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长孙无忌最后为何会被逼而死?发生了什么?

长孙无忌最后为何会被逼而死?发生了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108 更新时间:2023/12/10 3:59:44

长孙无忌,,唐初宰相、外戚,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长孙无忌是唐朝名臣,为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辅佐李世民安定天下,力保外甥唐高宗继位,但最后却被自己的亲外甥逼死。那么长孙无忌为何会被唐高宗逼死呢

一,出身显赫

长孙无忌出自北魏皇室,为文成皇帝拓跋濬后裔,因此家世显赫,历北魏、西魏、北周、隋朝皆为高官,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他自幼就喜好学习,博览群书,很有见识。长孙无忌自幼与李世民交好,因此李世民在晋阳起兵反隋,他立即前往投靠,得以担任渭北道行军典签。他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立下许多功劳,得以获封上党县公。

二,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626年),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得知太子李建成要对李世民不利,于是力劝李世民抢先下手,除掉李建成。李世民同意,于是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李建成与李元吉,成为大唐太子。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评定与赏赐随他作战的功臣,以长孙无忌为第一,于是封他为齐国公。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氏又嫁给李世民,成为皇后。李世民因此对他更加倚重,命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三,辅佐太宗

唐朝与东突厥颉利可汗签订渭水之盟后不久,东突厥发生内乱,因此许多大臣建议李世民趁机消灭东突厥。李世民询问长孙无忌对策,他回答说:“现在大唐在休养生息,等到东突厥来了,我们再征讨他。现在东突厥内乱,一定不会侵扰大唐。如果我们出击东突厥,不一定能取胜。不如按兵不动,等待时机。”李世民听从,后来趁东突厥衰落将其消灭。

长孙无忌深受李世民信赖,引起一些人的嫉妒,他们于是上书诋毁长孙无忌。李世民见到这些奏折,便对长孙无忌说:“朕与你君臣之间,一切事情都没有猜疑。;如果各自有疑惑却不说,那我们就无法沟通了。”然后李世民又召见群臣,表达自己对长孙无忌十分信任,叫他们不要再挑拨离间。

长孙无忌知道自己位高权重,难免引起嫉妒,招来灾祸,因此经常告诫自己不要居功自傲。他于是向李世民请求辞去机密要职,其妹长孙皇后也在李世民面前求情,李世民于是解除他的尚书右仆射之职,授他开府仪同三司。

贞观七年(633年),李世民封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极力推辞。然后长孙无忌上书李世民称自己是外戚,担心因此获授司空而遭人非议,说皇帝任用私人。李世民说:“朕授予官职,看的都是才能,绝不会因为关系亲近而任用私人。”然后李世民写了《威风赋》,赐给长孙无忌,以嘉奖他劳苦功高。

贞观十一年(637年),李世民下令对长孙无忌等功臣列土封疆,让他们子孙世袭刺史。长孙无忌等人极力推辞,李世民才作罢。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下令在凌烟阁画长孙无忌等二十四功臣画像,以他为第一。

四,参与立储

贞观十六年(642年),太子李承乾与心腹密谋杀父夺位。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因为儿子李承乾谋反,将其废黜,想要立儿子晋王李治为太子,便与长孙无忌、房玄龄、徐世三人商议储君之事。长孙无忌因此在李世民面前发誓,表示誓死拥立晋王。李世民于是命晋王拜谢其舅长孙无忌。

李世民担心众臣不支持晋王为储君,便问长孙无忌对策。长孙无忌回答说:“晋王仁孝,天下归心。陛下可以召集百官询问,一定没有异议。如果百官没有同声庆贺晋王,那臣就是欺君之罪,理应受死。”后来李世民又想立儿子吴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极力反对,李世民才作罢。

五,辅佐高宗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逝,临终命长孙无忌与中书令褚遂良辅佐李治。李治即位,封舅舅长孙无忌为太尉、扬州都督。永徽二年(651年),李治对群臣说:“朕广开言路,希望有好的意见可以采纳。但你们提的意见虽多,却没有一条可以采用。”长孙无忌回答说:“陛下即位推行的政策律令固然没有缺陷。虽然众人提出的许多意见有些浅薄,但还是希望陛下继续广开言路,这样才能上通下达。”

李治又说:“听说你所在的官署,有许多讲情面的。”长孙无忌回答说:“讲情面偏袒私情,自古以来就无法避免。陛下的教化逐渐深入人心,百姓都向着陛下。至于公然徇私枉法,没有人敢这样。稍微讲一点人情,陛下也不能避免,何况是臣下呢。”李治因此对长孙无忌的建议大加采纳。

