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煜所作的《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描写女主人公相思难解的愁苦

李煜所作的《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描写女主人公相思难解的愁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359 更新时间:2024/1/20 4:00:54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音画,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继承了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对后世词坛影响很深。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煜所作的《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吧。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李煜 〔五代〕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满树樱花无声地飘落在洒满月光的石阶前,花谢春去,独坐象床,愁倚熏笼,她心事重重。思绪飞向去年的今天,心中懊悔依旧。

原来轻柔舒卷如云的头发已经变得枯干、没有光泽,眼泪沾湿了胸前红色的抹胸。在什么地方相思这样苦呢?在有纱窗的房子中,因愁而酒,因酒而醉,又因醉入梦。

注释

谢新恩:词牌名,“临江仙”之别名,格律俱为平韵格,双调小令,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樱花:指樱花树的花。樱花树是产于中国及日本的一种落叶乔木,品种甚多。花有白红等色,春天与叶同时开放,非常美丽。

象床:即象牙床,用象牙为饰的床。薰(xūn)笼:侯本二主词中作“熏笼”。古代用以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炉子。《东宫旧事》中记载:“太子纳妃,有漆画手巾熏笼二,条被熏笼三,衣熏笼三。”薰,一种香草,也泛指花草香。

远似:吕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中均作“远是”。

双鬟(huán):古代年轻妇女头上的两个环形发髻。云:本指天空中堆积的乌云,这里比喻轻柔舒卷如云的头发。憔悴:这里指头发枯干,没有光泽。

抹胸:俗称“兜肚”,古代内衣的一种,多为女子所用,有前片无后片,上可覆乳,下可遮肚,又称金诃子。《太真外传》中记载:“金诃子,抹胸也。”

何处:什么地方,哪里。

醉:吴本二主词中作“睡”。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词中形象句都有来源,独创的不多,所表之情也仅是闲愁,因此依词的造诣看该是李煜初期的作品,是李煜代宫中美人抒写想念意中人的无可奈何之情而作。

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词,描写女主人公相思难解的愁苦。上片写女主人公旧恨未减、新愁又添、难消心中怨的情状;下片细写女子的愁容和苦思。全词以女子的愁情别绪为中心,借景物描写为映衬,虚实相映、生动感人,笔意含蓄、手法高妙。

上阙写女主人公旧恨未减、新愁又添、难消心中怨的情状。首句写景,描绘的是一幅凄冷孤寂的画面:花已落尽春已去,冷月当阶人独在,花难解语,月亦无声,闺中伊人,孤苦相伴。面对此情此景,闺中少妇的眼里似乎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也已年华将逝、无人慰藉的凄冷境遇和未来。所以二句直接写人,写出一个愁容不展、孤苦寂寞的女子形象。一个“愁”字,既照应了首句景色描写的用意,也点出了女子此时此刻的心境。本来落花满地、冷月当空就是最易引人伤怀念远的景象,而此情此景中女子的愁思更不是无端而发,而是有原有因的。片尾一句就是这一愁思的缘由。“远”字不仅有时空上的概念,而且有程度上的意义。时间越久,愁思越长,相距愈远,别恨愈深。也许是“去年今日”相别离,但此愁此恨却已绵绵不止,愈扯愈长了。说“还同”,其实还不相同,去年今日是新愁,但今年今日却已是旧愁新恨都在心头,愁更切,恨更深。

