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737 更新时间:2023/12/18 11:22:37

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拜大儒宋忠为师,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不到三十,即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因按杀贪污的沙羡长而闻名。建安十六年(211年),被刘备任命为荆州治中从事,与守臣关羽不睦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得荆州,拜潘濬为辅军中郎将。又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孙权称帝后,拜少府,进封刘阳侯,又改太常。黄龙三年(231年),授假节,与吕岱率军五万平五溪蛮夷叛乱,经三年而斩获数万,使得一方宁静。潘濬为人刚正不阿,在吕壹弄权时,屡请孙权将其诛杀。甚至想亲手击杀吕壹,使吕壹对他非常畏惧。赤乌二年(239年),潘濬去世。

人物生平

闻名荆襄二择其主

潘濬二十岁时师事于宋忠,并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山阳人王粲赏识,因而知名。不到三十岁就被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当时沙羡县长贪污腐败,被潘濬审查处死,使得全郡震惊恐惧。后来担任湘乡县令,治理颇有名声。刘备统治荆州后,任命潘濬为治中从事,入蜀后又将潘濬留下管理荆州事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将领官员全都归附,而潘濬却称疾不见。孙权亲自登门拜访,潘濬仍涕泪交横,伏床不起,孙权以观丁父、彭仲爽等俘虏出身的楚地先贤为例安慰潘濬,又派人以手巾帮他擦脸,潘濬才下地拜谢,并将荆州军事部署详细告诉孙权,被拜为辅军中郎将,之后又升迁至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奋武中郎将芮玄死后统领他的军队,屯夏口,之后主要与陆逊屯驻武昌,管理荆州事务。

平定叛乱重创五溪

武陵从事樊伷,企图煽动五溪蛮夷将武陵献给刘备,孙权询问潘濬,潘濬认为派五千人就够了,孙权问为何轻视他,潘濬回答:“樊伷颇能卖弄唇舌,实际上却没有辩论之才,先前曾为州中人士准备宴会,但是到了中午都还没有东西吃,十几个人就自行离开了,这就如同只看到侏儒的一部份,就可以得知全貌一样。”孙权大笑,派遣潘濬统领五千人前往,果然斩杀平定樊伷。孙权称帝后,官拜少府,进封刘阳侯, 随后又担任太常,黄龙二年,率领五万人平定五溪蛮夷的叛乱。潘濬治军严明,斩杀、俘虏的敌军数以万计,是以五溪蛮夷衰弱,一方宁静。当时骠骑将军步骘屯沤口,请求招募诸郡以增加兵力。孙权问潘濬的意见,潘濬说:“豪将在民间,耗乱为害,加上步骘有名有势,是被身边的人谄媚,因此不可同意。”于是孙权听从潘濬的建议。

观人于微一心为国

孙权喜欢射雉,潘濬劝谏,孙权说:“上次与你相别后,就没有像以前那么常射雉了。”潘濬说:“天下未定,有很多事务要处理,射雉又不是什么要紧事。弦和弓坏了都能造成伤害,请您为臣停止这种行为。”接着就亲手将用雉鸡羽毛做的车盖弄坏,于是孙权就戒了射雉的喜好。

潘濬奉行法律而不畏他人议论,好像中郎将豫章人徐宗虽然是名士,但放纵部下,不奉节度,于是潘濬杀了他。潘濬亦观人于微,降臣隐蕃以辩才而令豪杰向他交好,潘濬之子潘翥也跟他结交,潘濬知道后,写信痛骂儿子一顿,当时的人都觉得潘濬莫名其妙,直到隐蕃图谋叛变被杀,众人才信服。

235年,潘濬的表哥蒋琬升任蜀汉大将军,有间谍谣传潘濬派遣密使联络蒋琬,打算投奔蜀汉。武陵太守卫旌上表告诉孙权,孙权说:“承明不会做这种事。”并且免除卫旌的官位。

