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盘点四首白居易所作的早春诗,他的早春别有清新细腻

盘点四首白居易所作的早春诗,他的早春别有清新细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587 更新时间:2023/12/19 0:24:53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被后世称为”诗魔“。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二人合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合称“刘白”。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早春诗吧。

立春和岁首都可以看作春天的开始,这两个节日相连紧密,立春是迎接春天的到来,过年则是一年的岁首,无论是先后还是重叠,都有盛大的仪式和振奋人心的喜悦。自然的春天因为立春,格外不同,标志着季节春天的开始。正是从冬天里走来,所以立春和正月又叫早春,是万物勃发,人心思动的好日子。唐朝杨巨源有好句,“诗家清景在新春。”说的就是早春。虽然不到春花绚烂,绿杨如幕的华丽热闹,但正是这种春天开始的清新朝气,格外打动诗人。

下面选白居易几首早春诗解读,是因为白居易是色彩情感的高手,他的早春别有清新细腻。

“散职无羁束,羸骖少送迎。

朝从直城出,春傍曲江行。

风起池东暖,云开山北晴。

冰销泉脉动,雪尽草芽生。

露杏红初坼,烟杨绿未成。

影迟新度雁,声涩欲啼莺。”唐朝白居易《早春独游曲江时为校书郎。》节录

28岁的白居易考中了进士,在秘书省校书郎的职务上工作了6年。这实际是唐朝的低级的公务员,如果没有背景,很难升上去,问题是白居易的确没有背景,他是没落的地方小官僚家庭的子弟,且父亲早死,为了考上公务员,他几乎好几年都困在长安城做北漂,不到三十岁,头发就白了。所以白居易在这个职位上相对平和,很多人都以此为起点,努力上爬,白居易外界环境不允许。

但这个职位相对清闲,整理档案,还有好友元稹陪着,余下来的时间白居易游遍长安,好在他从小也是在家乡符离寂寞读书的时间多,他习惯也接受了这种寂寞,人家的年前是迎来送往的热闹,他避开了人群,去到长安城边的曲江上领略早春。

反正这闲散的职位没有什么太大压力,也没有什么迎来送往的,所以我早上就从皇城出来,沿着曲江步行。这时春风自水东吹来,而天空的云彩散去,可以看到北山的沐浴在朝阳里。那水面的冰已经解冻,看得见有泉的地方,泉水开始涌动,这是大雪消融后的初春,那细密的小草已经长了出来。有枝头红杏含苞半开,那杨柳沐浴在春烟里,若有若无的黄绿,还没有到满枝绿意的时候。

那么这里抓住了早春的最早的红绿色彩。草芽新嫩,红杏初开,柳未成绿,是季节的乍暖还寒。

正是这样的早春,心地安静,阳光明媚,让他感觉到了山林隐逸的美。多病的白居易此时还喝着暖身的酒,吃着风寒药。寂寞单调的工作,让他觉得自己有半隐居的快乐,但是他想起他的工作,似乎又有点不甘心。因为从这个职位升迁的人何其多,他虽然性格淡泊,但到底也是十几年苦读,独木桥千军万马过来的人,他又如此年轻,哪里就真甘心默默无闻的隐居?

实际漫长寂寞的读书岁月和校书郎冷板凳的职位,也磨砺了他,使他性格中有达观随缘和坚毅执着两个方面。这首诗清淡清新,如同他被压制在长安城的年轻岁月。

但实际另一方面,他在构思气势磅礴的《长恨歌》,他内心的春天在另度空间绚烂挥洒。

“池水暖温暾,水清波潋滟。

簇簇青泥中,新蒲叶如剑。

梅房小白裹,柳彩轻黄染。

顺气草薰薰,适情鸥泛泛。

旧游成梦寐,往事随阳焱。

芳物感幽怀,一动平生念。”白居易《开元寺东池早春》

这是白居易中年时代的作品。在熬过最初的冷板凳后,白居易也算平步青云,授翰林学士,草拟诏书,而且男儿剑气尽展。那么这首开元寺的早春则更加明丽。

那池水是春水渐暖,水波潋滟。在池边一丛丛青泥里,菖蒲水草的叶子像剑一样簇立。笔是心中想,至少这如剑的水草叶子是落入了他的眼和心的,这是心中剑气的外化。

梅花有小小白色的花蕾,杨柳被染上了黄绿。而芳草在阳光里绿得陶醉,鸥鸟飞来飞去。这是他再次来到开元寺,因为在校书郎期间,他肯定也没错过此地。为什么感幽怀呢,因为此时不同往日,从前是压抑的状态,而现在则是他如同菖蒲冒尖的好时节。