六,被逼自尽

永徽六年(655年),李治想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对此极力反对。李治于是秘密赏赐他重金,希望他能够通融。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多次到他的府上求情,希望他支持立武则天为皇后,但皆遭拒绝。李治再次召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商议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再次大力反对,但李治坚持己见,立了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因此深恨长孙无忌,与心腹许敬宗密谋除掉他。

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派人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于是命许敬宗调查此事。许敬宗则报告李治称长孙无忌确实谋反,要求将其处死。李治犹豫不决,许敬宗因此拿汉文帝处死舅舅薄昭的事劝谏李治。李治于是让许敬宗全权负责此事,许敬宗因此判长孙无忌流放,然后将其逼死。

总的来说长孙无忌是大唐名臣,为唐朝立下许多汗马功劳,但也因此功高盖主,引起外甥唐高宗的猜忌。唐高宗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他极力反对,因此使得唐高宗与武则天对均他不满,便借许敬宗之手将其逼死。

标签: 长孙无忌唐朝

更多文章

  • 太子朱标的位置到底有多稳 朱标大权在握朱元璋为何不怀疑他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朱标

    还不知道:朱标的太子之位有多稳?为啥朱标手握大权,朱元璋却从不疑心?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要问在封建王朝中最危险的职业是什么?很多人说是皇帝,很显然不是。皇帝身握重权,对于那些虎视眈眈盯着皇帝性命的人,绝不心慈手软,而是早就被掐灭在萌芽之中。其实最危险

  • 崇祯将魏忠贤弄死之后 明朝为何就垮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崇祯,魏忠贤

    对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啥大明就垮台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熟悉清宫剧的人应该都听说过一件事,那就是满清后宫之中,太监一律不能识字读书。为什么会有这种规定呢?因为在满清之前,宦官干政的事情出了太多了。因此满清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权,就规定宦官一律不能识字。说到这

  • 古代臣子见到皇帝的时候 古人都需要下跪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臣子

    对古代臣子见君王真的都下跪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封建社会乃是人类社会五大基本形态之一(奴隶社会也是如此),有了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当然就有君王(国君或皇帝),有了君王当然就有臣子,有了君臣当然就有了相应的见面礼仪。公元1792年,早已经崛起于西方的英吉利王

  • 楚汉之争到底争的是什么 项羽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楚汉之争,项羽

    还不知道:统一是历史大趋势,那么楚汉之争争的是什么?项羽霸权为何灭亡?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提到中国的大一统传统的开创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可是当时的人们并不满意秦朝的统治,不然也不会揭竿而起,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天下苦秦久矣”!这样一个不得人心的王

  • 子婴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子婴,秦朝

    子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史称秦王子婴。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秦三世子婴是秦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为人有勇有谋,铲除了赵高集团,使得秦朝重新回到正轨。那他为何未能挽救秦朝,使得秦朝避免灭亡呢一,秦朝宗室子婴是秦始皇弟成蛟之子(依据子婴的年龄及秦二世没有杀他推断而出),其

  • 石崇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石崇,晋朝

    石崇是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大臣、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根据《晋书》、《世说新语》、《耕桑偶记》等文献的记载,石崇跟人斗富时的表现,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豪”字能表述的。如《晋书·石崇传》中,记载石家的财富,是这样描述的:“财产丰积,

  • 清朝九子夺嫡是哪九个儿子 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九子夺嫡

    还不知道:清朝的“九子夺嫡”是指哪九子?他们的势力如何,结局又怎样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常言道:“可怜红颜多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自古以来,钱权色便是人们争相追逐的目标,而其中又以权势最为受人追捧,毕竟有了权势自然会有人为其奉上金钱与美貌。我国古代权势的

  • 如果是关羽前去攻取成都,刘璋会怎么做?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璋,汉朝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益州牧。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刘备取益州的时候,马超来投降,然后,刘备让马超去攻取成都,马超率兵到了成都城下,刘璋害怕了,立即投降。试想,如果换成关羽率兵攻取成都,刘璋会立即投降吗?刘备攻取益州,虽然带着大将黄忠和魏延,但是还是遇到了不少阻

  • 贺若弼:北周至隋朝时期名将,参与隋灭陈之战有功但自恃功高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贺若弼,北周

    贺若弼(544年~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周隋朝时期名将,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将门,少有大志,擅长骑射,博闻强识。初仕北周,追随齐王宇文宪,封当亭县公。跟随韦孝宽平定淮南地区,封襄邑郡公。隋朝建立后,拜吴州

  • 有哪些与韦孝宽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韦孝宽,南北朝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