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王昭君(三首)》东方虬所作,是对过往历史的反省

《王昭君(三首)》东方虬所作,是对过往历史的反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151 更新时间:2023/12/21 4:51:31

东方虬,生卒年不详,唐朝诗人,武则天时期曾担任左使。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东方虬所作的《昭君(三首)》吧。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并不是一句敞亮的口号,而必须当作民族生存的真理。只有国家的强大才能保障个人的相关权益,一个失去了国家的人只能仿佛风中蓬草,水里浮萍,毫无存在的根基,徒然令人耻笑。

国家要想成为公民坚强的后盾,就必须具备强大的实力,否则只是空壳一枚,没有半分用处,还会变成更大的耻辱。然而,有因才结果。国家的强大不是凭空臆想制造出来的空中楼阁,而是依靠千千万万个国家公民共同努力的成就。国家与个人两者之间,荣辱与共,息息相关,不分彼此。

除非你抛弃了这个国家,或者国家遗弃了你,还有什么比枝干相依还要紧密呢?任何对另一方的不屑一顾的行为,都是令人鄙视的,也是使人唾弃的。

《王昭君》

【唐】东方虬

其一

汉道方全盛,朝廷足武臣

何须薄命妾,辛苦事和亲。

其二

掩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

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其三

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

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这组《王昭君》三首小诗,是唐朝诗人东方虬对过往历史的反省,具有非常了不起的现实意义。他非常精确地抨击了利欲熏心的大汉王朝,为了延续某些人的荣华富贵,断然无情放弃了个体生命的悲剧。

“汉道方全盛,朝廷足武臣”,这是诗人借昭君之口,直接对现实状况进行具体描摹:大汉国势正处于上升的阶段,可谓声威浩大,兴旺强盛,此时朝堂之上,位列两班的武将,也是人才济济,各有千秋。在诗人的笔下,简直就是一幅完美的盛世图景。

可是,这句诗中包含了多少的悲愤之意,全都蕴藏在这看似平静的叙述里面。所谓的“方全盛”以及“足武臣”,如果没有最后两句的凄凉呐喊,或许,我们还会相信它是对王朝的赞美与歌颂。然而,结尾两句揭露的残酷现实,却狠狠地打了整个王朝的脸孔。

“何须薄命妾,辛苦事和亲”,事实却往往出乎于人的意料之外:在王朝如此兴盛的强大情况下,为什么还需要专程拿用一个弱小女子的命运,去搞巧取名目的“和亲”卑劣手法,以此换取可怜兮兮的暂时和平呢?

既然兵强马壮,而且将领充足,可是为何偏偏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这种鲜明的矛盾,可以说,根本就是借用王昭君口吻的悲惨述说,揭开了笼罩在整个大汉王朝头上的遮羞布,更是对整个大汉王朝的无情嘲弄。

“掩泪辞丹凤,衔悲向白龙”,前面无助的呻吟,也无法阻止最终的离开:昔日居住之所“丹凤”之温暖,对比将来长久之地“白龙”之苍凉,其所“掩泪”的不仅是命运被操纵的可悲,其所“衔悲”的却是对苍天不公的控诉。

在大势所趋情况下,个人的命运根本无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王昭君只能无奈地接受这种残忍的安排,离开属于自己的国度,进入陌生的异地他乡。“掩泪”之凄凉,远离华美之“丹凤”楼;“衔悲”之苦楚,奔赴荒凉之“白龙”堆,一切都在两个不同的环境被交代清晰。

“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我们通过历史记载,得知王昭君具有“落雁”之容貌,诗人在此没有正面描写,而是给予一个侧面展示:单于惊喜。一个“浪”字,既突出昭君之美丽,也表现单于之“本色”,更预示着假如美貌失去之后,昭君又将迎来怎样凄惨的命运呢?

或许,在某种境地之中,女子的美貌也会成为一种致命的武器。“无复”二字,带着昭君无声的反抗,给单于的“惊喜”却是自己饱经风霜之后的“毁容”。她以为这样可以打击一下单于,这当然只能是可悲的遥望,即便再如何挣扎着,愤怒着,也只有承受命运的荒唐摆布。

“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身处偏远之胡地,花花草草是被上苍之手抛离不要的,而荒凉野蛮才是此处永恒的画图,即使正当春季时节,也不可能再现故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景象。这里就是一片被春天嫌弃的穷乡僻壤。

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柔美女子王昭君来说,脑海里无时无刻不在回忆里眺望着再也回不去的故土和家园。正因如此,明明只是一个寻常的季节,也会开始影响着她脆弱的情感世界,让她愁苦郁闷不堪,只能思念着往日情景,以此排解莫名涌上心头的忧愁。

