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隋文帝早年勤勉简朴 晚年时期为何性格大变

隋文帝早年勤勉简朴 晚年时期为何性格大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569 更新时间:2024/2/10 2:30:01

隋文帝杨坚开始勤勉简朴,为什么晚年却性情大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

隋朝结束了将近三百年的历史乱象,虽然仅有三十八年的时间,它设置三省六部制,开创科举制度,改革府兵制度,开凿大运河、修建大兴城,实行均田制等等,都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在隋朝的两位帝王中,人们普遍认为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残暴不仁,而隋文帝杨坚修订法律、改革官制、轻徭薄役、发展经济,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受到的好评比较多。

人无完人,评价历史人物也是如此。杨坚的前半场可谓风光无限,而他人生的后半场却犯了不少错误,为隋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那么,具有安万世之功的隋文帝,晚年到底有多么暴戾呢?

历史往往把机遇给了有准备的人,有人说杨坚是夺取天下最为容易的帝王。作为北周外戚,杨坚出身陇西贵族,地女儿当上皇后,他进入核心权力层,凭借着智慧韬略,逐步掌握了大权,最终废黜幼帝,自己登基当了皇上。

在皇帝位置上,杨坚整顿兵马,南下攻陈,一统了天下。

雄才大略、聪明过人的杨坚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开疆拓土,社会生产力不断释放,国力逐步增强。加上有贤惠妻子独孤伽罗的辅佐,人们称他们为“二圣”。

但就是这样一位开创了“开皇之治”,被无数人奉为英主的皇帝,到了晚年却性情突变,暴躁昏聩,听信谗言,使用严刑峻法,和执政初期相比,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自开皇十三年(593年)开始,五十二岁的隋文帝杨坚开始逐渐出现一些变化。

这一年,杨坚在今天的陕西省麟游县修建了一座仁寿宫。把避暑离宫称为仁寿宫,隋文帝希望德仁永寿。对这个工程,杨坚十分重视,派出重臣杨素监督施工。被委以重任的杨素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征集了数万民工来共同修造。杨素日夜督战,抓紧施工,仁寿宫两年竣工。

不过,因为压迫太重,数以万计的征夫死在施工过程中。等到工程结束的开皇十五年(595年),杨坚前往仁寿宫视察,时值天热酷暑,结果“役夫死者相次于道,杨素悉焚除之。”(《资治通鉴》)面对这种情况,杨坚心情郁闷。等到亲眼见到仁寿宫的富丽堂皇,提倡节俭的他更是十分生气,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

话又说回来,杨坚提出修造避暑离宫,作为工程主管,杨素不敢违背圣上意见,擅作主张。而等到任务完成了,皇帝却又蛮不讲理,大发雷霆,杨素实在有些冤枉。

面对此情此景,独孤皇后抚慰杨素道:“公知吾夫妇老,无以自娱,盛饰此宫,岂非忠孝。”这时候,杨坚却犹如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改口夸奖杨素。

性情变化,让杨坚慢慢走远了。

当初,杨坚修订律例,从严治理国家。而现在,杨坚还亲手破坏了自己当年所制定的法律。面对下级官吏有时不尊重上级官员的情况,杨坚规定说如果属官犯法,上级可以在法律之外酌情增加刑罚,这导致了“上下相驱,迭行捶楚。”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官场残暴抬头,守法者往往成为弱势群体。

面对盗贼增多的社会现象,杨坚“命盗一钱以上皆弃市,或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偷一文钱,便会被判死刑街头,这样的法规显然已经非常严苛了。在这个规定出台后,出现了三个人偷窃一个瓜而被一齐处死的情况,实在令人感到恐慌。

三条人命换了一个没有吃到嘴里的西瓜,犯罪成本的无限度加大,惹得民怨沸腾。尽管杨坚后来局部改变了这些规定,但人心却变得别扭起来。

晚年听信谗言、草菅人命,让杨坚的形象大打折扣。史万岁在隋朝灭陈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一统后又不辞辛劳,北上攻伐突厥,是一个著名的大将。因为杨素谗言陷害,加上他和杨坚说话时“词气愤厉,忤于上。”结果杨坚怒火冲天,命令左右暴杀了史万岁。

