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朝历代有哪些描写夏季木槿花的诗作?诗人是如何描述木槿花的?

历朝历代有哪些描写夏季木槿花的诗作?诗人是如何描述木槿花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24 更新时间:2024/1/8 18:33:28

盛夏时节,太阳大,百草死,木槿花却抽出柔韧秀美的枝条、嫩青色的叶子,别有一种蓁蓁气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木槿花的诗作。

随着绿叶繁茂,木槿花在早上开放。木槿虽然有粉白紫三色,但是以紫色居多。都说红绿是最俗气的颜色,但是青绿配着淡淡紫,铺展在阳光里,那种小仙意,仿佛是忽然看到邻家女孩最光彩仙意的一面,让你忽然无来由迷恋,这夏的家园。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

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经《有女同车》

很久以来,我都以为这首诗是写的夺目的女孩,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男子,只记得女孩子同车那令人神魂颠倒的美。很久以后,当知道“舜”就是木槿,忽然读出了另一种可以把握的温柔。

是,这是迎娶女孩的场面,在夏天,将新娘安放在车上,那锦绣衣裳衬托的娇美新鲜的容颜,就像早上的木槿花开。这姑娘,环佩叮咚,轻盈典雅。在夏天,新娘与我同行,那美丽的容貌像五月的槿花,我们都是围绕花的绿色的枝条吧,你听听那声音,温柔明净,这是我最好的妻子呀!

木槿花之端庄秀美,是盛夏一道风景,可是诗经为什么叫做“舜”呢?因为舜,代表一种太阳的光彩,但是又很短暂。因为木槿花有这样一个特点,早上开放,傍晚凋谢,朝开暮落。

那新娘子一生最美的光彩,被男子深深地记住,但仍旧不乏温柔的赞美,因为你是为我而开的花,就算凋谢,我愿意一生守护。

木槿是家园之树,家园之花,古代乃至现在,农村的院落往往种植木槿做院墙篱笆。因为它们生长整齐,越是炎热的夏天,越生长出细密的绿叶,成为一道绿墙守护庭院里的人和物品。所以隋朝地迎接夏天赤帝的祭祀歌舞里,木槿和樱桃一样重要,木槿抽芽开花,和樱桃成熟,都是夏天到来的标志。

“离位克明,火中宵见。

峰云暮起,景风晨扇。

木槿初荣,含桃可荐。

芬馥百品,铿锵三变。"隋《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肃和》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是木槿,而不是其它的树木呢?在立夏之时,将木槿枝条和樱桃同时献给自然的夏神,或者因为木槿本身就叫做“舜”,以此来怀念上古热爱农业的舜帝吧。只是目前找不到舜化身木槿守护家园社稷的文本记录。

但是我相信,古人愿意相信这种说法,故将木槿作为祭祀的贡品。

朝开暮落,是木槿花的特征。一朵花只开一天,但是只要木槿开花,整棵树的花期就非常长,可以长达半年。让人不由得想起杜鹃啼血,也是日复一日,这是谁在用最美的心情守护家园,每天早上奋力开花,日复一日,无有断绝?

所以对槿花的审美形成两个极端。

一个是生生不息,一个是瞬间零落。只看你被木槿花打动哪种心情。

“槿花不见夕,一日一回新。

东风吹桃李,须到明年春。”唐朝崔道融《槿花》

崔道融的木槿花可谓巧。说木槿花不愿意度过晚上,所以黄昏就谢了。每天都用新样子迎接朝阳。今天谢一朵,明天再开几朵,比起桃李一夜春风吹开吹落,木槿不用等到明年春天,叫你日日看花开。

这是谈整个木槿花树的花期,不执着一朵花的凋谢,大气。

“谁道槿花生感促,可怜相计半年红。

何如桃李无多少,并打千枝一夜风。”唐朝徐凝《夸红槿》

从一朵木槿花开讲,它的花期是短促的,但从一棵树的花期来讲,木槿可以开花半年。这是夸木槿花期长,耐看,长久。和桃李比起来,桃李一夜风来,花朵就凋零干净了。

这里也含着人生的许多哲理,不要计较细节和一处得失,要看到整个大的宏观的状态。人也贵在有后劲,如果花开花落看得寻常,或者更能保持一种年轻态。

“君子芳桂性,春荣冬更繁。

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存。”唐朝孟郊

这一首诗很打眼,因为人生总会遇到一些恶性的伤害和感触。用槿花的短暂来比喻人心,让人非常有共情感。和君子交往,最残酷的冬天也能感受他的温情和芬芳,和小人交往,他的心无恒定,早上还在,晚上就像木槿花谢,再也看不见了。

人生交往,会遇到各种人。会遇到君子,也会遇到小人。小人人心善变,伤害的是人的信任和善良。

孟郊一生贫苦,对于木槿花应该是再熟悉不过,我只是觉得这样说木槿花,是否对得住他院墙边沉默的木槿?

