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唐诗赋得暮雨送李曹如何赏析,韦应物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唐诗赋得暮雨送李曹如何赏析,韦应物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681 更新时间:2024/1/16 2:32:30

赋得暮雨送李曹,唐代韦应物,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离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

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标签: 唐诗赋得暮雨送李曹

更多文章

  • 唐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如何赏析,李隆基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唐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代李隆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此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遇。全诗以疑问入笔,表现出作者于孔子神像前谦恭行礼,心中感慨万千,口内喃喃自语的情状。作者着笔于

  • 唐诗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如何鉴赏,李商隐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诗,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唐代李商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

  • 唐诗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如何鉴赏,李商隐在诗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诗,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唐代李商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首无题诗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

  • 唐诗贼退示官吏如何鉴赏,元结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诗,贼退示官吏

    贼退示官吏,唐代元结,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

  • 唐诗渭川田家如何鉴赏,王维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诗,渭川田家

    渭川田家,唐代王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斜阳 一作:斜光)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至 一作:立)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

  • 唐诗洛阳女儿行如何理解,王维在诗中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诗,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行,唐代王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

  • 唐诗玉阶怨如何理解,李白在诗中表达了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诗,玉阶怨

    玉阶怨,唐代李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水晶 一作 水精)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

  • 宋诗赏析之村行,该诗的作者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诗,村行

    村行,宋代王禹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

  • 宋诗赏析之春居杂兴,该诗的作者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诗,春居杂兴

    春居杂兴,宋代王禹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991年(太宗淳化二年),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一郡官闲唯副使(《清明日独酌》),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调官员的空

  • 宋诗之海棠鉴赏,苏轼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诗,海棠

    海棠,宋代苏轼,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首句是起。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 “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