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216 更新时间:2024/2/1 15:55:37

奉和圣制从蓬莱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韵译】

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柳,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

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凤楼,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

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不是因为玩赏春光驾车逛游!

【赏析】

这首诗题中的蓬莱宫,即唐大明宫。唐代宫城在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在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当时以同样题目写诗的,还有憕等人。可以说是由唐玄宗发起的一次比较热闹的赛诗活动。

王维的诗,高出众人一筹,发挥了他作为一个画家善于取景布局的特长,紧紧扣住题目中的“望”字去写,写得集中,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诗一开头就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眺望所见的景象。视线越过长安城,将城北地区的形胜尽收眼底。首句写渭水曲折地流过秦地,次句指渭水边的黄山,盘绕在汉代黄山宫脚下。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不仅显得开阔,而且因为有“秦”“汉”这样的词语,还带上了一层浓厚的历史色彩。诗人驰骋笔力。写出这样广阔的大背景之后,才回笔写春望中的人:“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因为阁道架设在空中,等于现在所说的天桥,所以阁道上的皇帝车驾,也就高出了宫门柳树之上。在这样高的立足点上回看宫苑和长安更是一番景象。这里用一个“花”字透露了繁盛气氛,“花”和“柳”又点出了春天。“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两句仍然是回看中的景象,而且是最精彩的镜头。它要是紧接在一二句所勾勒的大背景后出现,本来也是可以的。但经过三四两句回旋,到这里再出现,就更给人一种高峰突起、耳目为之耸动的感觉。看,云雾低回缭绕,盘旋在广阔的长安城上,云雾中托出一对高耸的凤阙,象要凌空飞起;在茫茫的春雨中,万家攒聚,无数株春树,受着雨水滋润,更加显得生机勃发。这是一幅带着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由于云遮雾绕,一般的建筑,在视野内变得模糊了,只有凤阙更显得突出,更具有飞动感;由于春雨,满城在由雨帘构成的背景下,春树、人家和宫阙,互相映衬,更显出帝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这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透露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作了准备。“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古代按季节规定关于农事的政令叫时令。这里的意思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这是一种所谓寓规于颂,把皇帝的春游,说成是有政治意义的活动。

古代应制诗,几乎全部是歌功颂德之词。王维这首诗也不例外。诗的结尾两句明显地表现了这种局限。不过这首诗似乎并不因此就成为应该完全否定的虚伪的颂歌。我们今天读起来,对诗中描写的景象仍然感到神往。甚至如果在春雨中登上北京景山俯瞰故宫及其周围的时候,还能够联想到“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样的诗句。王维的这种诗,不使人感到是可厌的颂词,依旧具有艺术生命力。王维善于抓住眼前的实际景物进行渲染。比如用春天作为背景,让帝城自然地染上一层春色;用雨中云雾缭绕的实际景象,来表现氤氲祥瑞的气氛,这些都显得真切而非虚饰。这是因为王维兼有诗人和画家之长,在选取、再现帝城长安景物的时候,构图上既显得阔大美好,又足以传达处于兴盛时期帝都长安的神采。透过诗的饱满而又飞动的艺术形象,似乎可以窥见八世纪中期唐帝国的面影,它在有意无意中对于祖国、对于那个比较兴盛的时代写下了一曲颂歌。

标签: 唐朝王维

更多文章

  • 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沈下贤如何赏析?诗的原文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唐代,沈下贤

    沈下贤【唐代】杜牧,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首句“斯人清唱何人和”,以空灵夭矫之笔咏叹而起。句中用一“清”字,使此诗意境的清迥拔俗与文辞的清新秀朗一齐写出。全句亦赞亦叹,既盛赞沈下贤诗歌的格清调逸,举世无与比

  • 唐代诗人杜牧写的长安秋望如何赏析?诗的原文内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唐代,长安秋望

    长安秋望【唐代】杜牧,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这首小诗的前两句

  • 杂曲歌辞·蓟门行:唐代诗人高适所写,这首诗该如何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代,杂曲歌辞·蓟门行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唐代】高适,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 邯郸少年行:唐代诗人高适所写,这首诗该如何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代,邯郸少年行

    邯郸少年行【唐代】高适,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未知肝胆向谁是,今人却忆平原君。君不见即今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 宋词之木兰花·秋容老尽芙蓉院赏析,这首词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词,木兰花·秋容老尽芙蓉院

    木兰花·秋容老尽芙蓉院【宋代】秦观,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玉纤慵整银筝雁。红袖时笼金鸭暖。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词的上阕,重在描绘时序和场景。时当秋深,芙蓉院里,秋容已老,一派衰败之象。庭中小草也

  • 宋词之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赏析,这首词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词,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

    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宋代】秦观,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该词描写精美的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特点。词的上片写春归

  • 宋词之少年游·并刀如水鉴赏,该词的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词,少年游·并刀如水

    少年游·并刀如水【宋代】周邦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此词上片描绘室内情景:破新橙,焚兽香,坐吹笙;下片想象室外情景:时已三更,马滑霜浓,行人稀

  • 宋词之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鉴赏,该词的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词,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宋代】周邦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前人评清真词,多认为其词之风格为富艳、典丽,细密多变,但这首词作却写得

  • 《秋日酬王昭仪》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汪元量

    秋日酬王昭仪汪元量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愧少知己[2],碧玉调将空好音。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注释[1]《诗渊》第五册引此诗,题无“秋日”二字,鲍本《水云集》亦无“秋日”二字。王昭仪:名清惠(昭仪是宫中女官名),能诗。汪元量在度宗朝以善琴被召

  • 《滕王阁诗》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诗词该如何赏析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王勃

    滕王阁诗⑴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⑵,佩玉鸣鸾罢歌舞⑶。画栋朝飞南浦云⑷,珠帘暮卷西山雨⑸。闲云潭影日悠悠⑹,物换星移几度秋⑺。阁中帝子今何在⑻?槛外长江空自流⑼。[1]作品注释⑴滕王阁: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滨,江南三大名楼之一。⑵江:指赣江。渚:江中小洲。⑶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⑷南浦: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