“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

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

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

虽谢椿有馀,犹胜槿不足。” 白居易《齐物二首》

白居易从椿树,木槿,竹子三种植物做比较,当然可以看到他的侧重点,是喜欢竹子。

椿树可以活八千年,而木槿花则一夜凋谢,竹子虽然三年也会变老,但叶子四季长青,竹子比起椿树来虽然差点,可是比木槿花要长久啊!

实际从作文来看,这样的比法也是有瑕疵的,因为你既然是说的树木,为什么不拿木槿树比,而单单只挑花呢,木槿也是原始天然的灌木,它的生命力并不差啊!竹子若开花,那竹子意味着大面积枯死呢!

所以哪怕名家的文字,咱们也不要迷信,得弄明白他说什么。老白无非说自己是竹子,原谅他在比对中建立人生的信心。只是此时他多么低迷,拉上什么就比,全然不顾章法,可怜木槿花躺枪。

“燕体伤风力,鸡香积露文。

殷鲜一相杂,啼笑两难分。

月里宁无姊,云中亦有君。

三清与仙岛,何事亦离群。

珠馆薰燃久,玉房梳扫余。

烧兰才作烛,襞锦不成书。

本以亭亭远,翻嫌眽眽疏。

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李商隐《槿花二首》

实际上李商隐才是真爱木槿花的人,这是拿感情和生命在写木槿花啊!为了大家方便理解,我白话讲清楚内容。

像燕子一样轻盈摇摆在枝头,像丁香花一样带着露水,那开和谢的花此时都在枝头,我不知道你是笑还是哭。

那月亮里岂能没有你的姐妹,那云水间难道不是你的故乡,你为什么落到这人世间,孤单单地站在黄昏里?

你那淡雅的容貌和姿态就像一个寂寞的仙女,那未来的花朵像紫色的蜡烛,那盛开的花蕊像无字天书。

你就站在这人间天上两不到的地方,去看着无限斜阳,你是在等一个人的消息吧。可是斜阳无语,你的伤心再一次凋谢了花朵。

这是我看到最美的木槿花的诗,那日复一日寂寞的开放和凋谢,原来是心中不灭的相思和守望啊!

“露径风篱取次芳,朝荣暮悴付流光。

一秋朵朵红相续,比着人情大段长。”宋朝洪咨夔《槿花》

都说木槿花朝开暮落,生涯短暂。可是木槿就有这样前仆后继的次第之美,一朵花谢,一朵花开,从篱笆小院到园林高墙,从夏天到秋天。

就从木槿花这花开不息的努力,也比世间短暂的人情更长久啊!

在盛夏,除了荷花,还有木槿花,以绵延遮住短暂,伴随着人们过炎热的夏天,这种花值得人尊重,而不是刻意去强调它朝开暮落的花期特征。

而且木槿花也是夏天一道美味。它的花苞花朵鲜滑可口,夏天清炒打汤,清毒醒脑,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良好的食疗材料。

标签: 木槿花诗作

更多文章

  • 宋代词人陈亮的词作:《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亮,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宋)陈亮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

  • 辛弃疾最激昂的一首词,赏析《水调歌头》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辛弃疾,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宋)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

  • 罗隐《七夕》:题为《七夕》,却使人感到作者还是看重人间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罗隐,《七夕》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罗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著有《谗书》及《两同书》等,前者对当时社会进行的揭露和批判相当深刻,有很强的战斗性;后者提出“仁政”,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诗集有《甲乙集》,颇有讽刺现实之作

  •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作者借梦幻以表现对往事的回忆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吕渭老(生卒年不详),一作吕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宣和、靖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况不详。其早期词作多抒写个人情趣,语言精炼,风格秀婉。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今存《圣求词》一卷。那么下

  • 柳恽《七夕穿针》:这首诗的人物描写,堪称细腻无双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柳恽,《七夕穿针》

    柳恽(465~517年),字文畅,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南朝梁大臣、学者,南齐司空柳世隆之子。柳恽是齐梁时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年轻时以擅长赋诗闻名,晚年在吴兴任官所作许多诗篇。名篇《江南曲》是作者在汉乐府诗的影响下,创作代表性的五言诗。诗描绘妻子见到久别的丈夫,半喜半忧的复杂心理。那么下面趣历

  • 苏轼《浣溪沙·端午》:全词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苏轼,《浣溪沙·端午》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

  • 辛弃疾的经典作之一:《水调歌头·盟鸥》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辛弃疾,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辛弃疾的《水调歌头·盟鸥》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水调歌头·盟鸥(宋)辛弃疾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

  • 宋代词人杨炎正的佳作赏析《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杨炎正,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杨炎正的《水调歌头·登多景楼》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水调歌头·登多景楼(宋)杨炎正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愿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

  • 王禹偁《清明》:全篇语言朴实,议论明快,叙述简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禹偁,《清明》

    王禹偁(chēng)(公元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因行政区域重新划分现今为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

  • 黄庭坚《清明》:这首诗属于诗人的触景生情之作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黄庭坚,《清明》

    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