孙权宠信校事吕壹,吕壹为人刻薄,用法严酷,又操弄权势,潘濬与陆逊对于他的作为感到忧虑,说到伤心处还以泪洗面,甚至感到不安与恐惧。吕壹门客犯法,被建安太守郑胄收押并且考问至死,吕壹怀恨在心,于是诽谤郑胄,孙权大怒,因而召回郑胄,有赖潘濬、陈表为之请命才得以释放。236年,吕壹弹劾丞相顾雍和左将军朱据,二人下狱。黄门侍郎谢厷问吕壹:“顾公的事如何?”吕壹回答:“情况不太可能好。”谢厷又问:“那么顾公被免职的话,谁会代替他?”吕壹没有回答,谢厷说:“会不会是潘太常?”吕壹过了良久才说:“你说的很有可能。”谢厷说:“潘太常恨你切齿,只是路远没机会而已。今天他一但接替顾公,恐怕明天就打击你。”吕壹大为害怕,于是顾雍的事便不了了之。之后潘濬请求朝见孙权,想要极力劝谏,到了之后听说太子孙登早就说过很多次但都不被接受,于是大规模宴请百官,打算在宴会中亲手杀死吕壹,可惜事迹败露,吕壹借口生病不去。潘濬只好趁著每次近见孙权的时候,大力陈述吕壹的奸险,因此吕壹受到的宠幸逐渐衰微,最后被诛杀。潘濬为人刚正不阿,甚至连有名声的人后代亦不予宽恕,重安县长陈留人舒燮因罪而下狱,潘濬想将他依法处置,经孙权堂侄孙邻劝解,潘濬才打消念头。

潘濬于赤乌二年(239年)逝世,由儿子潘翥继承爵位。

标签: 潘濬东吴

更多文章

  • 是仪: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是仪,东吴

    是仪(生卒年不详),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仕东汉、东吴两朝,早年曾在本县营陵县及本郡北海郡任官,后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先封都亭侯,后进封都乡侯。年八十一岁时

  • 历史上曹操为何要赎回蔡文姬?真相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汉朝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从小就有天赋,聪明,多才多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大家都知道曹操的最大爱好是夺人妻子。曹操花重金从匈奴左单于手里赎回了才貌双全的蔡文姬,没有据为己有,反而把她嫁给了董祀。有人说董祀是农夫。那么董祀是农夫吗?曹操为何没有和蔡文姬结成秦晋之好呢?重情

  • 许平君相貌平平又克夫 汉宣帝为什么会娶她为妻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宣帝,许平君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宣帝为什么会选择一个相貌平平,又克夫的女子许平君为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宣帝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才知道人世间最珍贵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有一个知心人在身边。许平君与汉宣帝有着类似的经历,因此格外珍惜眼前人,两人一同经历生死,

  • 朱轼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轼,清朝

    朱轼(1665-1736年),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清朝中期名臣,著名史学家,乾隆帝师傅。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

  • 被围麦城后,关羽如果带着周仓一起会突围成功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三国

    麦城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场战役,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最开始关羽取胜,后来,曹操和孙权勾结,集中精锐兵力,合围关羽,关羽兵败麦城,被孙权俘获杀害。关羽兵败麦城时,全部兵马只剩下三百多人,在突围时,留下周仓等一百多人守城

  • 隋唐十八路反王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有这十八个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唐,十八路反王

    对隋唐时期的十八路反王是怎么回事?他们的结局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正史中并没有隋末“十八路反王”之说,不过有趣的是,但凡乱世,总会有“十八路反王”的类似版本出现。比如东汉末年的讨董卓“关东联军”,秦末的“反秦联盟”等等,都被冠以“十八路反王”。严格来讲

  • 长孙无忌最后为何会被逼而死?发生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长孙无忌,唐朝

    长孙无忌,,唐初宰相、外戚,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长孙无忌是唐朝名臣,为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辅佐李世民安定天下,力保外甥唐高宗继位,但最后却被自己的亲外甥逼死。那么长孙无忌为何会被唐高宗逼死呢一,出身显赫长孙无忌出自北魏皇室,为文成皇帝拓跋濬后裔,因此家世显赫,

  • 太子朱标的位置到底有多稳 朱标大权在握朱元璋为何不怀疑他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朱标

    还不知道:朱标的太子之位有多稳?为啥朱标手握大权,朱元璋却从不疑心?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要问在封建王朝中最危险的职业是什么?很多人说是皇帝,很显然不是。皇帝身握重权,对于那些虎视眈眈盯着皇帝性命的人,绝不心慈手软,而是早就被掐灭在萌芽之中。其实最危险

  • 崇祯将魏忠贤弄死之后 明朝为何就垮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崇祯,魏忠贤

    对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啥大明就垮台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熟悉清宫剧的人应该都听说过一件事,那就是满清后宫之中,太监一律不能识字读书。为什么会有这种规定呢?因为在满清之前,宦官干政的事情出了太多了。因此满清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权,就规定宦官一律不能识字。说到这

  • 古代臣子见到皇帝的时候 古人都需要下跪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臣子

    对古代臣子见君王真的都下跪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封建社会乃是人类社会五大基本形态之一(奴隶社会也是如此),有了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当然就有君王(国君或皇帝),有了君王当然就有臣子,有了君臣当然就有了相应的见面礼仪。公元1792年,早已经崛起于西方的英吉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