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取材于名将李广的事迹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取材于名将李广的事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97 更新时间:2023/12/28 23:21:21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县(今山西蒲县)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是北魏济州刺史、光禄大夫卢尚之的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著有《卢户部诗集》。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一起来看看吧!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卢纶〔唐代〕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二首,描写将军夜里巡逻时景况。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记载当时名将李广事迹的《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zhòng)石没镞(箭头),视之,石也。”

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

“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

“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诗,最注重含蓄,最讲究意在言外。看到诗中箭入石的描写,我们会油然联想:如果射中的真是老虎将会射成什么样子?如果在战场上射击敌军兵马呢?于是,一位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的将军形象,便盘马弯弓、巍然屹立在我们眼前了。

更多文章

  •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

  • 纳兰性德《南乡子·何处淬吴钩》:世事无常,功名虚无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纳兰性德,《南乡子·何处淬吴钩》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其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

  • 陈羽《从军行》: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十分壮美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羽,《从军行》

    陈羽(约公元八零六年前后在世),字号、生平、生卒年均不详,唐时江东人。中唐诗人。唐宪宗元和年间在世。公元792年,和诗僧灵一同时进士。代表作《从军行·海畔风吹冻泥裂》。《全唐诗》之三百四十八一卷有其部分生平传世。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陈羽的《从军行》,一起来看看吧!从军行陈羽〔唐代〕海畔风吹

  • 苏轼《和董传留别》: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苏轼,《和董传留别》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

  •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篇幅虽短,却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

  • 苏轼写农村风光的词作:《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轼,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苏轼的《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宋)苏轼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释莎:

  • 苏轼的送别之作:《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轼,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苏轼的《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宋)苏轼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注释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

  • 刘方平《夜月》:全诗有着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方平,《夜月》

    刘方平,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 河南洛阳)人,生平事迹不详。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一作夜月)》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显示出作者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

  •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北宋词中的名篇之一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起来看看吧!天仙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