其中第一联“簇簇青泥里,新蒲叶如剑”写出了初春那种蓬勃锐利的美。

“久雨初晴天气新,风烟草树尽欣欣。

虽当冷落衰残日,还有阳和暖活身。

池色溶溶蓝染水,花光焰焰火烧春。

商山老伴相收拾,不用随他年少人。”唐朝白居易《早春招张宾客》

这是白居易在苏杭期间的作品。50岁到56岁,白居易在苏杭当地方官。此时他厌倦朝堂上的争执,也想着自己不大可能有更大作为,于是反而将精力转地方治理,一是改善杭州人民的生活条件,主持治理西湖,将杭州治理成天下美景,二是想在这里干到退休并养老。

“池色溶溶蓝染水,花光焰焰火烧春。”这就是写的西湖初春桃花开,碧水无涯的美景。这是他的投入也是他的成就。他和自己的属下说,虽然咱们老了,这地方不错,将来我们可以就在这里隐居,学古代商山四老,有这湖光美色,不必像年轻人一样爱慕虚荣和繁华。

“吴苑四时风景好,就中偏好是春天。

霞光曙后殷于火,水色晴来嫩似烟。

士女笙歌宜月下,使君金紫称花前。

诚知欢乐堪留恋,其奈离乡已四年。”[唐]白居易《早春忆苏州寄梦得》

中年以后的白居易和刘禹锡在扬州定交,他们那年都56岁,白居易作为东道主款待了被流放巴蜀长达23年的老臣刘禹锡,两人一见如故,携手一起游览苏州杭州扬州。后来两个人同时回到京城,刘禹锡却又被调往苏州。白居易原来打算在江南终老,所以这是他写给苏州刘禹锡的诗信,告诉他自己心里的回忆的苏州早春。

苏州吴地四季都好,最美就美在它的早春。那水乡早上的霞光比火还要红啊,那江南的春水,在晴天里,比烟还要柔软嫩绿。

可以说不是对苏州和江南有着深厚的感情,是写不出如此有感觉而生动的美句的。霞光之红,晴水之绿,那是他曾经认定的灵魂的归宿和家园,只是命让他回朝,这苏州最美的初春只好让给刘禹锡了。其实他也是怕刘禹锡寂寞,满怀情感的给他安利早春美景。

就这两句,已经如同水晶蜜饯,秀色可餐。

白居易身上有两种性格特点,一种是隐逸旷达,另一种就是开拓执着。一方面他是有政绩的高官,另一方面他的诗灵动清新,不乏大气深情,比如《长恨歌》和《琵琶行》,他吃过贬谪的苦,又身体多病,但却是唐朝难得长寿的官员,有一个重要的养生特点,就是他善于在自然中感受美,并用它正面调剂生活和人生,这是我们当代人需要学习了。

标签: 白居易唐朝

更多文章

  • 马致远《拨不断·菊花开》:此曲用典较多,但并不显得堆砌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致远,《拨不断·菊花开》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

  • 周密《野步》:抒发了作者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周密,《野步》

    周密 (1232年—1298年或1308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末元初词人、文学家、书画鉴赏家。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 著

  • 李白《赠闾丘处士》: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白,《赠闾丘处士》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李白的《赠闾丘处士》,一起来看看吧!赠闾丘处士李白〔唐代〕贤

  • 古人常常围炉叙谈,有哪些关于围炉的诗作?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诗作,围炉

    历朝历代有不少文人墨客喜欢围炉,他们为此写下不少优美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最喜围炉,他写冬天的诗里,表达围炉向火之情的俯首拾来。诗人记挂着青毡房里那红红炉火的温暖,赋诗一首:《别毡帐火炉》忆昨腊月天,北风三尺雪。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赖有青毡帐,

  • 关于画龙点睛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画龙点睛,历史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画龙点睛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出处

  • 欧阳炯所作的《清平乐·春来街砌》,有一种自然的旖旎的春情之美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欧阳炯,宋朝

    欧阳炯是五代十国后蜀至宋初年间的词人,是花间派重要作家。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欧阳炯所作的《清平乐·春来街砌》,和大家一起分享。“春来街砌,春雨如丝细。春地满飘红杏蒂,春燕舞随风势。春幡细缕春缯,春闺一点春灯,自是春心缭乱,非干春梦无凭。”宋朝欧阳炯《清平乐·春来街砌》这首小词是需要慢读的,不可

  • 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丝毫没有小女人式的委婉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其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

  • 李商隐《无题》:最能代表作者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其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

  •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此词可谓感人至深,独具匠心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高邮军武宁乡左厢里(今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人。北宋婉约派词人。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作有《淮海词》三卷100

  • 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流露出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那么下面趣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