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文徵明的词作赏析:《满江红·拂拭残碑》

文徵明的词作赏析:《满江红·拂拭残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569 更新时间:2024/1/7 23:30:13

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文征明的《满江红·拂拭残碑》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满江红·拂拭残碑

(明)文征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注释

敕飞字:敕,帝王下给臣子的诏命;飞,指南宋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

难赎,指难以挽回损亡。

疆圻蹙:疆域缩少,指金人南侵,南宋的版图已远小于北宋。

徽钦辱:1125年(宣和七年),金兵南侵,直逼宋都汴京,宋徽宗赵佶见事不可为,急忙传位给宋钦宗赵桓。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京,掳徽宗、钦宗二帝北还,北宋由此灭亡。

南渡:徽、钦宗二帝被掳后,赵构以康王入继大统,是为高宗。他不知耻,不念父兄,自汴梁(开封)迁都临安(杭州)以图偏安,史称南渡。

桧:指秦桧。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南京市)人。1115年(政和五年)进士。1127年,随徽、钦二帝至金,四年后,金将他放还。高宗任以礼部尚书。绍兴年间为相,深受宠信,力主议和,杀害岳飞,镇压大批主战派。为人阴险狡诈,在位十九年,罪恶累累,恶贯满盈。

逢:迎合。欲:愿望,需要。

白话译文

拂拭去残碑上的尘土,当年石刻的宋高宗信托岳飞时的诏书还可依稀辨读,令人感慨万分地是,皇帝当初对岳飞是何等的器重,后来又为什么那样的残酷,难道是功高震主就身当该死,可惜事过境迁高宗依托岳飞的诏书难赎惨杀岳飞的罪恶,最令人感到可恨可悲而又极为无理的是,秦桧等人一手制造的杀害岳飞的风波亭冤狱。

宋朝的皇帝啊!难道你就不想疆土在逐日散失,难道你就不思念徽钦被俘而去的奇耻大辱,然而徽宗钦宗真正返回之后,赵构的帝位又怎能相属,千年万代的人们啊再不要说不该南渡偏安一隅,当时的赵构啊自己就怕把中原收复,可笑地是区区一个秦桧又有多少能耐,只是他迎合了赵构的心意而已。

赏析

词的上片直接点题,夹叙夹议,主要通过史实,引发人们对岳飞蒙冤受屈产生愤慨。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起首从叙事起,引出以下直至终篇的慷慨。残碑的发掘出土,以铁的事实证明高宗当年褒奖岳飞千真万确。这便是“倚飞何重”的证据,可后来为什么又把岳飞残酷地杀害了呢?

“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词人举古来不合理之事相对照,以见岳飞之冤。

“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末二句归结到“后来何酷”的事实。上阕略叙事实,深致感叹,于感叹中连发三层疑议,层层紧逼,引起无限激愤,自然导入下片对事理的分析。

下片剖析岳飞被杀的原因。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岂不念国家的疆界在敌人侵略下日渐缩小,岂不念徽钦二帝被俘的耻辱。这本不成问题的,作为问题提出来,正在于它出于寻常事理之外,那只能是别有用心了。

“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实乃一针见血之论。鞭辟入里,不仅辛辣地诛挞了宋高宗丑恶的内心世界,也是数千年帝王争位夺权史中黑暗内幕的大曝光,读后令人拍案击节。“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二句揭出高宗必杀岳飞的原因。高宗为了保住自己的帝位,可以置徼钦二帝死活于不顾。岳飞一贯主张抗金,恢复中原,且到朱仙镇大捷,中原恢复有望,再发展下去,势必直接危及高宗帝位。岳飞被杀害,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结尾二句归到岳飞悲剧的产生,乃出于君相的罪恶默契。暴露了高宗的卑鄙自私的龌龊心理,岳飞之冤狱也可以大白于天下了。

此词纯以议论着笔,可当作一篇精彩的史论来读。全词以敕碑引发,渐次深入,既对岳飞的遭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又对宋高宗不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残害忠良进行毫不留情地挞伐,语言犀利。此词犹如一篇宣判词,揭示了虚伪自私的宋高宗的真面目。它痛快淋漓,极具史胆史识,可谓咏史词的杰作。

标签: 文徵明明朝

更多文章

  •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此诗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起来看看吧!与史郎中钦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其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

  •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

  • 杜牧《旅宿》: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牧,《旅宿》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 、大和进士。其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年轻时即好读兵

  • 陆游所作的两首关于仲夏的诗,代表着人生不同阶段的游历和心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陆游,南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的尚书右丞陆佃的孙子,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是南宋爱国诗人,他用前半生行走在祖国的苍茫大地上,用后半生完成了一个壮士最悲凉的等待。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陆游所作的《怡斋》和《仲夏风雨不已》吧。“东湖仲夏草树荒,屋古无人亭午凉。萱房微呀不见日,笋箨自解时吹香。野藤蟠屈入窗罅,

  • 历朝历代有哪些描写夏季木槿花的诗作?诗人是如何描述木槿花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木槿花,诗作

    盛夏时节,太阳大,百草死,木槿花却抽出柔韧秀美的枝条、嫩青色的叶子,别有一种蓁蓁气息。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木槿花的诗作。随着绿叶繁茂,木槿花在早上开放。木槿虽然有粉白紫三色,但是以紫色居多。都说红绿是最俗气的颜色,但是青绿配着淡淡紫,铺展在阳光里,那种小仙意,仿佛是忽然看到邻家女孩最光彩

  • 宋代词人陈亮的词作:《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亮,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宋)陈亮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

  • 辛弃疾最激昂的一首词,赏析《水调歌头》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辛弃疾,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宋)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

  • 罗隐《七夕》:题为《七夕》,却使人感到作者还是看重人间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罗隐,《七夕》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罗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著有《谗书》及《两同书》等,前者对当时社会进行的揭露和批判相当深刻,有很强的战斗性;后者提出“仁政”,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诗集有《甲乙集》,颇有讽刺现实之作

  •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作者借梦幻以表现对往事的回忆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吕渭老(生卒年不详),一作吕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况不详。其早期词作多抒写个人情趣,语言精炼,风格秀婉。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今存《圣求词》一卷。那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