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普米族撵鬼舞:古老的巫术舞蹈

普米族撵鬼舞:古老的巫术舞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8 更新时间:2023/12/5 8:00:47

“撵鬼舞”(普米语“醒英蹉”)是兰坪普米族“师毕米”(巫师)为病人或遭祸之家举行“璀凯”(汉称“送替身”或“退口舌”)仪式时所跳的巫舞。

璀凯一般是在晚上进行。设两个祭台,第一祭台设在炕边,第二祭台设在门前。先是巫师净身,即用杉树,香柏树,山茶花枝叶的烟气熏休全身,再用篙枝叶擦身,清口腔,尔后设香案。接着,巫师击吊鼓的助手各吹牛角号三声,巫师和另一助手(小巫)迎神、祭神并道出主事方的求告目的,祈求消灾祛殃,平安大吉。

得到神的帮助后,巫师要进入角色。巫师在床上盘腿而坐,做找虱子、撕羊、纺线(纱),搓绳等动作,口里吹“嘘嘘”(吹口哨)、嘴里哼着调子,“神功能”发作后,巫师和(小巫)用对答的形式(巫师以神的身份出现,小巫以主事家的身份出现),揭出主事家的过失,当主事方默认“过错”时,巫师谴责的语气加重,大有义愤填膺之架势。

然后点出上供给神的份外礼物(如布匹、小牲畜、皮毛等,实际为巫师所收)……到杀牲献祭后,巫师怒斥土鬼、路鬼、活人鬼、死人鬼、无名无姓鬼……,然后跳醒英蹉。

跳醒英磋时,巫师左手持片铃,右手持铜铃铛,助手(小巫)甲击吊鼓(将鼓吊在正房第二或第三根梁上),助手乙(小巫)手持达叭鼓。

巫师及助手乙随着打击乐的节奏跳撵鬼舞。舞步刚劲、稳练,气氛恐怖、紧。双脚自始至终上下颤动,犹如骑马。撵鬼的路线是从屋里到院坝,大门外(有时撵到村边、山上)直到把鬼(邪)撵走后,巫师朝鬼的“背影”连吐三口唾沫,并以胜利者的神态,大声狂笑,结束舞蹈。

艺人传说,璀凯于贞观年间传入普米族或说普米族到兰坪定居后即有璀凯活动,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更多文章

  • 普米族习俗 趣味横生的普米族婚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普米族,普米族民俗节日,普米族习俗

    普米族长期保留着独具特色的婚姻习俗。过去,普米族的婚姻主要由家长包办,实行姑舅姨表优先婚。普米族的家庭婚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青年男女大多实行了自由婚姻。青年男女的相识和恋爱主要通过祭奠山神、龙潭、喜庆节日的盛会以及日常的劳动生产等活动来进行。姑娘和小伙子利用这些机会,互相物色对象,互相找理由和借口接

  • 普米族饮食 普米族饮食文化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普米族,普米族饮食,普米族文学艺术

    普米族面食类食品的加工方式主要有烤制和煮制两种,各种粮食都可以加工成粉,成年人常食用较硬的烤粑粑,老人和儿童常食用烤稀面饼,普米人也常吃煮面片。普米族食用肉类食物的数量较大,主要是猪、牛、羊、鸡肉,以猪肉为主。普米人大多集中在冬天杀猪,一方面便于贮藏,另一方面也是为大过年做准备。猪膘肉是普米人加工整

  • 鄂温克族历史 鄂温克族民间神话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鄂温克族,鄂温克族历史

    鄂温克族有着许多关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自然现象、远古英雄的神话。它是鄂温克族先人的远古思维的反映,也表现了对于自然界的丰富想象和征服自然的美好的愿望。在鄂温克族神话中,往往在内容上同萨满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把萨满说成是在人类初年的进化中起了重要作用。有一则神话中说,在萨满出现之前,人和其他动物差不多

  • 鄂温克族历史 鄂温克族有何历史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鄂温克族,鄂温克族历史

    鄂温克族有着民族来源、诸神、萨满、地方风物、历史人物的传说。在鄂温克族中有一句格言说:“老人不讲古,后人会失谱”,把讲传古事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活动,使得许多传说得以承传下来。在这些传说中,有的叙述了过去的人物和事情,与历史事件有相吻合之处,有的则是夹杂了传奇、想象的因素,寄托了人们对于历史的追念和情

  • 鄂温克族饮食 鄂温克族独特的肉食是啥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鄂温克族,鄂温克族饮食,鄂温克族肉食

    1、手把肉。手把肉是牧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吃法。其制作方法是将生肉放入清水中煮,煮手把肉的汤中不放盐,但有时要放一些土豆。吃手把肉时需要配一些调味品,有韭菜花、菜末或辣酱等,也可以在肉汤中放盐蘸着吃。手把肉的吃法是用一只手拿着煮熟的带骨的肉,另一只手拿着小刀将肉割成小块,蘸调料吃。割肉时的刀法

  • 鄂温克族宗教 鄂温克族的萨满崇拜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鄂温克族,鄂温克族历史,鄂温克族宗教

    “萨满”,在鄂温克语中有知晓、通晓的意思。萨满被认为可以交往于人与神灵之间,他们能以法术的力量,为病人驱鬼治病,为猎人祈福降恩。鄂温克族中的每个氏族或大家族中,都有萨满。新萨满一般要在老萨满去世后三年再产生。萨满的继承人通常是老萨满的子女或近亲。当发现有人突然精神错乱,就以为这是成为萨满的征兆。氏族

  • 锡伯族饮食 锡伯族的全羊席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锡伯族饮食,全羊席

    锡伯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全羊席锡伯族中最具代表的全羊席,是跟满汉全席是一个意思,都是由一些最具有代表性的菜肴组成一桌宴席。一桌满汉全席可以让你吃遍大江南北,而一桌全羊席却是能让你吃遍羊的每一个地方。锡伯族全羊席是该民族最具特色的肉类菜肴,是锡伯族饮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全羊席的锡伯语为“莫尔雪克”,意为

  • 锡伯族文化 锡伯族的民间歌曲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锡伯族文学艺术,民间歌曲

    锡伯族民间歌曲音乐是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文化。而民间歌曲是锡伯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中其了解锡伯族的生活变迁,这种民间歌曲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锡伯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留和继承了许多优秀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其中锡伯族民间歌曲是锡伯族文化中民间传统艺术

  • 锡伯族习俗 锡伯族人"卖小孩"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锡伯族民俗节日,锡伯族

    锡伯族人"卖小孩"习俗过去,锡伯族人家里要是有小孩夭折了,之后再有小孩出生时,母亲的眼睛就会被蒙上,小孩一出生即被抱走不能被母亲看到。随后小孩将被送到村庄里另一户人家寄养,这户人家会精心照顾这个小孩7天。到第7天早晨,寄养了小孩的这户人家就要套上牛车带着小孩在村庄里转上一圈,边赶牛车边喊“卖小孩了,

  • 锡伯族文化 锡伯族"汗都春"的由来与现状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锡伯族文学艺术,汗都春

    锡伯族"汗都春"的由来与现状锡伯“汗都春”(又称锡伯秧歌)是深受锡伯族人民喜爱的一种曲子戏。它是锡伯族民间艺术家在吸收西北汉族戏曲中的平调和越调的基础上,按照锡伯族民间艺术的特点和审美要求,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戏曲剧种。民国初期,许多锡伯族文艺爱好者纷纷到新城(今霍城县水定镇)和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