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德昂族冠盖式住房有着怎样的来源

德昂族冠盖式住房有着怎样的来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120 更新时间:2024/1/2 16:10:19

冠盖式住房的来源

关于它的来源,德昂族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诸葛亮当年率兵南征来到德昂山寨。有一天突遭袭击,受伤遇险,幸得勇敢善良的德昂姑娘诺相救才得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在短暂的接触中,二人产生了感情。当重任在肩的诸葛亮不得不辞别心上人的时候便将自己的帽子留给阿诺作为信物。痴情的阿诺苦盼18年,等来的却是心上人的死讯。从此,心碎肠断的阿诺不吃不睡,每天呆立村头,望着心上人东去的路。到第33天,突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雨过天睛之后,阿诺不见了。而她站立的地方却出现了同诸葛亮的帽子一模一样的房子,这就是德昂人后来居住的竹楼。

冠盖式住房的特征

竹楼的正门一边搭有晒台,用以晾衣服晒谷物。屋顶是用山茅草编成的草排覆盖。屋脊有草制的装饰物,类似内地寺庙屋脊上的“宝鼎”、“鳖鱼”等,风格独特。在主楼侧边,一般都建有附房,用作堆柴草及安置舂米的脚碓。

镇康地区现今的住宅与德宏地区相同,但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还保留着几个大家庭,即三五个或十个小家庭同住于一幢长方形的大屋中。这种大房子,一般一幢要占地四五百平方米。

到解放前,保留下来的一幢大房子的遗址长约五十米,宽约十五米,占地七百五十平方米。楼的中间有宽敞的走道,两旁为各小家庭住间,各户之间用竹壁间隔,并在每户的住间旁设有招待佛爷及客人的地方。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条件好的德昂族家庭也开始改建木楼了,覆盖凹形瓦。近几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当地陆续兴建了水泥空芯砖的瓦房,房屋也更加宽敞明亮了。

标签: 德昂族德昂族建筑

更多文章

  • 景颇族乐器 景颇族“洞巴”是怎样一种乐器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景颇族,景颇族文化艺术

    洞巴,景颇族双簧气鸣乐器。“洞巴”是景颇族景颇支系语音译,为汉语带牛角的管笛之意。载瓦支系语称比切或比克。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瑞丽等地。形制与唢呐近似,由管身、簧哨、芯子和喇叭口组成。规格大小不一,常见者全长5 2厘米左右。管身用质地较软的木料或铜制,民间多采用当地所产

  • 为何说景颇刀是景颇民族精神的象徵物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景颇族,景颇族文化艺术

    在景颇人的生产 生活当中,总是离不开长刀。他们砍山打猎,要用长刀;结交朋友,要赠长刀;男女恋爱,要送长刀;木脑纵歌,要舞长刀,……长刀是景颇人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具战斗武器,是景颇男子的装饰品,是景颇民族精神的象徵物。景颇族有这样两句谚语:“景颇山上的路是长刀砍开的,赤脚踩亮的”,“男子不会耍长刀,他就

  • 景颇族习俗 景颇族都有哪些禁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景颇族,景颇族民俗节日

    景颇族认为谷子是狗从天上带来的,所以忌吃狗肉。在景颇山寨,放枪放炮不能只放三响,因为放三响表示报丧。景颇族男人的长刀、火药枪、挎包和衣物,忌讳妇女触摸或从上面跨过。“目瑙”是景颇族传统盛大的节日,不分民族,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尽情歌舞。但是作为客人,跳舞时不能跑到瑙双(领舞者)前面去跳,一般也忌讳紧

  • 景颇族葬礼啥样?景颇族丧葬习俗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景颇族,景颇族民俗节日

    景颇族一般行土葬,但也用火葬的。成年人死后,家属立即在家门前敲响鋩锣,并且鸣枪数响,向邻居近亲报丧,人们闻声立即前来帮助料理丧事。 当晚,同寨或附近村寨的青年男女要到死者家中参加“布滚戈”(一种祭祀性舞蹈),主人以水酒招待,这种舞要跳通霄,并且要连跳数夜。尸体在家里停放五、六天。入棺前要洗尸,

  • 塔塔尔族饮食 塔塔尔族都有哪些特色饮食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塔塔尔族,塔塔尔族饮食

    塔塔尔族的食品,一般用面粉、豆子、大米等粮食、牛羊肉、鸡鸭肉、鸡蛋、牛奶、、奶油、蜂蜜、洋葱、胡萝卜、南瓜及干鲜果品精制而成。"开西米日"就是将羊肉或马肉、牛肉块和胡萝卜片煮熟后食用。"抓饭"塔塔尔族称"颇劳"。食用时,净手后掇而食之。其原料主要是大米、胡萝卜、羊肉或牛肉、清油和羊油、佐料是盐、洋葱

  • 塔塔尔族历史 塔塔尔族人们是怎样养蜂致富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塔塔尔族,塔塔尔族历史

    养蜂业在塔塔尔族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养蜂业与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关系极其密切。喜爱各种花木的塔塔尔族所居住的地方,生长着丰富的蜜源植物。因此,塔塔尔族大多经营养蜂业。养蜂不占耕地,不用粮食,花劳动力不多,投资少,收益快,一个养蜂员可养30—50群蜂,获蜂蜜3000—5000斤,年产值可达3000—50

  • 布朗族习俗 布朗族风俗习惯大揭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布朗族,布朗族民俗节日

    布朗族有从妻而居的习惯,布朗族的男孩与女孩到了十四五岁时要举行“漆齿”的成年礼仪式。届时男女少年相聚在一起,用铁锅片烧取红毛树黑烟,彼此为异性染齿。染齿意味着步入成年,可以公开参加村寨中的社交活动。“串姑娘”是布朗族传统的恋爱方式。布朗族青年的恋爱和婚姻十分自由,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每当月亮升起的

  • 为何说布朗族的文化与茶是分不开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布朗族,布朗族文化艺术

    布朗族人一生与茶密不可分。茶树是家庭财富的标志,茶叶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茶是布朗族社会生活和人们交往的重要媒介。布朗族同茶的亲密关系,生动地反映在布朗族村村种茶、家家采茶、户户制茶、人人喝茶、迎宾敬茶、送客给茶上。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他们保留食酸茶的习惯。一般在五六月份,将采回的鲜叶煮

  • 柯尔克孜族习俗 柯尔克孜族葬俗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民俗节日

    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里,人死后把“埋体”(遗体)洗净,用白布把全身缠住,用素色布覆盖,头朝西放在房内的帐帘里。家中的妇女面朝西边哭边唱,历数死者的生平善举。亲友则带财物前来吊唁,诵经示哀。“埋体”在家一般停放一天,最多不超过三天。葬礼在清真寺举行,由阿訇念经致悼词后,即用“塔吾提”(抬尸的木架)或骆

  • 柯尔克孜族信仰 柯尔克孜族有何宗教信仰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历史

    历史上,柯尔克孜人最早信仰萨满教。约在公元10世纪柯尔克孜人的意识中还充满着崇拜自然神的宗教观念,主要是水神和草神。这跟当时柯尔克孜人(时称黠戛斯)以游动的畜牧业经济为生有密切关系。由于当时生产发展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种种自发现象(如天旱缺水、牧草枯萎等)无法理解而又无力抗拒,于是相信在这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