见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不见昭阳宫。赏析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

  • 《朝来曲》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王昌龄

    朝来曲王昌龄 〔唐代〕日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译文太阳偏西时,归来的马车上的玉佩叮当作响,春情萌动,好像华美门户中盛开的花朵。打开梳妆台上的盘龙玉台镜,等待良人为我为我画眉。注释日昃:太阳偏西。鸣珂: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玉台:玉饰的镜台;镜台的美称。王昌龄

  •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杨万里 〔宋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译文吃过梅子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漫长的夏日,从午睡中醒来不知做什么好,只懒洋洋的看着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简析这首诗写作者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

  •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杨万里

    舟过安仁杨万里 〔宋代〕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译文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公元1192年,作者乘舟路过安仁县(现在的江西省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