“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在这种日思夜想的痴痴状态里,王昭君的身体受到严重损害:原本合适的衣衫,此时此刻却发觉变得宽松起来,其实并非是衣服阔大不合身,只是因为情绪变化过大,心理负担过重,才造成体重下降厉害。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无名氏《汉代民歌》),诗人故意引用这个典故,其中的讽刺意味极其浓重,因为王昭君整个人的状态不好,并非是想像那些讨好楚王的宫中女子们一样,而是因为思念故土的缘故。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所以令人阅读后的心情也会相对显得格外沉重。

每一个弱小的生命都应当得到必须的尊重,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伤害。这个道理并不深奥非常浅显,可惜自古至今,又有多少统治阶级能够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呢?对于许多野心家来说,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使用任何疯狂手段,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牺牲品的。

这组诗作,诗人假借王昭君之口吻,成为一名与众不同的“代言人”,把自己对王昭君的同情以及对汉王朝的无能展示得淋漓尽致。它充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维护国家利益,从来不是靠委曲求全得来,卑躬屈膝只会徒然遭人耻笑;只有独立自主,依靠强大的武力作后盾,才能保障国家与人民的平安

标签: 东方虬唐朝

更多文章

  • 《春歌》郭震所作,蕴含着无法期许的深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郭震,唐朝

    郭元振,本名郭震,字元振,以字行,唐朝时期宰相也是位将领。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郭元振所作的《春歌》吧。人间正道为何物?在乎真情。没有情意的人生,是大道有缺的。须知,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就在于人具有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面对感情的时候,不论是饱读读书之人,抑或是贫苦白丁之流,即便是铁血将军,草

  • 《晓发》贺知章所作,表达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贺知章,唐朝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唐代官员、诗人,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他的一生顺分顺水,高官长寿,文学水平也丝毫不差。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贺知章所作的《晓发》吧。故乡,是游子在外时候的牵挂,离开的时间越长,这种真实感却显得愈加生疏起来。等到某天归来,所有的风景都看透,曾经的

  • 《北邙山》唐代沈佺期所作,显露着几分残酷与几分迷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沈佺期,唐朝

    沈佺期,字云卿,唐朝时期诗人,擅长七言之作,诗名与宋之问齐名,二人合称“沈宋”。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沈佺期所作的《北邙山》吧。人间值得。哪怕充满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即使遍布着坎坷荆棘,刀山火海。我们仍然可以笑看风云,红尘作伴,擦干眼泪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我们的人生不需要躺平,顶风戴雨

  • 唐代才子刘长卿的两首佳作,句句饱含深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长卿,唐朝

    唐代有一位才子,经历了仕途的沉浮,感受过人世的辛酸。下面分享刘长卿的两首六言佳作,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刘长卿,字文房,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后因直言快语,曾两度迁谪,官

  • 盘点最经典的三首送别诗,你读过几首呢?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唐朝

    盘点最经典的三首送别诗,每首都有一个千古名句,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写过很多山水田园之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景色描写,委婉地表达内心对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同时因为诗人从小就广有诗名,无论是王公大臣,还是

  • 《春雨》李商隐所作,蕴含着凄婉之感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商隐,唐朝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时期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爱情诗与无题诗尤为优美动人。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商隐所作的《春雨》吧。欣赏李商隐的一首经典作品,名字叫《春雨》,全诗如下: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珰缄

  • 范仲淹描写思乡的一首词:赏析《苏幕遮·怀旧》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范仲淹,北宋

    范仲淹的《苏幕遮》赏析,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苏幕遮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

  • 秦观被贬后写下一首苦闷之作:《踏莎行·郴州旅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观,北宋

    秦观被贬后写下一首苦闷之作:《踏莎行·郴州旅舍》,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

  • 秦观经典词作之《南乡子·妙手写徽真》的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观,北宋

    秦观经典词作之《南乡子·妙手写徽真》的赏析,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南乡子》秦观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全词以“妙手写徽真”破题,以下都是从画像上的真容着笔。为崔徽写真的画师

  • 南宋词人史达祖的元宵之作:《喜迁莺·月波疑滴》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宋,史达祖

    南宋词人史达祖写元宵之夜的词作:《喜迁莺·月波疑滴》,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代:史达祖月波疑滴,望玉壶天近,了无尘隔。翠眼圈花,冰丝织练,黄道宝光相直。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最无赖,是随香趁烛,曾伴狂客。踪迹,漫记忆,老了杜郎,忍听东风笛。柳院灯疏,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