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所谓“国婚”指与皇室通婚,那么唐代士人为何冷淡“国婚”?

所谓“国婚”指与皇室通婚,那么唐代士人为何冷淡“国婚”?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517 更新时间:2024/1/18 12:12:04

李唐一代,竟有数十名公主选择以入道修行作为自己一生的归宿。金枝玉叶的她们身为皇帝的掌上明珠,为何却过着清心寡欲的修道生活?除去个别公主是受到崇道风气和因病修行外,更现实的原因则是婚姻不如意。中晚唐时期有一个十分反常的现象——士人冷淡“国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所谓“国婚”即是与皇室通婚,多指与公主联姻。本来能够与公主成婚,那是莫大的荣幸,当上驸马从此便可一步登天,声名显赫,这是多少寒门士族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唐代的士人却不这么想。

他们对皇帝招揽乘龙快婿反应冷淡,对待“国婚”多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这使得许多公主年逾二十六都难以出嫁,一个个成了大龄“剩女”,公主难嫁问题成为了历代皇帝的心病。

那是什么原因使得唐代士人“不乐国婚”呢?

一、公主的命与病

唐朝公主身体力行,将“公主病”一词诠释地非常到位。她们不尊礼法,凶悍跋扈让士人阶层望而生畏。

唐宣宗之女万寿公主下嫁给起居郎郑颢,大中二年,郑颢之弟身染重病,宣宗派遣使臣前去探望,使臣复命,玄宗问:“公主何在?” 使臣答曰:“在慈恩寺观戏场”。宣宗感叹:“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

此外,唐代公主下嫁之日,“舅姑父母皆降礼答拜”,婚后公主也“不以妇礼事舅姑”……这也就难怪公主会嫁不出去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请一尊菩萨回去供着。

如果这些都还能容忍,那么公主私生活不检点就万万不能为士人所接受了。

据史籍记载,唐代公主私蓄男宠,太宗之女高阳公主公然与多名僧人、道士私通;太平公主向武后献上自己的男宠。这不仅会让驸马蒙羞,还会给夫家整个家族带来耻辱,避而远之才属上策。

二、门第之争

隋唐时期,门第观念在婚姻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人人都以能与山东士族联姻为荣。山东士族发展至唐初,尽管在政治和经济上已经没有当初的实力,但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他们沿袭着魏晋以来的旧制,在婚姻关系上保持着士族高门大姓之间的通婚,保证血统的高贵。

当时,通过科举进士出身的士人,都希望能与山东的崔氏、卢氏、李氏、郑氏等高门大姓联姻,他们为此甘愿付出大量的家财,以此抬高身价和地位。

唐太宗为了打压山东士族,抬高自己关陇集团的地位,修纂了《氏族志》,企图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世家大族的传统观念,但越是打压,这些世家大族的身份地位则越显高贵。

到了唐代后期,宦官当权,藩镇林立,皇权不断衰落,士大夫更是争相与大族联姻,对“国婚”的态度则愈加冷淡。

以致于唐文宗感叹道:“民间修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

三、政局混乱

中晚唐时期,公主“难嫁”多少还与当时政局混乱有所关系。

唐初政局稳定,皇权强盛,公主为数不多身份尊贵,绝大多数都能择定夫婿按时出嫁。

但宪宗以后,朝官与宦官矛盾尖锐,皇权旁落,宦官把持朝政,宫廷政变频繁。每任君主在位时间不长,带来了两个问题:

首先,皇权旁落,政局不稳,皇帝尚且不能自保,哪有功夫顾得上公主的婚姻大事?如顺宗之女浔阳从元和七年一直等到了太和三年,历经十七年时间,从十二岁长到二十九岁,婚事依旧遥遥无期。

其次,君主频繁变更,让更多的宗室女得到公主的尊贵称号,公主数量的增加,使得婚嫁成为了相对麻烦的事情。

毕竟公主出嫁,不光要择定好适合的对象,还要经过册封、赠封邑、开府设官等一系列繁杂的程序。

四、不划算的买卖

士人“不乐国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婚”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科举取士的制度进入唐朝后得到了完善和空前的发展,进士及第带来的回报也越来越喜人。

穆宗时下诏:“名登科第,即免征役”;到了武宗时,又有“家有进士及第,方免差役,其余只庇一身”,进士子弟享受着逐步扩大的特权,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衣冠户”,他们与皇亲国戚一样享有庇护一门,不差特权。

