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清照作品中的各种花都有哪些象征呢?

李清照作品中的各种花都有哪些象征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94 更新时间:2024/1/21 12:25:53

李清照善于咏物, 尤其善于写花。被李清照采集入词的往往是那些格调高远的花, 例如红梅、黄菊、荷花、梨花、桂花等,

都具有清新淡雅的香气。花草之所以被作家采集笔下而寓以象征意义, 是因为它们不仅具有美好纯洁的内质,

而且它们必然随着时间的消磨、季节的更替和大自然的风吹雨打而走向枯萎凋零。因此, 李清照词中这些花儿的象征体, 经常处于一种风雨飘摇、美质难久的威胁中,

呈现出一种残破的状态, 表达的是一种以美质自豪而又无力自保使之免于威胁和侵害的伤感情绪。这些花给我们的是一种高尚纯洁的感召, 表现的是对于洁美本质的珍惜,

但总是渗透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忧伤情调和对于生存的无奈与无力感。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小阁藏春, 闲窗锁昼, 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 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 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 寂寥浑似, 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

难堪雨藉, 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 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 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 疏影尚风流。——《满庭芳》

小楼寒, 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 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 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 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

屈平陶令, 风韵正相宜。微风起, 清芬蕴藉, 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 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 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 浓烟暗雨,

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 不知从此, 留得几多时?人情好, 何需更忆, 泽畔东篱。 ——《多丽》

这三首词虽然是李清照在青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阶段所写, 然而这些花儿都处在风雨的摧残与威胁下,

处在生存的困境中。面对“雨疏风骤”后“绿肥红瘦”的海棠, “难堪雨藉, 不耐风揉”的江梅, 被“无情风雨”“揉损琼肌”的白菊,

词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悲叹:“纵爱惜, 不知从此, 留得几多时?”这既是对花儿的叹息, 也是对自身的悲怜。

李清照将花儿的生存环境定位于风雨飘摇, 其实质是对自身生存处境的定位。作为一个如此富有才情的女性,

李清照对花儿寄托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人迟暮的悲凉, 而是因自身才情受到压抑和不公正待遇所感悟的无奈和感伤。她清晰地看到, 在这个男权的社会里,

自己虽然有如花美质, 但自己的命运也必将像那些美丽的花儿一样承受外界施加的风雨。究其一生, 李清照的心头都笼罩着这种“美质难久”的威胁感。可以说,

性别的悲剧是造成李清照这种美质难久的悲剧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清照生活在理学思想逐渐上升的时代。理学家程颐就提出“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这种以理杀人的封建道德口号, 朱熹更提出了“存天理,

灭人欲”的礼教思想。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女子的才学自然受到社会的轻视甚至鄙视, “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

女性的“露己扬才”更会招致恶意的攻击和毁谤。李清照纵然有压倒须眉的胆识和才华, 也终究只能被锁在寂寞的深闺, 将一腔才情倾注于诗词创作。

同时, 她的思想超脱了狭小庭院闺阁的束缚, 不仅在词中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对爱情、幸福与自由生活的向往,

还将批判的眼光投向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她在《词论》中对文坛老宿一一加以尖刻的指摘批评, 在诗文中敢于将进士张自韶的对策嘲讽为“露花倒影柳屯田, 桂子飘香张九成”,

甚至对当时昏庸误国的当权派发出了“南渡衣冠少王导, 北来消息欠刘琨”的尖刻批判。

李清照的锋芒毕露和才华横溢招来了诸多攻击, 正如同时代人王灼所云:“易安居士……晚节流荡无归, 作长短句……闾巷荒淫之语, 肆意落笔,

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 未见如此无顾籍也……其风至闺房妇女, 夸张笔墨, 无所羞畏, 殆不可使李戡见也。”在这样窒息的环境中, 李清照这样聪慧易感的女子,

怎能不感到这个社会对女性的压制与轻视, 怎能没有美质难久的威胁感?

标签: 宋朝李清照

更多文章

  • 苏轼临终前赠予儿子的诗,《庐山烟雨》蕴含了怎样的人生真谛?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轼,庐山烟雨

    说到苏轼,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在古时候,吟诗作对的文人,一般出自两种人,一就是整天闲来无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富家大少爷,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在仕途上走不通的有志之士。为什么基本上是这两种人呢?一是因为在中国的古代社会,老百姓们都是以务农为生,一个人从出生的那

  • 晚唐时期诗人、词人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其一》译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其一》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其一》译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歌子词二首·其一唐代:温庭筠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译文一袭深红色的长裙日子久了便会蒙尘泛黄,自古以来旧的东西就不如新的东西讨人喜欢。你我虽有两心相合的约定

  • 晚唐时期诗人、词人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更漏子·玉炉香唐代: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译文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

  • 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清代:纳兰性德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译文残雪凝聚的余晖照射在绘有山水画的屏风上,透着阵阵寒意。已到三更时分,远处

  • 清朝初年词人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清代:纳兰性德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译文当年在曲折的回廊深处,我再一次与你相逢。

  • 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新婚别》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杜甫,《新婚别》

    《新婚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此诗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结婚第二天丈夫就要赶赴战场,新娘虽然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样认识到,丈夫的生死、爱情的存亡,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不可分割地连结在一起的,要实现幸福的爱情理想,必须作出牺牲。下面趣历

  • 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无家别》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杜甫,《无家别》

    《无家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三别”之一。此诗叙写了一个邺城败后还乡无家可归、重又被征的军人,通过他的遭遇反映出当时农村的凋敝荒芜以及战区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统治者的残暴、腐朽,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全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全诗情感虽沉痛凄婉,批驳虽强烈深刻,却不是一味直陈显言,而是借景

  •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清照,《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早期在汴京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描写初春之景和作者的闲适生活,以惜春为抒情线索,塑造了一个感情丰富而专注的女主人公形象。上片写春晨,借景抒情;下片写春夜,直抒胸臆。全词写景如画,意境淡远,将热烈真挚的情感抒发得直率深切,表现出易安词追求自然、不假雕饰的一贯风格

  •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多丽·小楼寒》原文及翻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清照,《多丽·小楼寒》

    《多丽·咏白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赞颂了白菊的容颜、风韵、香味、气质、精神,表现对腐败污浊的社会风习的不满。词先渲染了深静寒寂的赏菊氛围;再以一个“恨”字承上启下,表现了孤居独处,良辰难再的感情以及主人公对风雨摧花的敏锐感受;后从自身爱菊收束,以旷达之语道出作者轻视鄙俗、不甘随俗浮沉的志

  • 吕洞宾眼中的牧童过着怎样的生活?浅析吕洞宾的《牧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洞宾,唐朝

    吕洞宾《牧童》,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八仙是道教中的八位神仙,代表八种不同的人群,由于八仙均为凡人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在民间流传度很广,深受百姓喜欢。八仙一词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一直拥有不同的涵义,直到明朝吴元泰的东游记,才确定八仙为铁拐李、汉锺离、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