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理解呢?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样理解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687 更新时间:2024/1/20 10:24:00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是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等。

很多时候,以中年愁,特别是以老年愁来观少年愁,那少年愁似乎就不是什么愁了。这阕《丑奴儿》一上来就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还“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很显然,这是辛弃疾站在老年愁的立场上说事。

但不要被表面所迷惑。辛弃疾并不是真的否定少年愁。想当年,辛弃疾是那样为国而愁——在金人统治下的济南生活了21年的他举起抗金的义旗,杀掉叛将后带领一万多人马南下,投奔南宋。之后,上《美芹十论》,建议朝廷积极准备抗金,但他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于是,遇担当之时、得担当之理、具担当之才却无担当之事的他,只能把满腔爱国情化为满腔“忠愤”气倾吐于字之中,形成了以豪放之笔慷慨国事、指斥奸邪、自嘲自讽的词风。这阕《丑奴儿》虽不再像先前那样慷慨激昂,“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发出“无人会、登临意”的愤慨之语,但也依然能从其自嘲自谑的语调中,感觉到那浓得化不开的为国而忧的愁意。但因为多了一重故作潇洒的“天凉好个秋”,使得这阕词作比他以往的词作多了一重委婉,却也更具悲凉之韵了。

这阕词没有叙写秋景,也未必是秋天所作。但它集结了辛弃疾人生最浓的秋心——愁,所以将其归于秋季诗了。

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两词相比,这阕《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也具有更多的人生况味。如果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两词是在关闭人生的激愤“频道”下的创作,那么很显然,写《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这阕词的辛弃疾,则是走过人生激愤之后的自我平复。“却道天凉好个秋”,除了前述的故作潇洒,应当还有人生真实的发现,就如同四季一样,天的热烈之后,必然是秋天的落寞,秋天的落寞之后必然是冬天的萧索。所以这阕词最终必然落实在这个“凉”字上。“却道”虽略显无奈,其实也是以理性安抚激情的自我确认。

标签: 宋朝辛弃疾

更多文章

  • 诗文名句赏析之绮怀十六首·其十五,其中哪一句诗最为出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诗文,绮怀十六首·其十五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出自清代黄景仁的《绮怀十六首·其十五》,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绮”本意为“有 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

  • 苏轼随手写的一首诗,读完感觉自己是结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轼,北宋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苏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文字更是伴随着文明之初就诞生了,经过了上下五千年的演变,拥有着丰富的内涵,每一个字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演变,在不同的词章中代表截然不同的含义。正因如此中文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不仅外国人很难入门,实际上

  • 王维最美的一首诗,充满禅意读完令人平静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轼,北宋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苏轼古往今来,能被称为“天才”的人物,并不算多,而王维,便是其中的一位,此人自幼才华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15岁那年便进京应试,成为无数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16岁那年便写下流传千年的《九月九

  • 他是杜甫的爷爷。一首写友情的诗堪称佳作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杜审言,唐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位唐朝诗人,他的名字叫做杜审言,是我国唐朝时期襄州襄阳人士,也许在璀璨的唐朝诗人中他的名气并不算高,我们对他的认识也是十分的有限。但是殊不知他却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从杜甫的才能和文采中我们也是不难看出诗人也非等闲之辈,诗人也曾在唐高宗时期高中进士,但是由于他与张易之交往过于

  • 庾信:南北朝著名诗人,一首诗写尽思乡之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庾信,南北朝

    公元554年正值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庾奉命出使西魏,在刚刚抵达长安不久,西魏便攻破了梁都城,元帝也是在这个时候惨遭杀害,梁朝也因此灭亡。而诗人自己也因此被留在了长安,不久以后北周去取代了西魏后,他又被北周留下重用,在那个时候金陵正是南朝的都城,长安也是北朝时期西魏和北周的都城,庾信因为某种原因只能留在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李清照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是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如梦令”的始创调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风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

  • 《纳凉即事》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诗词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朱淑真

    纳凉即事【宋·朱淑真】旋折莲蓬破绿瓜,酒杯收起点新茶。飞蝇不到冰壶净,时有凉风入齿牙。现代人热了有空调。古人热了怎么办?纳凉,即乘凉。特别是在夜晚,明月当空,荧光点点,清风徐徐,很是惬意。就某件事情写的诗就是即事诗。古人写纳凉这件事的诗真不少,像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刘禹锡,宋代的秦观、杨万里等都写过

  • 《北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黄庭坚

    北窗【宋·黄庭坚】生物趋功日夜流,园林才夏麦先秋。绿阴黄鸟北窗簟,付与来禽安石榴。今天人们对北窗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古人对北窗却很是依恋。因此,诗作中也就是常客。《全唐诗》出现73次,《全宋诗》出现190多次。为什么?除了夏天纳凉的实用功能,更有高远的审美寄意。我们看陶渊明这么说:“见树木交阴,

  • 《闲居初夏午睡起 一》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诗词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诗题叫《闲居初夏午睡起》,所写完全是一些闲情。这真的是一首“闲”诗啊!午睡前吃了梅子,睡醒后牙还是酸的,齿还是软的。这也值得写到诗里来?芭蕉慢慢绿起来了,绿得还要把溢出的色彩分给白色的窗纱,使得白色的

  • 《清平乐·春归何处》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诗词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黄庭坚

    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清平乐(yuè),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等。惜春在古诗词中是一个很常见的主题,比较下来,可以看到宋代词人写得最多,但黄词可谓独具特色。我们都会唱《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