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代王建所作的《雨过山村》,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欣赏

唐代王建所作的《雨过山村》,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欣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016 更新时间:2024/1/20 14:51:50

建,字仲初,中唐诗人,生于768年,逝于835年,其一生正好穿整个中唐。擅于乐府诗,与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建所作的《雨过山村》吧。

众生皆苦,度人度我。总是会在繁忙之后,忽然察觉自身若有所失,或许是丢失了曾经的山盟海誓,又或许只是未曾把握的闲情逸致。不曾得到,来失去?原来,矫情的还是人心。只是午夜梦回,黯然神伤的,仍是昨天擦肩而过的那份执著与美丽。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看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于下雨之时,诗人路过某座小山村,即景生情,挥笔成诗。这种深厚的情感建立,与王建的个人经历是密切相关的。他一生仕途不顺,更多生活在贫困交加之中,长年累月阅历下来,对世俗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当然是熟悉得很。然而,世间最美好的,不过是寻生活。可以青梅煮酒,可以濡墨成画,也可以摘星入诗。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人开宗明义,自然而然地切入,照应诗歌题目中的“雨过山村”一事。正是因为“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缘故,所以如此描写开来,自然十分贴合实际,显得真实不虚。而由于是山村,所以当是偏僻的地方,居住村民无法像平地里巷可以群居,只可依山势而建,此一家,彼一户。

非贴近现实,无法明白状况,那样写真,多半会露怯,露底。而诗人却可以理直气壮,因为他自身本就步入于社会底层,可以说是早已浑然一体。所以不管是“雨里鸡鸣”也好,还是“鸡鸣一两家”也罢,都依托着真实的场景描绘而来,不仅把山村情况交代的清清楚楚,而且具有着自身的生活特色,不会与他人雷同。

“竹溪村路板桥斜”,诗人仿佛拿着摄像机,随着视线而缓缓地拉近了镜头,前面是远景,大而化之,显得模糊;此处则是近景,小而细致,变得精确。穿过郁郁苍苍的小竹林,溪水潺潺流淌,琤琤淙淙,一条青石小径,蜿蜒曲折,拐远方,一座用木板搭建而成的小桥,横卧在小溪之上,方便村民出入来往。

此处皆是寻常事物,有修竹,有清溪,有村路,还有带点歪斜的板桥,淡淡几笔,有序组合在一起,刹那化作技艺高超的画师笔下一幅优美的水墨山村图,尽显乡村生活的恬静与安谧。去除噪音,复返安宁,内观真我,回归平淡。山村虽粗野,也粗疏,但却更为真实,更为天然,自成一派,妙趣横生。

“妇姑相看浴蚕去”,前两句里,诗人专门描摹雨中景象,一派幽静寂然的淡泊画面,令人油然而生追慕之心,悠然神往。然而,诗人是明晰的,若单单专注于写景,则景象少点儿灵气;故到得此句,宕开笔触,引出山村人物,似乎遍山翠绿中染了一点红,顿时明艳起来,璀璨起来。

此处“浴蚕”,指古时农人优选蚕种的方法,将蚕种浸泡盐水之中,称为“浴蚕”,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仲春时节,嫂嫂和小姑子相约一起,去观看村子里举办的浴蚕活动,既显示农事活动的繁忙,更彰显出来家庭关系的和睦。乡风淳朴,乡民纯厚,莫过于此。

“闲着中庭栀子花”,最后一句尽显诗人匠心独具,他虽然点明农事繁忙,却偏偏不去详细书写,不去正面刻画,似乎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妇姑相看浴蚕去”。他的镜头仍然停留在人去之后,显得有些儿空荡荡的农家庭院里,对准着一棵独自绽放吐露香蕊的栀子花。清风庭院无人,细雨栀子花开。

正如诗家写就那样,田家少闲月,一年四季,都面朝黄土,背朝苍天,辛勤耕耘,仿佛老牛。此处首先落笔一个“闲着”,空闲的是幽寂的庭院,清闲的是馨香的栀子花。若有其他,似乎就只有一个观察着这一切的诗人。或许因了这份悠闲,却恰到好处地把农家的繁忙景象给一一呈现在大家面前。

全诗洋溢着一股子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为了契合诗意,诗人运用恬淡字,精雕细琢,尤其鲜活有致,韵味悠长。诗人在描绘山村方面,并没有拘泥于景致或人物,而是让人事物三者有机结合,予人一个恍若世外桃源的山村。

诗人构思精巧,从描写雨中所见山村景象入手,再由景致转而落笔繁忙农事中的人物,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欣赏。特别是含蓄委婉的结尾,以虚代实,侧面烘托,端的妙趣横溢,耐人寻味。

标签: 王建唐代

更多文章

  • 李商隐所作的《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蕴含对妻子的思念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商隐,唐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时期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爱情诗与无题诗尤为优美动人。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李商隐所作的《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生难得遇到有情人,有的人会选择好好珍惜,有的人却弃之如敝履。理由万千,不过是把感情视之路边草,错把放荡当作了不羁。遇人不淑

  • 郑燮《竹石》: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燮,《竹石》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

  • 王勃《秋夜长》: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值得写上一笔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王勃,《秋夜长》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其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现存《王子安集》16卷、《汉书指瑕》10卷、《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10卷,《舟中纂序》5卷、《千岁历》

  • 唐代方干所作的《君不来》,展现了深情期盼之人的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方干,唐代

    方干,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唐朝诗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方干所作的《君不来》吧。陪伴是世间最好的长情,所谓的“伴侣”便是能够相伴终生的人,不离不弃,相敬如宾。荣华,得之幸;富贵,失之运;唯有感情,才是真命。那些被

  • 王勃《麻平晚行》:怀土和倦游情是典型的羁旅思乡象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勃,《麻平晚行》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其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现存《王子安集》16卷、《汉书指瑕》10卷、《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10卷,《舟中纂序》5卷、《千岁历》

  • 王勃《春日还郊》: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不胜欣羡之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勃,《春日还郊》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其诗现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现存90多篇,现存《王子安集》16卷、《汉书指瑕》10卷、《周易发挥》5卷,《次论语》10卷,《舟中纂序》5卷、《千岁历》

  • 温庭筠《赠少年》:借客游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温庭筠,《赠少年》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

  • 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开篇不给人平板呆滞之感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

  • 骆宾王所作的 《夕次蒲类津》,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与思乡情结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骆宾王,初唐

    骆宾王,字观光,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他的一生有颇多著作,为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做出贡献。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骆宾王所作的《夕次蒲类津》吧。此诗通过对征战生活与战地风光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忱与思乡情结。夕次蒲类津骆宾王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气,

  • 骆宾王所作的 《送别》,抒发了对友人的离别和怀念之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骆宾王,初唐

    骆宾王,字观光,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他的一生有颇多著作,为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做出贡献。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骆宾王所作的《送别》吧。送别骆宾王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注释(1)寒更:指寒冷夜晚的敲更声。(2)承:接续。此句指寒夜漫漫。(3)凉夕:清凉的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