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黎族体育竞技 黎族传统的射击比赛有哪些

黎族体育竞技 黎族传统的射击比赛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392 更新时间:2024/1/22 4:59:47

射箭

黎族人民多居住在深山老林里,为了生存的需要,用木、竹等制成的弓箭来防身自卫进行狩猎。从西汉始,黎族先民就已懂得使用弓箭。勤劳的黎族人民不仅善用弓箭打猎,而且会用其射鱼。清人庆长的《黎歧纪闻》载:“黎歧无不能射者,射必中,中可立死。每于溪边伺鱼之出入,射而取之,以为食”。黎族最早的弓箭是“木弓竹箭,骨镞无羽”。这种器械长短不同,一般全长1.2~1.5米,弓中间厚度约2.5~3厘米,两边顶端厚度约2厘米,切削比较平衡,从中间点至顶端之间较薄,两边顶端是用白藤捆好拉紧。箭分成箭头和箭柄二段,箭头是用生铁打成的,头上有一支锋利的小勾,箭柄是用较硬的木材制作。

黎族的射箭比赛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每年的春节初二至十五,村子里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观看射箭比赛,各村之间轮流比赛。比赛时,在距离30米或50米远的大树上挂着牛或猪腿作为靶子,各村选派优秀射手,自带弓箭,站在指定的地点进行比试,以中箭多者为胜,牛或猪腿作为胜者的奖品。胜者把这些奖品带回村中与村民共享。那些技术高强、臂力过人的胜者,自然受到姑娘的爱慕。

射弩

弩在我国古代是一种重要的狩猎工具。最原始的弩是木制的,或是木和骨角合制。它身长40厘米,弩弓弯35厘米,弩柄是用较好的木材制成,宽6厘米,厚1.5厘米,弩箭是用小竹制成,长度约30~35厘米,头部用三角小铁片制作,比较锋利,构造较为简单。弩在过去是黎族同胞用于射老鼠、河鱼、蛇、青蛙的一种器械,以后射弩逐渐演变成传统体育活动。在农闲或喜庆日子,射弩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体育项目。比赛时,射手使用自制的弩,在一定的距离(15米或20米)瞄准目标,目标是用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中间用黑色或其他颜色画成l0厘米的小圆圈,按规定借助依托,进行立射、跪射,每人只射3~5次,中箭多者胜。对于优胜者给猪脚、鸡或其他食品奖励。在20世纪80年代,射弩这一古代的民族习俗,已被国家体委定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

弹弓

据《吴越春秋》记载:“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可见,最初的弓箭是从弹弓发展来的。

居住在五指山腹地的黎族先民,用木杈制成弓,用麻线或动物的筋做成弦,粘土搓揉成小圆球晒干后做弹丸,或者到河里捡一些小卵石子,将弹丸石子安置在弦中间射松鼠、赶鸟雀等。如今,弹弓已成为黎族的一种极有特色的体育项目。

比赛时,选野外一空旷地,在距离5米或10米处,置有一直径20厘米的环形圆心靶,参赛者拿着自制的弹弓,参加立射、跪射的比赛,每人射十颗弹丸,以击中环数多者胜。这是一项青少年喜爱的体育活动,它对于锻炼青少年的臂力、目测准确性起了一定的作用。

粉枪射击

随着火药的传入,黎族同胞逐步使用猎枪,它几乎是黎族家家户户都有的一件传家宝,每个男人出入都带着它,做为一种猎食和自身防卫的武器。每逢“三月三”传统佳节,黎族村寨都要进行粉枪射击比赛,到时各村宰牛杀猪,汇集一堂,把牛和猪的膀胱皮用口吹气,把它涨至如气球一般大,

然后系在树枝上,各村选派出神枪手,拿着自备的粉枪,按照规定,站在一定的距离(有25米、30米、40米、50米不等)对准射击,姿势不限。

每支枪只准装单丸,每名选手只打两三枪,打中者奖给一条牛腿或猪腿,然后大家饮酒对歌,愉快地度过自己的传统节日。有的地方在村头以贴红纸为目标,在距离几十米处站立比赛枪法,射手们举枪转体180º急射,俗称“打红”,含有驱逐邪气,象征迎吉祥的意思。

更多文章

  • 拉祜族“新米节”为何又叫“尝新节” 有啥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拉祜族,拉祜族民俗节日,拉祜族新米节

    “新米节”又称“尝新节”,拉祜语称“扎西长”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传说,拉祜族的祖先扎迪、娜迪从葫芦出来后,地面上没有吃的,只能用山茅野薯充饥、“厄萨”天神把五谷种子给了他们,教会他们种地了;拉祜族人民感谢厄萨,每当谷物成熟的时节,就要用新米饭祭祀厄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传统的“新米节”。新米节全

