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辛弃疾正值中年政治失意之时,遂作《满江红(二)》

辛弃疾正值中年政治失意之时,遂作《满江红(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754 更新时间:2024/1/17 16:10:13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辛弃疾的《满江红(二)》,一起来看看吧!

【内容】: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鉴赏】:

这首词的写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也没有其他材料可供参阅,但从这首词的意境推测,可能是他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归之作。全词的中心是写词人因春归而想家的悲凉情绪,它以春景为媒介,充分体现了自家身世和国家命运都很悲惨的感叹,是一首饱含政治色彩的上乘之作。它之所以流传下来,为人所喜欢,不仅在于它饱含深情厚意,更在于作者在写词时不是枯燥地、直通通地诉说,而在生动鲜活的意境描写中创造了幽远深邃的抒情境界。

上片即景伤春。词人的艺术触觉是十分敏锐的:他既欣赏江南之春的美好,又痛惜江南之春的不久长。

在他的笔下,暮春的景致是何等地使人眼花瞭乱!“点火樱桃,照一架、荼如雪”二句,犹如彩色影片的特写镜头,园林之中灿烂的春色被推到读者的眼前。一株株樱桃,硕果累累,红得像着了火;一架荼正盛开着白雪般的花朵,与火焰般的樱桃交相辉映,整个园林红妆素裹,分外娇艳。“春正好”是一句简洁深情的赞语。春天好,好就好在生机勃勃。春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土阶,蓬勃地向上生长;春燕牵引着初产的幼雏,在缓缓地飞翔;流莺呼朋引伴,娇音恰恰,就像奏响了一首首春之抒情曲。……可是好景不长,恰如前人的名句“开到荼花事了”所标示的,高潮一过,春姑娘就要回去了,想挽留也挽留不住。也许正是因为预感到春之短暂,乳燕才飞得没有兴致,其翱翔之力“弱”了下来;那些自在的流莺,也因此而歌声不畅,它们的啼音竟然使人有“怯”的感觉。燕之“弱”,莺之“怯”,其实都是词人感伤春天心理的外化。读者切莫责怪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怎么会沾染上小儿女的伤春感怀,辛弃疾这里别有满腹心事。对于一个政治理想落空、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折的人来说,春归岂不是象征着希望破灭!自然景观的变化和季节的无情推移,牵动了词人满怀的愁恨,于是他向春天发出了怨愤之语:“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这三句与作者的名篇《祝英台近。晚春》的结拍“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用语和含义都很相似,只是这里语调更为急促,意思更为直截了当一些。作者似在对空呼喊道:千愁万恨,都是你春天给引出来的;如今你自个儿走得利索,却把愁留给人不管了,你可知我已经愁肠千结,无法解开!这一串怨春之语,无理之极,然而有情之极,“肠千结”三字,尤能夸张地表达出词人抑郁不堪的烦乱心绪。

词的下片,具体而细致地抒写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换头的四个三字句:“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承“肠千结”一句而来,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山的深沉悲痛。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这春山、这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接下来“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二句,愁怀浩渺,语意悲怆,英雄的孤独感拂拂生于纸面。所谓“古今遗恨”,按字面之义自然是指从古至今的恨事,但怀古是为了伤今,因而这里的“古今”,偏重于指“今”。今之恨,莫过于中原沦陷、祖国分裂之恨。