在传位给杨广这件事情上,杨坚的乖戾很是明显。身为嫡长子的杨勇原本是太子的不二人选,但被立其为储君后,杨坚认为他性格憨厚贪玩,不足以继承皇位。杨坚坚信杨广更加有人君之相,加上杨广的经营、皇后的劝说、杨素的谗言,杨坚废除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正像司马光所说的“猜忌苛察,信受谗言,功臣故旧,无始终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敌,此其所短也。”

身体每况愈下和对未来的隐忧担心,让隋文帝杨坚的性情突变,为后来埋下了祸根。

标签: 隋文帝隋朝

更多文章

  • 李愬:唐朝中期名将,有谋略擅骑射,立下赫赫战功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愬,唐朝

    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门荫任协律郎,历官卫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及坊、晋二州刺史等职。元和十二年(816年),出任唐

  • 张郃不怕关羽和张飞两兄弟 张郃为何十分害怕赵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张郃,赵云

    对张郃和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郃身为曹魏名将,不怕关羽,也不怕张飞,为何却非常害怕赵云?张郃,这个名字我们很是熟悉,他英勇无畏,前前后后侍奉过多位君主,立下赫赫战功,这个人,他足智多谋,就连料事如神的诸葛先生也是对他忌惮三分,可见其智谋何其过人。要说他

  • 赵云跟随刘备那么多年 赵云为何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云,三国

    还不了解:三国赵云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云跟了刘备那么久,为何没得到重用?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是非常的多的,有很多也是名气非常的大,现在的很多人也都一直在不断的研究和表达对当时的人物的一些看法,有人会对自己喜欢的人物多加关注一些,刘备应该是很多人心中的大英

  • 三国时期和诸葛亮齐名的人是谁 庞统有这个实力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诸葛亮

    对三国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中究竟谁可与诸葛亮真正齐名?一提到诸葛亮,只要是对三国有所耳闻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来,毕竟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所代表的就是智慧。那么在三国中,是否有人在智谋方面能够堪比他诸葛孔明的呢?有一部分读者给出的回答可能是庞统。毕竟

  • 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有大功,为何结局不好?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李光弼

    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有大功,为何结局不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载(756年),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年),任天

  • 靖难之役中朱权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为何会被夺权?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权,明朝

    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率军南下与建文帝争夺皇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朱棣最终能够夺位成功,宁王朱权的那些军队对朱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朱棣在和朱允炆打仗的时候,一开始打得并不顺利。就算朱允炆的军队战斗力不行,但是朱棣

  • 在三国正史中,都有哪些大将的单挑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超,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我们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或者看电视剧,最喜欢的自然是武将阵前单挑,什么“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许褚裸衣斗马超”。然而真实的历史中,两军主将单挑的机会其实很少,因为这本来就不是常规操作。但正史中也有几次记录:吕布vs郭汜据《英雄记》

  • 都说曹操唯才是举 曹操为什么看不上诸葛亮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诸葛亮

    还不知道:曹操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中曹操“唯才是举”,诸葛亮这么优秀,他为何看不上?首先曹操唯才是举已经是世人皆知,他每攻下一个地方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当地名士,勘察当地有没有能人。所以像典韦、许褚这样的绝世猛将就是曹操在乡间发现的。又比如

  • 三国时期谯周都有哪些弟子?他们结局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谯周,三国

    谯周,字允南,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巴西西充国人。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谯周,熟悉三国历史的都知道,他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劝刘禅投降,蜀国灭亡。因此,很多人评价谯周卖国种种,刘禅该不该投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聊聊谯周的三个学生:陈寿、李密、罗宪

  • 武则天篡夺大唐江山 武则天退位后为何没有被杀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唐朝

    对武则天篡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篡大唐江山,是大逆不道的重罪,退位后却为何没被处死?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率五百羽林军冲入玄武门,在迎仙宫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随后包围集仙殿,不久后82岁的则天大圣皇帝宣布太子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