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张炎《湘月·行行且止》:这首词苍凉激楚,即景抒情

张炎《湘月·行行且止》:这首词苍凉激楚,即景抒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708 更新时间:2024/2/16 13:40:08

张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南宋末元初著名词人。张俊六世孙。他主张好词要意趣高远、雅正合律、意境清空,并以所作为论词的最高标准,但是他把辛弃疾刘过的豪放词看做“非雅词”,则反映了他偏重形式的艺术特点。书中所论词的做法,包含他个人的创作实践经验,某些论述至今仍有借鉴作用。他热衷于词学研究,著有《词源》2卷。有词集《山中白云词》8卷传世,存词约三百首。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炎的《湘月·行行且止》,一起来看看吧!

湘月·行行且止

张炎〔宋代〕

余载书往来山阴道中,每以事夺,不能尽兴。戊子冬晚,与徐平野、中仙曳舟溪上。天空水寒,古意萧飒。中仙有词雅丽;平野作《晋雪图》,亦清逸可观。余述此调,盖白石《念奴娇》鬲指声也。

行行且止,把乾坤收入,篷窗深里。星散白鸥三四点,数笔横塘秋意。岸觜冲波,篱根受叶,野径通村市。疏风迎面,湿衣原是空翠。

堪叹敲雪门荒,争棋墅冷,苦竹鸣山鬼。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落日沙黄,远天云淡,弄影芦花外。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

这首词上阕主要写景,字字勾勒,句句入画,处处弥漫着词人对山阴道上所见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之心。下阕转入抒情,在对冬晚泛舟畅游的深长感慨中,流露出作者的家国之思。这首词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红刻翠为工。

一叶小舟,在萧瑟的溪上划行。船儿走一会,又停一会,走一会,又停一会,像是要把这天地间的美景,都收进篷窗之内。船中坐着三个读书人,正在尽赏这天空水寒的冬日风光。只见稀稀落落的三四只白鸥,在水面上徘徊。此景活像是一个丹青妙手以疏疏几笔画出的水乡苇塘秋意图。远远望去,尖削的溪岸激溅起水波,篱笆下堆积着枯黄的落叶,一条荒僻小径正通村中的集市。这时,淡淡的风迎面吹来,舱内三人的衣服,都被那空蒙的水汽打湿了。

上面这段描写,便是张炎《湘月》一词上阕的内容。那船中的三人,一个人王中仙(沂孙),一个是画家徐平野,另一个便是这首词的作者张炎。张炎在小序中交代,他曾多次往来山阴道中,往往因事情纷繁,失去畅游机会,总觉得未能尽兴。这次与友人泛舟,始领略到晋人王子敬所说的“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世说新语·言语》)的意境。张炎词中所描绘的山阴道中景色,较之王子敬的叙述,更为具体生动了。

上半阕句句俱是写景。“行行”三句,先点出是“曳舟溪上”。“星散”二句,写舟中外望,是从“高远”着笔。“岸觜”三句,则是“平远”之景。“疏风”二句,开始转入写感受,亦景亦情,很自然便转入以抒情为主的下半阕。上阕写景了了几笔,如同作画高手,活画一幅冬际图。

张炎在小序中提到徐平野作《晋雪图》,但未有指出此图内容如;但既以“晋雪”为题,当是指晋人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故事。由此看来,《湘月》上阕,就不单是句句写景,还是句句写画了。上阕是亦景亦画,浑然一体,是一幅极清逸的宋人寒林山水图。张炎词长于写景状物,于此可见一斑。

下阕即因《晋雪图》而生思古之幽情。过片三句,用了两个晋人典故,一为“门荒”,一为“墅冷”,再加上丛丛苦竹在风中萧萧作响,恍似山鬼鸣叫,很自然便使人产生“堪叹”之感了。山阴道上,曾是晋人清游之地,但经过战乱之后,现在一切都变了。正是“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时宋亡已九年,作者心里自多感慨。“纵使如今犹有晋,无复清游如此”二句,便是这种悲哀慨叹的凝聚。“有晋”之“有”字无义,往往置于朝代名之前以足成词语。

“落日”以下五句,以景写情,表达思归之意:落日的余晖把沙滩染成金黄的颜色,淡淡的云影在远处的天空中飘荡。透过芦花的间隙,可以看见它们的影子在闪烁。作者不禁又发出赞叹,何时能用剪刀把一江烟水美景,剪取一半回去呢。末二句用晋索靖故事。张炎这首词,以“几时归去,剪取一半烟水”作结,合用索、杜二典,既指眼前之景,也指徐平野的《晋雪图》,亦景亦画,融为一体,真是精妙之极。

此词上阕句句写景,亦句句写画;下阕则因《晋雪图》而抒发家国之感,借晋说宋,寄慨遥深。末二句把景、情、画三者融合在一起,更使人回味不尽。

更多文章

  • 曹植所作的《公宴》,是诗人生活欢乐的真实写照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植,曹魏

    曹植,字子建,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与曹操和曹丕合称三曹。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曹植所作的《公宴》吧。公宴曹植 〔两汉〕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神飚接

  •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表达了对世事沧桑、国事兴衰的慨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

    皮日休(约838—约883年),字袭美,号逸少,曾居襄阳鹿门山、号鹿门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晚唐诗人、文学家。皮日休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他的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同情民间疾苦之作,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著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

  • 李煜所作的《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是作者降宋后生活实况和囚居心境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煜,南唐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音画,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继承了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对后世词坛影响很深。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煜所作的《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吧。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李煜 〔五代〕昨夜风兼

  • 李煜所作的《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蕴含对现实的不满和愁怨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煜,南唐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音画,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继承了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对后世词坛影响很深。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煜所作的《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吧。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 〔五代〕

  • 李煜所作的《忆江南·多少泪》,以乐来反衬苦,坦吐内心愁恨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煜,南唐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音画,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继承了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对后世词坛影响很深。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煜所作的《忆江南·多少泪》吧。忆江南·多少泪李煜 〔五代〕多少泪,沾袖复横

  • 李煜所作的《喜迁莺·晓月坠》,将寂寞深情表现的伤感而优美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煜,南唐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音画,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继承了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对后世词坛影响很深。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煜所作的《喜迁莺·晓月坠》吧。喜迁莺·晓月坠李煜 〔五代〕晓月坠,宿云微,

  • 秦观的断肠之作:《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观,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秦观的《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宋)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此调将《偷声木兰花》上下阕起句各减三字,故名

  • 朱敦儒最激荡人心的一首词:《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敦儒,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朱敦儒的《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宋)朱敦儒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注释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他曾被贬至南方连州、朗州等地。作者因战

  • 李煜所作的《挽辞》,写出诗人的失子之悲与丧妻之痛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李煜,南唐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音画,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继承了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对后世词坛影响很深。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煜所作的《挽辞》吧。挽辞李煜 〔五代〕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

  • 李煜所作的《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描写女主人公相思难解的愁苦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李煜,南唐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音画,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继承了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对后世词坛影响很深。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煜所作的《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吧。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李煜 〔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