大约从唐代中叶开始,进士狎妓的现象蔚然成风,坊间妓院成为了进士子弟畅议朝政、讨论时事的场所。而举子一旦考中做官,跻身仕宦舞台,必然受到朝政风气的影响。但成为驸马,必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皇室的挟制,接受诸多约束,失去原有的自由,这显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伊阙之战是白起成名的起点,此战对战国中期有何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伊阙之战,白起,战史风云

    伊阙之战是战神白起成名的起点,秦已从战国之初的弱国,变成一流强国,伊阙之战对战国中期的影响巨大。通过此战,秦国扫平了东出函谷关的障碍,将星白起冉冉升起,成为各国畏惧的战神。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国与韩国则遭受重创,两国主力尽失,此后再也没能恢复与秦抗衡的能力,只能卑躬屈膝,

  • 戚夫人恃宠而骄,让刘邦做了一件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戚夫人,汉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戚夫人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吕雉是刘邦称帝之前就已经婚配的正室,跟随刘邦的过程中,吃了很多的苦。刘邦刚开始秦朝的一个小官吏,秦朝动荡年间,俸禄极少,根本难以维持家庭的开销。刘邦又是一个极为好色的家伙,一有钱就去喝酒,找女

  • 古代“冷宫”有多可怕?为什么进去的妃子都疯掉了?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清朝,野史秘闻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很多人都很喜欢看古装剧。在我国古代,皇帝的后宫可谓是非常的庞大的,正所谓后宫有佳丽三千嘛。不过其实真正的后宫生活也是非常的残酷的,虽说表面上那些皇后妃子都是吃得饱穿得好的,又有人伺候自己。但是其实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得到皇帝的宠幸,她们之间也经常在暗地里勾心斗角。而且一不小心犯了错的话,

  • 拓跋焘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杀太子、戮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拓跋焘,南北朝,风云人物

    拓跋焘(408年—452年),字佛狸,鲜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时也是优秀的军事统帅。拓跋焘,是明元帝拓跋嗣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拓跋焘刚出生的时候祖父拓跋珪就对他给予了厚望,因为拓跋焘出生时,他的容貌和体态与寻常孩子

  • 张居正如何否定扶苏上位后,成功阻止秦朝走向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统一的封建王朝。而作为创建者,秦始皇嬴政在其承位之后,励精图治,历时数载,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灭山东六国实现了一统华夏的目标,也结束了500余年的分裂局面,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诸班前无古人措施的实施也可谓是空前绝后。后人之

  • 濮阳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

    公元194年,曹操与吕布为了争夺衮州地区首次爆发了战争,史称“濮阳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兖州本来是曹操的根据地,治所在濮阳。公元194年曹操东伐徐州时,张邈和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吕布占领了兖州大部分地区,只剩下鄄城和范、东阿两县还在曹操部将荀彧、程昱手中。曹操引军

  • 江东小霸王孙策为什么英年早逝?郭嘉早有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策,三国,郭嘉,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虽然最后是三国鼎足。但很多人都会替一个人感到遗憾,若是他不早逝,天下未必成现在的三国局势。他17岁继父遗业,屈事袁术。袁术时常叹息:“有子如孙朗,死也瞑目”;后,他毅然创业,脱离袁术,建立江东霸业。曹操听后,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他就是江东小霸王孙策。公元199年,这一年,他25

  • 范进中举主考官为什么要反复看他的卷子?范进写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范进,野史秘闻

    范进中举主考官为什么要反复看他的卷子?范进写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里面一个很经典的故事,而广为人知的就是范进中举之后简直要发疯的兴奋,还有他的老丈人也一改以前对他看不起的态度,前后转变是非常大的。不过在此之前,范进考举人的时候,他的卷子被主考官看了三遍,这

  • 烹龙卵是什么?朱由校为什仫要吃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由校,明朝,风云人物

    明朝一无耻奶娘,为得皇帝宠爱,整日让御厨做“烹龙卵”给他吃众所周知,古人一般比较早结婚,甚至连古代皇帝也不例外。然而皇帝通常第一次并不是和妃子产生的,而是身边的宫女,或者是奶娘。还要尽快恢复状态,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自己喂奶的,这就会专门请回来一个奶娘给孩子喂养了。还要尽快恢复状态,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自己

  • 中国古代城镇的发展,到北宋时期出现怎样的新转折?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出现了新的转折。北宋以前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即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彻底打破了“坊”、“市”的界线,商店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北宋时期繁华的工商业在这些城市中培育出