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苏轼临终前赠予儿子的诗,《庐山烟雨》蕴含了怎样的人生真谛?

苏轼临终前赠予儿子的诗,《庐山烟雨》蕴含了怎样的人生真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94 更新时间:2024/1/5 0:36:19

说到苏轼,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在古时候,吟诗作对的人,一般出自两种人,一就是整天闲来无事,饭来口衣来伸手的富家大少爷,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在仕途上走不通的有志之士。

为什么基本上是这两种人呢?一是因为在中国的古代社会,老百姓们都是以务农为生,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被灌输的思想就是好好种好自己家里的这一亩三分地,然后娶妻生子为家族传宗接代,完成了这些事情那就算是一个圆满的人生了。

至于搞艺术创作这种事情是寻百姓想都不敢想的,能够有大把大把的闲暇时间去搞这些东西的人一般都是非富即贵的贵族子弟,不用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自然而然就能空出许多时间来进行创作。

第二种,大多是从小就立志要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一心想的就是辅佐君,为国效力,但是能够真正在官场上施展拳脚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有志之士数不胜数,自然不会每个人都梦想成真。

于是这些抱负得不到施展的人们,既不能头乌纱进言献策,又不愿意成为一个乡野农夫安心在家守着老婆孩子,于是他们就成为了云游四方的“诗人”,把自己这半辈子的不顺都付诸在诗句中。

其中苏轼就是很典型的第二种人,他这一辈子都在为做官而努力,但是却一次又一次得不到重视被一再的流放,因此在苏轼的很多诗歌中就体现出了自己在仕途上的不顺路和才能得不到认可的愤懑无奈之情。

正所谓“官场失意,文场得意”,如果苏轼的治国理政才能受到了认可,估计他也写不出这么多传世的名篇了,我们一直都说苏轼的诗是非常豪放壮阔的。

但其实一直都是在诉说自己的苦闷,并没有揭示什么太有用的人生哲理,但是其实苏轼在临终时赠予儿子的一首诗却充满了人生真谛、全诗四句可以说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全诗见下图)。

其实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还是非常通俗易懂的,没有太多晦涩的语句和典故,但是它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诗的首联和尾联,因为这两联的内容完全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它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却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之前说过苏轼这首诗是写给自己小儿子的,而且是在自己临终之前,可想而知说的肯定都是自己的肺腑之言,想要把自己这一生中最有用的东西在生命的最后送给儿子,所以说苏轼将壮观的庐山和浙江观潮景观运用在诗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我们都知道庐山的景色可是一绝,甚至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还有钱塘江的观潮那也是浙江一年一度的盛事,这一山一水两个意象很好的概括了中国山水景色的特点,这备受盛名的两个景观苏轼在生前都是去过的,也是因为实在是太多人口口相传这两处的壮观传奇了,实在是难以让人不心动。

这也就是诗中的一句想要表达的意思,诗中提到的烟雨江潮来是备受称赞的两处绝景,如果这一生不亲自去一次那就会悔恨一生。

但是当苏轼真正自己亲自到了这两处地方,看过了这壮观的风景之后,便又觉得其实也不过如此。

那么苏轼想要表达给儿子的真正信息是什么呢?那便是,人这一生活中会经历很多,你会走过很多的风景,面对很多的选择,但是不管你将要面对什么,只有你自己亲身去经历过了才有话语权,才能明白这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不管别人说的多么天花乱坠,都比不上凡事自己事必躬亲。

标签: 苏轼庐山烟雨

更多文章

  • 晚唐时期诗人、词人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其一》译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其一》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其一》译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歌子词二首·其一唐代:温庭筠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译文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会蒙尘泛黄,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不如新的东西讨人喜欢。你我虽有两心相合的约定

  • 晚唐时期诗人、词人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更漏子·玉炉香唐代: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译文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

  • 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清代:纳兰性德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译文残雪凝聚的余晖照射在绘有山水画的屏风上,透着阵阵寒意。已到三更时分,远处

  • 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清代:纳兰性德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译文当年在曲折的回廊深处,我再一次与你相逢。

  • 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新婚别》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杜甫,《新婚别》

    《新婚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此诗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结婚第二天丈夫就要赶赴战场,新娘虽然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样认识到,丈夫的生死、爱情的存亡,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不可分割地连结在一起的,要实现幸福的爱情理想,必须作出牺牲。下面趣历

  • 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无家别》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杜甫,《无家别》

    《无家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此诗叙写了一个邺城败后还乡无家可归、重又被征的军人,通过他的遭遇反映出当时农村的凋敝荒芜以及战区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统治者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全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全诗情感虽沉痛凄婉,批驳虽强烈深刻,却不是一味直陈显言,而是借景

  •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在汴京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描写初春之景和作者的闲适生活,以惜春为抒情线索,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上片写春晨,借景抒情;下片写春夜,直抒胸臆。全词写景如画,意境淡远,将热烈真挚的情感抒发得直率深切,表现出易安词追求自然、不假雕饰的一贯风格

  •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多丽·小楼寒》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清照,《多丽·小楼寒》

    《多丽·咏白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赞颂了白菊的容颜、风韵、香味、气质、精神,表现对腐败污浊的社会风习的不满。词先渲染了深静寒寂的赏菊氛围;再以一个“恨”字承上启下,表现了孤居独处,良辰难再的感情以及主人公对风雨摧花的敏锐感受;后从自身爱菊收束,以旷达之语道出作者轻视鄙俗、不甘随俗浮沉的志

  • 吕洞宾眼中的牧童过着怎样的生活?浅析吕洞宾的《牧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洞宾,唐朝

    吕洞宾《牧童》,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八仙是道教中的八位神仙,代表八种不同的人群,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在民间流传度很广,深受百姓喜欢。八仙一词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一直拥有不同的涵义,直到明朝吴元泰的东游记,才确定八仙为铁拐李、汉锺离、吕洞

  • 唐朝诗人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原文、译文和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杜审言,唐朝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代: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译文只有远离故里外出做官之人,特别敏感自然物候转化更新。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