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向人们说明:词人之“恨”的内容,决非一般文人士大夫风花雪月的小恨,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国大恨;而词人为雪此大恨而奋斗,响应都寥寥无几,此恨几乎无处可以倾诉,这又是自己满腔愁恨之更深一层者!紧接“蝴蝶”二句,化用唐人崔涂的“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一联而变其意。《庄子》上说,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来文人就将做梦称为“蝴蝶梦”。千里梦,指自己的想家梦。子规的叫声像是在说“不如归去”。这两句,是就情造境的哀婉之笔,以深夜不寐的痛苦情景,来将上文所抒写的内容进一步向广阔的时空延伸。一个“不传”,一个“叫断”,是点铁成金之语,使得这两句比崔涂原诗更为凄切地表达出思家念远之悲。还须指出的是,从作者的生平、思想及上文的“古今遗恨”等来综合判断,这里的所谓思家,不是思念其江南地区的寓所,而是思念远在北方金人统治之下的山东济南老家。全阕的结拍云:“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声声”,承“子规叫断”而来,可谓善于呼应,构锁严密。“劝人归,归难得”二语,修辞学上称为“顶真格”,其作用在于文气贯通地倾泻自己的苦痛之怀。这里以情语结束,但由于与前面的形象描写相联系,并且语意真挚感人,所以这个结尾仍然富有韵味,令人对这位爱国志士有家难归的痛楚油然而生共鸣之感。

辛弃疾的政治抒情词,就表达方式而言,可分为直抒与曲达两种。所谓直抒,是指张口畅谈,议论之声滔滔不绝,悲壮之情,慷慨豪迈之志,全盘托出,没有半点含蓄,从不凭借外物,不依靠比兴等手法。

所谓曲达,是指心里有急切想说的话,但考虑到自己处境险恶,不敢将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地畅快淋漓地说出来,而是凭借花鸟山水来抒发自己的忧愤。本词就是属于后类。

更多文章

  • 《暑旱苦热》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王令

    暑旱苦热王令 〔宋代〕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译文清风没有力量驱赶暑天的炎热,那西坠的太阳仿佛生了翅膀,飞旋在山头,不肯下降。人们个个担心这样干旱江湖大海都要枯竭,难道老天就不怕耿耿银河被晒干?高

  • 《雨后池上》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刘攽

    雨后池上刘攽 〔宋代〕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译文骤雨过后,蓄满水的池塘平静无波;清澈的池水犹如一面明镜,映照出屋角檐楹。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洒向池中的荷叶,发出一片清脆悦耳的声音。注释池上:池塘。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淡磨:恬静安

  • 《夜坐》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张耒

    夜坐张耒 〔宋代〕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译文寂静的前庭空无一人,只有秋月仍旧明亮,夜霜还未落下秋气已先清冷、萧瑟。梧桐树矗立在庭前,也不甘就此衰落,仅剩的几片树叶迎着秋风却仍在飒飒作响。注释夜坐:夜间月下独坐,在思考人生。庭户:庭院。夜霜欲落:古人认为霜是从

  • 《春日》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晁冲之

    春日晁冲之 〔宋代〕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译文弯弯曲曲的小溪与岸上的绿树交相辉映,蒙蒙细雨打在水中浮萍上,浮萍翻出细嫩的小叶,叶上沾了一层细碎的水珠,好像撒上了细细的沙粒。鹅鸭不知道春天即将过去,争相追逐着那些漂浮在水上的桃花。注释阴阴:草木繁盛。趁:追逐。

  • 史达祖当时适值深秋,又逢送别友人,遂作《秋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史达祖,《秋霁》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

  • 刘克庄为了借写海棠花来暗指自身经历,遂作《摸鱼儿·海棠》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克庄,《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江湖诗派诗人。刘克庄的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 《横塘》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范成大

    横塘范成大 〔宋代〕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译文春天到来的时候,这满塘的水就绿了,但水上的石桥和水边的红塔旧色依然。在每年送朋友上路的横塘里,蒙蒙细雨中,即将远行的画船栓在岸边的垂杨柳上。注释南浦:泛指送别之处。赏析这首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范成大 〔宋代〕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惟 通:唯)译文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田里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注释杂兴

  • 《莺梭》作者是谁?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刘克庄

    莺梭刘克庄 〔宋代〕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译文春天,黄莺飞鸣迅速,穿梭于园林之间,时而在柳树上,时而在乔木上,似乎对林间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情感。黄莺的啼叫声就像踏动织布机时发出的声音一般。洛阳三月,百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犹如锦绣。你看那些辛勤的黄莺正忙碌于

  • 《落梅》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刘克庄

    落梅刘克庄 〔宋代〕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译文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教人触目愁肠,更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