  • 拉祜族为何会信仰原始宗教?有何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拉祜族,拉祜族历史,拉祜族宗教信仰

    古代拉祜族信仰原始宗教。拉祜族原始宗教的基本内容分为原始宗教观念和原始巫术。拉祜人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火、草、木、鸟、兽、山、坝、江、河、石、铁甚至建筑物、工具、旧居地址等等都附有特定“尼”(精灵),相信自然界是充满精灵的世界。各种精灵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等级,它们各司其职,互不相属,

  • 畲族节日 畲族封龙节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畲族民俗节日,畲族,封龙节

    南北各地的民间中有一个叫封龙节的节日。此际多雨,传说是龙分开到各地去行雨的日子。有趣的是,这个节日的内容与日期都不太统一。地区不同节日内容也有所不同,人们或祈雨、或傩舞、或唱戏拜龙王、或龙舟赛、或演习防火,但是,都与雨水有关。一起来看看畲族文化吧。封龙节(也称「分龙节」)是畲族的传统节日。相传这一天

  • 畲族舞蹈 畲族舞蹈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畲族文学艺术,畲族

    少数民族的舞蹈多以体现生活的喜怒哀乐为主,具有时代感,体现了民族凝聚力。畲族的舞蹈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新舞蹈,在祖国的民族艺坛中展现了畲族舞蹈的独特风采。那么,下面就来看看畲族文化中惟妙惟肖的畲族舞蹈。畲族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有祭祀、丧礼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舞蹈。畲族舞蹈多见于做功德、“拔伤

  • 京族人春节怎么过的?京族人的春节有什么活动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京族,京族民俗节日

    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同时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所属的历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的京族,普遍有过年节的习俗。过节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节日习俗与汉族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亦有自己的特色。除夕下午,全

  • 京族独特的节日 京族有哪些独有的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京族,京族民俗节日

    京族节日之唱哈节“唱哈节”是京族最隆重和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唱哈”是京语,即”唱歌”之意。传说越南陈朝时,有一位歌仙到京族地区,以传授歌舞为名动员京族人民起来反抗陈朝的统治,得到京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后来人们便修建”哈亭”并设立神位来纪念他。同时因为他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后人便以唱歌

  • 基诺族住什么房子 基诺族人最喜欢住竹楼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基诺族,基诺族建筑

    基诺族喜欢在深山密林、山势平缓的小山之巅建房,数十户为一寨,远远望去,浓荫深处,幢幢竹楼依山而卧,炊烟袅袅,清幽静谧,给人一种神奇迷离,古朴原始之感。基诺族房屋是用竹木和茅草修建的“干栏”式竹楼。竹楼用木架支撑,用粗木做梁、柱,连榫为架,不用金属连接。楼板和四壁用竹片排列铺成,楼顶覆盖茅草,覆盖前将

  • 基诺族听什么音乐?基诺族的民间音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基诺族,基诺族文学艺术

    基诺族民间音乐也相当丰富。民歌有叙事歌、山歌、贺新房歌、哄娃娃歌、儿歌等。主要乐器有口弦、“毕吐鲁”——二洞箫和二胡、“七柯”(用7个竹筒组成,有7个音阶)、“塞吐”(大鼓)、硭和钹等,基诺族人民喜爱歌舞,从小学习传统曲调,成年即兴填词,对歌。在节日和一些重大仪式期间,载歌载舞,舞蹈动作一般较简单。

  • 傈僳族舞蹈 嘎且且撒勒舞是什么样的舞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傈僳族文学艺术,舞蹈

    嘎且且撒勒舞:“来跳美好的舞蹈”傈傈族,一个舞蹈的民族。傈傈族不管老人还是小孩都爱好跳舞,也都会跳舞。而嘎且且撒勒舞则是傈傈族舞蹈中最具有寓意的一个舞蹈,也是傈傈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嘎且且撒勒舞有什么寓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傈傈族舞蹈的嘎且且撒勒舞。“嘎且且撒勒舞”傈僳语意为来跳美好

  • 傈僳族婚俗 德昌傈僳族的求爱风俗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傈僳族民俗节日,傈僳族

    德昌傈僳族求爱风俗德昌傈僳族新娘独具特色的盖头极引人注目。盖头是黑色土布,盖头大,有的硕大无比,盖头使傈僳族婚礼充满神秘气氛。结婚这一天,新娘在娘家打扮妥当,由伴娘给她裹上头帕,裹法和平时包头帕不一样,新娘的头帕很大,包得如车轮一般。傈僳族的陪嫁物极简单,数件头帕、一件衣物和一床被盖而已。头帕是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