下阙细写女子的愁容和苦思。自古道,“女为悦己者容”,而此时,女子的容颜不整就更真实地展示出了她被相思折磨得十分愁苦的心境。《国风·卫风·伯兮》中有:“自伯之东,首为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这种情怀无人能解,也无人安慰,因为相爱的人不在身边。所以女子不由自主地越思越痛、越想越难、越愁越苦,禁不住珠泪潸然,“泪沾红抹胸”。到此处,作者笔下的女主人公那为情所困、为愁所苦的声行容貌已鲜活可见,跃然纸上。结尾两句既是写实,又有寓意。一方面,相思之苦无可解,也许一醉解千愁,写出了女子愁苦无依、无可奈何的心情,算是给女子的相思有了一个解脱。另一方面,作者不是要为女子释去情苦,而更多的是进一步渲染女子恨情愁绪。“何处相思苦?”也就是说:最苦的是哪一处、哪一种情形?不是别的,而是“纱窗醉梦中”,梦中醉眼相见,也许欢情无限。可惜梦醒之后,无限欢情转眼成空,不但慰藉不了丝毫,反而因梦中的欢会而更加平添许多愁怨,所以最苦是梦中。这二句以设问写出,寓意丰富,含蓄蕴藉,女子的愁思怨情被表现得淋漓酣透。

全词以女子的愁情别绪为中心,借景物描写为映衬,假容颜举止为画笔,于相同中见不同,虚实相映、生动感人。虽然思想格调并不高远,但笔意含蓄、手法高妙,艺术上的造诣较高。

标签: 李煜南唐

更多文章

  • 苏轼咏牡丹的词:赏析《减字木兰花·花》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苏轼,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苏轼的《减字木兰花·花》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减字木兰花·花(宋)苏轼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注释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玉楼春、偷声木兰花

  • 苏轼佳作赏析:《减字木兰花·立春》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苏轼,宋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苏轼的《减字木兰花·立春》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减字木兰花·立春(宋)苏轼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注释减字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

  • 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作者旅居洋州时所写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836—888),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方干的

  • 方干《题报恩寺上方》:这首诗情景交融,妙合无垠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方干(836—888),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方干的

  • 张柬之所作的《与国贤良夜歌二首》,洋溢着愉悦的心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柬之,唐代

    张柬之,字孟将,唐朝时期著名宰相、诗人,是神龙政变的发动者。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张柬之所作的《与国贤良夜歌二首》吧。姜子牙是中国大器晚成形象的领军人物。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话里面讲的主人公“姜太公”就是姜子牙,连算命先生都会来上这么一句:“明珠出海,姜太公八十遇

  • 韩偓《安贫》:诗歌风貌上,外形颓放而内蕴苍劲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偓,《安贫》

    韩偓(844年-923年),字致光,号致尧,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诗人,翰林学士韩仪之弟,“南安四贤”之一。其诗集《玉山樵人集》,曾由《四部丛刊》重印传世;《全唐诗》收录其诗280多首。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韩偓的《安贫》,一起来看看吧!安贫韩偓〔唐代

  • 唐代杨希道所作的《咏舞》,描绘出舞女的容貌与舞姿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希道,唐代

    唐代杨希道所作的《咏舞》,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大唐太宗开盛世,盛世盛筵盛歌舞,歌舞日夜升太平……如此联词,到不是玩弄什么文字游戏,只是为了说明太平盛世必有歌舞,有歌有舞,就证明了政治清明,就说明了执政者施政有方;统治有方就利国利民,利民就是大功德,功德必须歌舞颂之、诗赋扬之。这

  • 罗隐《菊》:这首诗吐语隽永有致,意蕴却深邃绵厚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罗隐,《菊》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罗横,字昭谏,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著有《谗书》及《两同书》等,前者对当时社会进行的揭露和批判相当深刻,有很强的战斗性;后者提出“仁政”,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诗集有《甲乙集》,颇有讽刺现实之作

  • 许浑《汴河亭》:这首诗借古讽劝晚唐之意寓于不言之中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许浑,《汴河亭》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

  • 黄庭坚所作的《囗字颂》,用平常语写日常景,字字清淡,句句有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黄庭坚,北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 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也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他提出的诗学理论对宋诗和后世都产生极大的影响。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黄庭坚所作的《囗字颂》吧。黄庭坚的这一首小诗,内容肯定不是特别突出,所以想来也不是十分吸引着大家的注意。而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