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金碧山水,一片空蒙。”

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金碧山水,一片空蒙。”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53 更新时间:2023/12/12 14:39:02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一字仲杰,南唐吏部尚书冯令頵之长子。其先彭城人,唐末避乱南渡,其祖父迁居于歙州(新安)休宁冯村(今安徽省休宁县冯村)。其父令頵追随南唐烈祖昪,南唐建国后出任吏部尚书,安家于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故史书称其为广陵人。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冯延巳的《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一起来看看吧!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冯延巳〔五代〕

六曲阑干偎碧树,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双飞 一作:晾飞)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这首词是拟写闺情之作,全篇以写景始而以情终,景中含情,情又衬景,因而被评为“金碧山水,一片空蒙。”(谭献《谭评词辨》)

上阕从春光写起。“六曲阑干”三句极力描写庭院的春日明媚风景。曲曲红阑,被绿茵扶疏的碧树所环绕;院中的杨柳随风摇摆,如丝如缕的柔条在夕阳的晚照中轻盈飞舞,好一派静谧、优美的景色。一个“偎”字,写出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的谐、亲昵,一个“展”字,写尽了柳条的媚态,词的意境,就在这柔和、清雅的景物中被烘托出。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又飞去。”三句写帘内景。“谁把”两句从听觉写起,在这寂静的环境中突然响起了琮琮的筝声,闺中安栖的燕子,被筝声惊起,双双穿帘飞去了,词人把这些情景都写得优美、精致,用笔非细腻,有力地表现出春光的明媚,给读者以十分深刻的印象,引发出丰富的情境联想。筝声之后并没有揭起垂下的帘幕,露出弹筝之人,却转写燕子穿帘双飞,以衬托弹筝者的孤独寂寞,了无知音,幽思难托。

上阕中词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先写筝鸣声之凄婉,再写成双的海燕穿帘而去,所见所闻,勾起词人隐隐的孤独与惆怅之感,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下片抒伤春之情。首三句写词人所见:游丝、落絮、红杏花,这些景物的描写,暗示春之将逝。依旧由景开始,但是“满眼”一词已经凸现了人的出现,是从闺中人的视线和心情来看景了。“游丝”和“落絮”都是经典的春愁缭乱、幽思绵绵的意象,“满”和“兼”字更说明了一种无聊、无奈的心情。这是突然降下的一阵清明雨,打得院中杏花零落。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结末写女主人公因梦醒而引起的恼莺情绪。“乱”字暗示了闺中之人的心情烦乱。至于她做的是什么样的“好梦”,词人没有说明,却更耐人寻味。浓睡好梦,欢情片刻,这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相会的恋人来讲,也是聊慰其相思饥渴的方式。然而哪怕这样短暂的好梦,也偏偏被莺语惊扰,可见无论是明媚亮丽的春色,还是落花沽絮的雨景,全都成了激惹她阵阵愁绪的触媒。

整首词诗人由写景始,由写人终。写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变化,在变化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人先写人物的行动,把细筝移玉柱,但穿帘双燕却勾起了主人公无限的伤感,成为全词感情转折的基点。再写人物的心理,“惊残好梦无寻处”,直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伤感。整首词写景与写人相互交融,通过穿帘的双燕,乱语的“黄莺”、“游丝”、“落絮”“清明雨”,使人物的心理活动步步呈现,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统一,但又含而不露,堪称“金碧山水,一片空蒙。”全词在艺术风格上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更多文章

  • 于良史《春山夜月》:此诗描写春夜山中赏月的乐趣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于良史,《春山夜月》

    于良史 ,唐代诗人,肃宗至德年间曾任侍御史,代宗大历年间任监察御史。德宗贞元年间,徐州、泗州节度使张建封辟为从事。其五言诗词语清丽超逸,讲究对仗,十分工整。今仅存诗七首,都是佳作,尤以 《春山夜月》、《宿蓝田山口奉寄沈员外》两首为最善。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于良史的《春山夜月》,一起来看看吧

  • 《草书屏风》的原文是什么?该怎么翻译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韩偓

    《草书屏风》的原文是什么?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草书屏风韩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背景一:【“屏风”是室内挡风或作为障蔽的器具,为美观计,上面一般都绘有图画或写有文字,所以它在适用中还有书画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看

  •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李商隐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的原文是什么?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李商隐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注释]《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原来的题目较长,全文如下:《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

  • 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作品赏析:《浣溪沙·洞庭》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孝祥,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张孝祥的《浣溪沙·洞庭》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洞庭(宋)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释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白话译文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

  • 周邦彦的一首伤春词:《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邦彦,北宋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周邦彦的《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宋)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注释浣(huàn)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

  • 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语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那么下面趣历

  • 历史上有哪些关于上巳节的诗作?古人是如何过上巳节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上巳节

    三月三是上巳节,是我国民族传统节日。历史上有不少关于上巳节的诗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杜甫《丽人行》“

  • 李商隐《春日寄怀》:全诗纯以对比之法结撰成章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商隐,《春日寄怀》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其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

  • 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以“而今”句为得意之笔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朱服(1048-?),字行中,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累官国子司业、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泉州、婺州等地。《全宋词》存其词一首,格调凄苍。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朱服的《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一起来看看吧!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朱服〔宋代〕小雨纤纤风细细

  •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赏析《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纳兰性德,清朝

    下面趣历史小编带来纳兰性德的《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清)纳兰性德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注释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