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王勃《咏风》:寄寓着诗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王勃《咏风》:寄寓着诗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10 更新时间:2024/2/16 13:44:13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其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现存《王子安集》16卷、《汉书指瑕》10卷、《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10卷,《舟中纂序》5卷、《千岁历》《平台钞略》(一作《平台秘略》)10篇、《合论》10篇、《滕王阁序》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王勃的《咏风》,一起来看看吧!

咏风

王勃〔唐代〕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一)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二)

宋玉的《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下而加焉。”此篇所咏的“凉风”,正具有这种平等普济的美德。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给人以快意和凉爽。那“肃肃”的凉风吹来了,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诗人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这风确乎是“有情”的。

“肃肃凉景生”,首句平直轻快,习习凉风飘然乍起。“加我林壑清”,是紧承上句,概写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我”字的运用,加强了主观情感,表现了诗人胸襟的开阔。“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第五、六两句是赞扬风的品格。“去来固无迹”,指它行踪不定,似乎施惠于人们没有所图,不求回报。“动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畅玄篇》“动息知止,无往不足”之意,形容风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来去仿佛一个有情有义之人。这两句诗,夹叙夹议,巧妙地承前后,自然地引出结联:“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白天,风为劳作的人们送来清凉,宁静的傍晚,又为歇息的人们吹奏起悦耳的松涛声。欣赏松涛的大多是士子或隐者,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这里与“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样加深了主观意趣。

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正当如此。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此诗所咏之风,不是习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标签: 王勃《咏风》

更多文章

  • 杜牧所作的《留赠》,写出了作者的深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杜牧,唐代

    杜牧,字牧之,晚年时期居住在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他是晚唐时期官员,也是文学家。他的诗文负有盛名,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题乌江亭》等,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牧所作的《留赠》吧。“舞靴应任闲人看,笑脸还须待我开。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唐朝杜牧《留赠》2月有两

  • 张可久《天净沙·鲁卿庵中》:通过秋景的衬托写高士鲁卿的隐逸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可久,《天净沙·鲁卿庵中》

    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

  • 沈约《丽人赋》:此赋为以美人为吟诵对象中的佼佼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沈约,《丽人赋》

    沈约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帝本纪》等史书,

  • 纳兰性德《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词人运用语句之突出,令人赞叹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纳兰性德,《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其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

  •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这首诗不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一起来看看吧!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李

  • 陈尧佐《踏莎行·二社良辰》:在宋代词坛上也不失为特色之一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尧佐,《踏莎行·二社良辰》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郡(今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人。北宋官员、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陈尧佐在水利上颇有成就。为防钱塘潮,提出“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发明“木龙杀水法”;又在汾水两岸筑堤植

  • 历朝历代有哪些描写梨花的诗作?诗人是如何描写梨花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陆游,南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的尚书右丞陆佃的孙子,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是南宋爱国诗人,他用前半生行走在祖国的苍茫大地上,用后半生完成了一个壮士最悲凉的等待。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陆游所作的《梨花》吧。“粉淡香清自一家,为容桃李占年华。长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陆游《梨花》关于梨花最早的诗词是

  • 贺铸《行路难·缚虎手》:属于作者词中的幽洁悲壮之作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出生于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贺铸的《行路难·缚虎手》,一起来看

  • 探索七种不同的梅花,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梅花,诗作

    历朝历代有很多文人墨客都喜爱梅花,写下了很多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梅花,在传统文化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既为“花中四雅”之一,亦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有雅致有气节,不畏霜雪,让梅花从古至今倍受推崇是,它是冬日里最耀眼的风景,最当之无愧的花神。梅花以它独特的美,

  • 贺铸《杵声齐·砧面莹》:此词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贺铸,《杵声齐·砧面莹》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出生于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贺铸的《杵声齐·砧面莹》,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